毛麗紅
摘 要: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將數學知識內容與學生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學習較為熟悉的知識內容,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本文主要基于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趣味與魅力。
關鍵詞:生活;數學;情境;能力
新修訂的《數學課程標準》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教學要求中增加了“使學生感受數學與動現實生活的聯系”,不僅要求選材必須密切聯系學生生例活實際,而且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記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了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一、建立生活模型,引導學生動手操作
動手實踐是新課改所倡導的學生學習方式之一。解放學生的雙手,讓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其實就是讓學生感悟知識、鞏固知識應用知識的過程。因此,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多創設一些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玩”生活中的數學。例如:當學生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后,讓學生動手用這些圖形搭成自己生活中喜歡的物體,學生熱情高漲,搭出了各種各樣的物體,如:房子、汽車、橋梁、輪船等。他們不但能說出自己搭的這些物體像什么,還能說出自己用了哪些圖形,是怎樣搭的。在這個動手操作活動中,不僅加深了學生對這幾種圖形的認識、理解、應用,還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及審美能力等,使他們在玩中體驗到生活中有數學,數學中有生活。
二、建立生活場景,創設學習情境
數學教材中的問題多是經過簡單化或數學化了的問題,為了使學生更好的了解數學的思考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必須善于發現和挖據生活中的一些具有發散性和趣味性的問題。例如在教學《工程問題》之后,可以出一道這樣的題目:陳老師帶了一些錢去買一套上、下兩冊的書,他帶的錢如果只買上冊,恰好能買20本,如果只買下冊恰好能買30本。那么他帶的錢能買幾套這樣的從書?這道題目突破了常規“工程問題”的命題方式,提高了命題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學生在思考這類問題的時候,就要能夠舉一反三,學以致用,提高了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又如:在進行(《年、月、日》教學后,可以出這樣一道思考題:爸爸去外地出差了,王玲在家一天天的數日子,等著他快點回來,兩個月后,爸爸回來了,猜猜王玲一共數了多少天?這里要結合生活實際,考慮到鄰近兩個月有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答案也是多樣化。這樣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解題的技巧,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模擬生活困惑,培養發現問題能力
為了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初步接觸和逐漸掌握數思想,不斷增強數學意識,就必須在數學教學的魅力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例如在教學《利息和利率》這一課時,可以利用活動課的時間帶學生到銀行去參觀,并以自己的壓歲錢為例,讓學生模擬儲蓄、取錢,觀察銀行周圍環境,特別要記錄的是銀行的利率,學生記的時候就開始產生問題了,“利率是什么啊?”“為什么銀行的利率會不同啊”。對于學生這些問題我們可以表揚他們觀察得很仔細,然后就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預習新課,到上課的時候學生由于是自己發現問題,自己來解決問題,從而找到符合實際需要的儲蓄方式。這樣學生培養養成留心周圍事物,有意識的用數學的觀點去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并自覺把所學習的知識與現實中的事物建立聯系。數學教學的開展需要圍繞教材才能夠進行,故而,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關鍵,是要實現數學教學知識的生活化,從而才能夠提升數學教學質量。其一,了解學生實際,數學教師要想實現生活化教學模式,首先應該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制定生活化數學教學模式。一般情況下,學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事物的認知能力越強,如果學生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那么會使學生的認知形成局限狀態,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了解學生對事物的認知情況,科學的制度數學生活化教材知識內容。例如,教師可以將數學教材中生僻的知識實行替換;還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的數學案例,讓學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內容。其二,增強學生生活實踐,數學教師要想提升學生認知能力,實現生活化數學教學模式,可以借助數學實踐教學,從而促進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實現。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數學知識內容,引入生活化教學案例,使數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啟發學生探究能力,讓學生通過課上課下時間去探索數學知識內容,通過學生親身驗證,能夠增強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模式,提升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從而能夠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教師只有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才能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好數學。我們數學教師要創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我們的教學內容生活化,讓我們的學生在生活中找數學、學數學、用數學,在生活中體驗數學的價值與無究魅力!教學問題解決的方法很多,它們之間既有聯系也有差別,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生活實際,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使學生發現生活數學,喜歡數學讓數學課堂教學適應社會生活實際,從而培養出一批直正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這樣,學生會因為學習數學而感受到生活的豐富多彩,領悟到數學的內在魅力,從而自覺形成應用意識。如此獲得的數學知識,數學思維方式才能夠真正用于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