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藝武
閱讀是解讀語文內容的有效鑰匙,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而又不讓學生厭倦是教師的教學睿智了。而要實現此目標,除了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外,那還有一個重要策略,就是讓學生體驗到閱讀教學中朗讀的快樂。這種快樂源于成功,即要讓學生感受到閱讀學習的成功。
閱讀雖簡單,但也會受學生選擇不一的干擾,此時就需要教師引導歸納,將學生的疑惑歸結到一個焦點上,然后順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層次的問題,并加以解決。這個被認準了的,以提出的問題應該是“大眾化”的。解讀,必須做到準確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達的內容。就像寫文章一樣,朗讀也應該有一個整體思路,這個思路即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在這一輪回環中,教學要從學生的差異性出發,設計不同層次的活動內容,由認讀到鑒賞,甚至到評價與創新,應體現出梯度。每一個朗讀者都可以在其中發揮盡可能多的專長:善于組織的就去組織,善于觀察的多談觀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積極表述思想,善于辯論的要讓他暢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勵他表現自我……每個閱讀者都能懷有奮發向上的情緒,最終會產生強大的整合效應。
課堂教學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學生帶著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對課文的初步理解與自己的感受向教師求教,而不應該是教師帶著已經準備好的、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學生,把結果講給學生聽。這就是梯度設計的一個重要好處,便于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這對于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也是很有幫助的。
1在閱讀中實現朗讀教學的民主
良好的理念是教學效果提升的前提。新課改下的閱讀教學課堂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是兩者共同參與、協調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教師只有充分發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于質疑的膽量,讓他們嘗到“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甜頭,讓學生不僅主動參與學,也參與教。如果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訴學生標準答案,那就難以把教學任務落到實處,也很難影響到學生的心理意識的接受,更何況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思想也會一如既往,因此,學生的主體意識就不會被激發出來,他們就永遠是臣服于知識的“奴隸”,是知識的“記事本”或者“容器”。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嘗試著讓學生參與教學,體現真正的學習民主。
在教學中,可以這樣讓學生民主地參與教學: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題目是“讀書的好點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對本學期的閱讀教學有何建議,請提出來,越多越好。”通過對學生的建議一一閱讀及認真分析,從中選取可行的建議,命名為“大家的金點子”,并將這些點子逐步運用于閱讀教學中,這種方法受到了學生的大力支持,這樣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就能充分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參與教學實踐的快樂。當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建議被教師采納,這種自主的權力和被激發的興趣成為課堂教學的前奏,也成為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的一種動力,教師通過對學生“點子”的調查,可了解哪些內容是學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學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話題是學生最歡迎的,通過教學、教法的改進,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學質量,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通過范讀,感染學生
在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當中教師指導學生正確的進行朗讀是十分有必要的,能夠讓學生對文章產生更高的興趣,也能讓學生主動的融入其中,達到有效的學習目的。當前,要想讓朗讀指導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的展現,那么教師在正式的進行教學之前應當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范讀,促使學生能夠受到感染和影響。朗讀是一種講讀的過程,教師所講的越是明確和深入,那么學生的理解也就更強,能夠更好的讓學生對文章當中的情感內涵進行把握。對此,教師在范讀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自己能對文章有正確的理解,并且能夠情緒飽滿,讓學生能通過教師的朗讀而想象到當時的場景和畫面,認真的感受文章內容。例如,在學習《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文章閱讀當中,教師如果平平淡淡的進行朗讀,那么學生是難以感受到人們對于總理的情感的,也難以帶給他們強烈的感受。而教師如果能夠聲情并茂的進行朗讀,將全國人民在十里長街盼靈車的急切心情以及送總理的悲切心情表達出來,則能更好的觸動學生的心靈,讓他們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3指導學生正確進行朗讀
朗讀是閱讀當中的基本功,是理解文章的重要前提條件,只有通過朗讀的方式對文章的基本內容有所了解,才能進一步的對當中所包含的情感進行掌握。要想讓學生能夠有技巧的進行朗讀,更加準確的理解文章,那么教師在教學當中則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幫助,讓學生能夠通過合理的方式來進行文章的朗讀,注意體會文章當中的含義,感受作者的情感,從而發揮出朗讀教學的重要價值。例如,在學習《草原》的一課當中,教師需要盡量的讓學生明確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并且要將正確的斷句技巧和語速控制告訴給學生,從而讓學生能夠聲情并茂的進行朗讀,將文章當中所描述的廣袤無垠的草原體現出來。同時,在學生朗讀完以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當中自己朗讀的不標準的部分標記出來,讓學生能夠在日后的學習當中更加注意。只有在朗讀當中正確的利用抑揚頓挫、保證情緒上的飽滿和濃郁,此案鞥更好的讓學生來感受文章當中的真情實感,從而提升朗讀的效果。
4結語
在小學的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當中,教師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朗讀,能夠起到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當然,要想實現這樣的目的,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更加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并且要選擇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拓展性內容,讓學生進行熟讀。通過熟讀的方式教師再來引導學生對文章當中所描述的場景進行描述和討論,通過與同學之間的溝通,讓學生得到激發興趣的目的。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興趣提升將能有效地引導他們繼續進行深入學習,這對閱讀理解和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提升將產生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陳燕紅.淺析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J].時代教育,2015(1).
[2]肖麗華.試論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與評價,2014(1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