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淑娟
摘 要:隨著新疆南疆四地州學前教育政策傾斜力度的逐步加大,學前教師隊伍日益壯大,學前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明顯提升,學前兒童知識掌握水平提升明顯,新疆南疆四地州學前教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根據新疆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安排部署,2016年10月,南疆學前雙語教育干部支教工作首批選派3000名干部職工和赴南疆四地州農村幼兒園開展支教工作。本文作者是新疆師范大學附屬幼兒園選派至喀什地區莎車縣佰什坎特鎮幼兒園進行支教的教師之一。作者根據自身2年支教和12年學前教育的經歷,就推進新疆南疆地區學前教育提出自己的幾點想法。
關鍵詞:南疆;學前教育;問題及建議
一、幼兒園、教師情況及問題分析
佰什坎特鎮幼兒園位于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佰什坎特鎮,目前有1所中心幼兒園,17所村級幼兒園;中心幼兒園有732名幼兒,村級幼兒園有3852名幼兒;中心幼兒園有28名教師(10名民族教師、11名漢族教師、7名實習生)保育員37人,49名支教教師。通過作者2年來的實際支教經歷和對12名民漢教師訪談,對莎車縣佰什坎特鎮幼兒園國語教育現狀進行了詳細的調查,通過分析可知,當地幼兒園國語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師學歷偏低
經統計,莎車縣佰什坎特鎮幼兒園教師中122人第一學歷為大專、中專,占總人數的89.1%,只有14人為本科學歷,占總人數的10.2%,還有1人為高中學歷,支教教師49人為本科學歷,其中有將近80%教師的專業不是學前教師專業,學前教師的專業對口性比例較低。
(二)年齡段分布不均勻
經統計,莎車縣佰什坎特鎮幼兒園共有教師137人(男教師23人,女教師114人),8人在20歲以下,占總人數的5.8%,55人在20~25歲,占總人數的40.1%,50人在26~30歲,占總人數的36.5%,21人在30歲以上,占總人數的15.3%。
(三)工作時間長、工作量大
通過作者的實際支教經歷與其他幼兒園教師的訪談可知,當地幼兒園教師的工作時間比較長,從早上10∶00開始上班,一般到晚上19∶00—20∶00才能下班,每天中午基本上沒有午休時間;大部分教師實際上是早上都要提前半個或是一個小時就要到幼兒園,除了基本的教學常規工作,幼兒園全部工作都要參與。
(四)專職人員緊缺,保教不分
當地每個班級學生數量基本上是50名幼兒,按照每個班級一名班主任教師和一名保育員的配備來看,班主任教師除了日常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之外,還要承擔起保育員的部分工作。
(五)教師的國語水平不高
通過與本地教師在工作和生活的接觸,作者了解到:普通話水平在二級乙等以上的學前教師為28人,占總人數的20.4%,普通話水平在三級乙等以上的學前教師為73人,占總人數的53.3%,MHK在85分以上只有1人,其余35人未通過普通話和MHK測試,中心幼兒園保育員37人均是當地普通高中、初中畢業人員;本地教師的國語水平偏低,日常交際中還存在詞不達意或是使用錯誤的情況;在教育教學中,有發音不標準、書寫錯誤的現象。
(六)專業技能水平有待提升
通過訪談,當地教師中只有一小部分學前教師能夠在教育教學中應用多種手段與幼兒進行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果較好。但大部分學期教師專業技能水平不高,還是采用傳統單一的、灌輸式的教育手段,也不注重教師與幼兒間的互動,也就不能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課堂效果也就無從談起。
(七)教學經驗少
莎車縣佰什坎特鎮幼兒園教師中31歲以上有71人,占總人數的51.8%,30歲以下有66人,占總人數的48.2%。學前教師年齡段偏低必然直接導致教師教學經驗較少,使學前教師難以把握幼兒的心理發展狀況和學習質量,同時也難以根據幼兒的接受情況合理調控每一節課的重點、難點教育。
(八)教研活動少
經作者調研和與其他教師交流發現,有34%的學前教師很少參與學校組織的公開課、聽評課、經驗交流活動和觀摩示范課,52%的學前教師也只能是偶爾參加幼兒園組織的各種能力提升活動,其中81%的少數民族教師還沒有將參與教研活動作為提升自身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輔助手段,還是沿用之前陳舊的教育教學模式。
(九)使用教材不規范
自治區編寫的南疆農村幼兒園學前教育教材共三本,語言一本,數學與科學一本,健康社會藝術三個領域和在一起一本。莎車縣佰什坎特鎮幼兒園的幼兒國語基礎較差,為了普及國語,學前教師以語言領域內容作為課堂的主要教學內容,但只是背誦兒歌、背誦故事、背誦古詩、背誦談話活動里的句子,缺不要求幼兒理解,教學中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這是什么?”很多幼兒還不理解。
例如:在教這首兒歌(五月初五是端午,小朋友們來跳舞,開開心心吃粽子,甜甜蜜蜜過端午)時,作者讓幼兒園園長幫助翻譯,希望是幼兒了解什么是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而幼兒園園長卻說不要在這個方面浪費太多的時間,考核組的人只看幼兒是否會背。因此很多時候,發現給幼兒組織的五大領域的課程,慢慢的變成了背誦。像我帶班的時候會按教材要求帶領幼兒畫畫,涂色,粘貼,健康領域帶幼兒打沙包,做游戲。
(十)教師職業倦怠較早
莎車縣佰什坎特鎮幼兒園很多學前教師專業與幼兒教育專業不符,對幼兒教育本身就沒有太大的興趣和熱情;因莎車縣佰什坎特鎮幼兒園教師較為缺乏,學前教師在工作中也缺乏競爭力;莎車縣佰什坎特鎮幼兒園幼兒國語水平較差,但當地考核機制非常嚴格,導致很多學前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常常伴有挫敗感和緊張感,這也就使得學前教師職業壓力較大,職業倦怠也提前出現。
(十一)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
雖然當前都在強調綜合的教學評價體系,但是傳統以教師教學成績衡量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觀念還普遍存在,這就使當地學前教師僅以考核作為幼兒教育導向性教學方式,忽視了對幼兒整體綜合素質以及能力培養。
(十二)學前教師培訓時間少
根據作者調研和與其他教師交流發現,每年只有不到10%的學前教師可以參加國語培訓,但培訓的時間較短,僅僅為1~3個月。受過培訓的學前教師訪談資料表明,大多數學前教師反映所受培訓非常有效果,但是學前教師的提升幅度不大,主要原因還是時間太短。
(十三)學前教師和家長溝通較少
因學前幼兒家長的國語水平不一,許多學前教師在與幼兒家長進行溝通時往往與國語水平較好的家長溝通的較多,而對國語水平較差的家長,還需要民族教師進行翻譯,存在較大的語言障礙;學前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還只是側重于幼兒的生活方面,對幼兒的學習成績和思想、品行教育并不在交流的范圍內;學前教師與家長溝通時,還只是簡單的交流,沒有任何的言語溝通技巧。
二、解決措施
(一)加快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素質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學前雙語教育的質量以及學前雙語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招聘學前教師時,要在符合自治區《農村“雙語”幼兒園教師招聘管理辦法》政策文件的同時,加大相關政策傾斜和教育經費支出力度,把學前教師對口專業性作為招聘教師的重要標準,以提升整體學前教師隊伍水平作為當地教育水平進步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結對幫扶,增長教學經驗
各幼兒園要根據本園學前教師的教齡情況,對新聘學前教師要采取“一對一”“一對多”的結對幫扶模式,讓教齡豐富的老教師擔任新聘教師的指導者,對新聘教師的教育教學、教研、師德師風等方面予以指導和培訓,這樣不僅能盡快提升新聘教師的業務水平,還能促成良好的學習和進步氛圍。
(三)豐富教研活動,拓寬培訓領域
各幼兒園要合理逐步豐富學前技能公開課、集體聽評課、教學技能大賽等活動,盡量調動學前教師的參與各類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利用好各時間段組織學前教師開展培訓工作,把學前教師的繼續教育、教師進修、教研會議的人數比例逐步加大,使符合提升條件的教師都能夠參與;要進一步拓寬培訓領域,除基本的教育教學技能培訓之外,還要以教師教學的滿足感、獲得感也作為培訓的重點方向,盡量減少教師的職業倦怠。
(四)規范使用教材,確保教學的準確性
各幼兒園要對學前教師開展規范教材使用培訓,使學前教師能夠深入把握教材的特點和內容,并結合各自幼兒園幼兒的實際情況,選取相關內容作為授課的重點和難點,給幼兒以正確的導向,不能沿用老舊思維來理解新教材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向。
(五)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促進學生的學業進步和全面發展,以及改善教師的教學和提高教學質量,而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币园l展的眼光看待幼兒,不能一成不變的對待幼兒;評價主體要多元化,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教師不承擔全部評價的責任,而是鼓勵兒童逐漸參與對他自己的實踐成果作自我評價。”教師、家長、幼兒都可以作為評價的主體,充分發揮評價在幼兒成長中的導向和激勵作用。
(六)聘請專職保育員,減輕學前教師負擔
學前教師和保育員是幼兒教育的保障者,都是幼兒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保育員作為學前教師的副手、配班,對幼兒的學習、保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幼兒園要在經費有限的條件下,為學前教師配備專職保育員,并對保育員開展相關的工作培訓,以減輕學前教師負擔和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七)與家長深入溝通,協力促進幼兒發展
與家長進行深入溝通,是為了幼兒園和家庭教育能夠更加緊密的結合起來,更好地促進幼兒的進步和發展,因此,與家長進行溝通的時候,不僅僅是談論幼兒的學習、生活、接送時形式性交流,更要側重于幼兒的成長和發展的整體性來交流。如可以從孩子的興趣愛好作為談論的主題,還可以邀請家長參與幼兒的各類表演活動,提升家長的參與度,進而達到協力促進幼兒發展的目的。
三、南疆學前教育前景
人的幼年時期是人腦發展迅速的時期,也是可塑性強的時期,是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期。良好的早期教育能使幼兒智商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使其智力充分發展,為以后一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南疆四地州近年來逐步加大幼兒教育政策傾斜力度,大幅度提升學前教師的招聘數量,也更加看重幼師的能力的水平,這對于整體提升南疆幼兒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四、結論
目前,南疆農村少數民族雙語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尚處于不成熟的探索發展階段,其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將呈逐步完善、成熟的態勢。本文通過對莎車縣佰什坎特鎮幼兒園學前教育進行調查和研究,指出當地在幼兒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在制約當地幼兒教育教學發展的同時,也不利于幼兒的成長和發展。通過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將有助于進一步增加南疆學前教育教學的理論性研究,并為南疆莎車縣佰什坎特鎮幼兒園學前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提供借鑒,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善安,楊曉萍.我國少數民族學前雙語教育的內涵、目標及教育模式[J].學前教育研究,2012,(9).
[2]張倩葦.學習的自我評價:含義、內容及其能力的培養[J].教育導刊,2000(10):17.
[3]吳國軍.民族地區雙語教師教學能力情況的調研報告——基于新疆疏勒縣的調查[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2,4(3):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