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玉芬
摘 要:造成兒童不良行為的原因很多,如,個體差異,生活環境,家庭教育,社會現象等因素,不良的家庭教育,是造成兒童不良行為的主要原因。因此。家校攜手是矯正兒童不良行為的關鍵。
關鍵詞:家校攜手;健康成長;優化;不良行為;矯正
所謂不良兒童,是指個體具有的不符合道德要求的品質,經常發生違反道德準則的行為或出現道德過錯,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而我們這里所說的不良兒童,是指在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上的綜合不良,也只單獨某方面的不良,如行為不良。這種不良兒童雖然很少,但在任何一個班級當中,都是存在的。他們的行為,不僅影響自己的健康成長,也會影響到其他同學的生活、學習及情緒。因此,家校攜手是矯正兒童不良行為的關鍵。
父母有了孩子后,自然就成了一個生物學意義上的父母,但是,他們并不會自動成為社會學意義上的父母,父母并沒有經過如何教育孩子的系統的培訓和教育,他們只是從自己父母的教育經驗和自己的為人處事中,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家長,從這個意義上講,父母的人格和教育方法,先于孩子的存在。并非所有父母都有幸成長于一個良好的充滿愛的原生家庭氣氛中,也并非所有父母都是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并非都懂得如何愛孩子。人格不健全的父母,一般缺少反省意識,喜歡將主觀的意愿和意志強加給孩子,這樣不是培養了被動自私的孩子,就是培養了逆反、不負責任的孩子。生活在這樣家庭的兒童,非常需要有教育經驗的老師來引導、協助家長,共同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許多家長喜歡采取控制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即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無論是焦慮型、還是偏執型或溺愛型的家長,都在不同程度的進行著控制孩子,控制有許多表現形式,但無論哪種,對孩子的成長都是有害的。
一、硬控制
硬控制的特點是使他人順從自己的意愿,用自己的想法代替他人的想法,利用自己的家長優勢來影響對方,包括批評,教育,命令懲罰,限制人身自由等。應當指出的是,硬控制在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孩子的心智不成熟,經常出現違背行為規范、不禮貌、攻擊別人或沖動等行為,其行為確實經常需要成年人來管理,而且,硬控制直接有效,是家長最喜歡用的。
但是,硬控制造成的感覺是孩子不喜歡的,孩子要違背心愿,服從命令,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一樣,硬控制的使用越少越好,如果父母不分場合的使用硬控制,往往會造成孩子說謊、逆反等不良行為,事與愿違。
二、軟控制
軟控制的目的與硬控制一樣,是為了控制孩子的行為,使之符合父母的要求或者是一般的行為準則。軟控制與硬控制的方法有所不同,如“如果你再出去打架,媽媽就死給你看”。軟控制使孩子感覺自己很無能,會使孩子產生內在的貶低自我的消極情緒。
三、比較
父母對孩子的表現進行人際比較,也是一種控制,有些家長經常利用孩子的自尊來控制孩子,這種涉及自尊的比較會形成孩子內心的羞恥感和卑劣感。讓孩子覺得不如別人好,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來,這種比較是后天家長不良教育的結果,會培養孩子的虛榮心,使孩子為了榮譽而努力,如果有一天孩子表現不如他人,就會形成不良心理,繼而出現不良行為。
那么我們該如何幫助有不良行為的學生健康成長呢?
(一)學校堅持正面教育
學校要營造良好的有益于孩子健康成長的生活學習環境,對于有不良行為的兒童,教師必須客觀的對待他,而不能主觀的將學生貼上“不良兒童”的標簽,出現問題,教師應單獨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他的行為動機,消除誘因,讓學生知道不良行為的后果,要以德服人,以德育人,促進孩子提高覺悟,改正缺點,健康成長。
(二)優化成長環境,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任何一個孩子的成長都受其生活的社會環境所影響。當前,存在著不少與我們對孩子培養目標相悖的消極因素。我們要治理和優化環境,以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包括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首先,要優化社會環境。對優秀人物的先進行為和思想,應大力提倡、推廣,鼓勵、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其次,要優化學校的環境。學校要堅持“全面育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徹底改變重智育輕德育的狀況。學校要把櫥窗、文化長廊等辦成精神文明的傳播陣地和窗口,用小環境影響大環境,用學校素質教學推動學生的素質提高。學校還要充分利用社會信息的積極影響,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再次,要優化學生成長的家庭環境。學校要組織成立家長學校,幫助他們營造一個有利于他們子女成長的家庭環境。
(三)加強勞動教育,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目前,造成部分學生缺乏熱愛勞動的習慣,有其多方面原因。勞動教育形存實亡,造成學生片面發展。有部分家長只重視孩子死讀書,從不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再加上社會傳播工具宣傳的片面性,助長了學生輕視體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者的不良習氣。要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必須加強和改革學校的勞動教育。學校要根據各自的情況,設置形式多樣的勞動課,開設并辦好為教育教學服務的勞動基地,既能使教育與勞動相結合,又能通過勞動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品德,也利于培養勞動技能。同時,還要加強勞動的審美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勞動者最高貴,勞動最光榮”的觀念,使學生通過勞動,認識勞動的美,勞動價值的美,體現勞動創造成果的關系等。家長要教育子女多參加自我服務性的勞動,培養學生自治自理的能力。
(四)指導家長規范家庭教育,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通過召開家長會、家長培訓班,成立家長委員會等各種形式,與家長互通信息,交流經驗,不斷提高家長的自身素質與教育子女的能力,指導家長逐步形成正確的家庭觀念,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引導孩子改掉不良習慣,學校家庭應齊心協力,密切注視孩子的行為現狀,把不良行為杜絕在萌芽狀態,促進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