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育海
摘 要:學校精細化管理要求管理模式必須轉變。扁平化交叉管理模式是權衡扁平化管理的優勢與弊端,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探索出的一種學校管理組織結構模式。該模式對學校管理中的處室管理和年級管理兩條線的扁平化管理和交叉管理進行探索與實踐,找到創新點和突破口,提升了學校管理效能。
關鍵詞:扁平化管理;扁平化交叉管理;探索與實踐
學校的精細化管理要求學校轉變管理模式,提高管理的效能。為了適應學校發展的需要,學校嘗試借鑒企業管理的模式,引進扁平化管理的理念,結合學校本身實際,探索合乎時代精神要求和學校發展階段目標的管理模式。
一、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優勢與弊端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指出,“組織結構不良最常見的病癥,也是最嚴重的病癥是管理的層次太多。組織應設法盡量減少管理層次,以形成一條最短距離的指揮鏈”。在企業管理中,所謂的扁平化,就是指組織的決定層和執行層之間的中間層越少越好,信息與決策的傳遞層數越少越好,以便于工作組織盡最大可能將決策權延伸至最遠的底層,從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從而改變傳統的金字塔管理模式。一般來說,扁平化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1.系統性
系統是由各個要素組成的開放系統。管理人員應用系統方法闡明系統目標,確定評價系工作成績的標準,并把組織同各種環境系統更好地聯系起來。
2.減少中間層
組織結構的基本原則是盡量減少管理層次,盡量形成一條最短的指揮鏈。
3.加大控制幅度
在現代組織中,信息化、網絡化便于工作和組織管理幅度的加大成為可能。特別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提高組織結構的優化要求更為迫切。
4.強調靈活指揮
在中大型組織內,統一指揮原則經常無法實現。
5.強調影響力
此影響力并非完全來自權威,還受其他因素影響,如知識、信息、人格。
傳統的金字塔管理模式或稱為直線管理模式有利于學校重大決策推行,在于學校創建初期或向縱深發展上能嚴格按照組織程序推進,但是管理剛性,缺少民主意識,容易陷入死板,信息傳遞過長,積極性不容易調動。扁平化管理實施“校級——年級”兩層管理,減少管理層次,信息傳遞迅速,使得學校管理重心下移,有利于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學校管理的效率。
本世紀初,在借鑒企業扁平化管理的趨勢下,教育行業也興起了一場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嘗試風潮,但隨著多年來的實踐,由于教育管理的自身規律性和獨特性,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具體表現如下。
1.兩層扁平管理,削弱處室管理職能
扁平化管理,雖使年級的執行力提升,但也可能導致中層管理效能下降。
2.觀念難于改變,出現監控管理脫節
傳統的管理模式影響力依然很強,管理者的觀念改變并不容易,新的管理模式需要新觀念的改變。中層管理者擔心因自己的管理職能被削弱而帶來工作推進的困難,出現工作推委現象,因此對學校管理的部分環節監控可能出現脫節。
3.人員素質參差,影響管理執行力
人員素質包括管理者和教師的素質。如果人員的素質達不到扁平化管理的要求時,隨著管理幅度的增大,信息的傳達容易走樣、丟失,執行力大打折扣,因此不僅不能取到最短距離的效果,甚至可能出現失控。
二、扁平化交叉管理模式的探索
針對金字塔管理模式與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利弊問題,在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革探索,即一方面加強年級管理,提升年級層次,將工作重心下移至年級,減少中間管理層,另一方面優化處室管理,加強處室服務、監控、評價職能,從而形成了縱橫交錯的扁平化交叉管理模式。
1.成立年級領導組
副校級兼任年級組長,下設德育、教學兩個小組長。扁平化管理的要求是增強年級管理效能。由副校級兼任年級組長,具體負責年級德育、教學各項工作,有利于學校信息迅速傳達、學校決策意圖堅決貫徹實施。因此,年級管理自主權得到提升,調動了年級管理的積極性。
2.改革中層處室管理
形成大部制服務中心。學校對中層處室按職責進行分工整合,成立三大服務中心,各服務中心由一名副校長分管。三大中心分別是維權保障服務中心(由辦公室、總務處、工會組成)、教學視導服務中心(由教務處、教科室、名師工作室組成)、德育先行服務中心(由政教處、團委、保衛處組成)。針對不同的職能要求,組成大部制,協同辦公,明確中層處室管理的重心放在服務、監控、評價的職能,避免扁平化管理中的中層管理弱化問題。
3.處室與年級交叉管理
校級管理方面,副校級同時兼任年級組長和大部制服務中心的業務分管職責,中層管理方面,處室中層管理人員兼任年級的德育副組長和教學副組長。年級管理與處室管理雖然性質不同、重心不同,但都在校級領導的直接管理下。校級領導通過對處室管理人員和年級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其業務素質,協調處室與年級管理工作,使他們相互之間的職權清晰,配合到位,有助于同時調動兩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避免了兩條線在實施扁平化管理中出現推委現象。同時交叉管理使處室工作深入年級管理中,年級也能有效地分擔處室管理職責,處室人員與年級管理人員的交叉使用,避免了處室與年級的溝通協調不暢的問題,減少了年級管理與處室管理的矛盾,使處室管理工作和年級管理工作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確保學校工作的高效落實。
三、扁平化交叉管理模式實踐的積極作用
1.強化處室職能,提高工作效率
實行了扁平化交叉管理,一是處室之間的協調更順暢。不同處室在同一個年級管理中,能各自履行職責,杜絕了處室間的推委與扯皮現象,減少了工作上的脫節與失誤,各管理人員之間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年級工作任務。二是處室的服務意識、監控和評價職能增強。處室在各年級管理中,通過深入教學一線、學生管理,把學校各項工作落實到位,提高了服務教學、服務教師的意識,形成了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加強了年級管理的監控和評價。
2.培養團隊意識,形成年級文化
在學校管理中,教師團隊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優秀的教師團隊是學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學校實施交叉管理,一方面學校領導和教師的距離拉近了,增強了教師的向心力,有助于教師更好地立足崗位,奉獻教育,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教師團隊;另一方面年級管理自主權提高了,使每個年級的教師有共同的目標,成員之間工作相互合作,共同追求集體的成功,從而增強了教師的凝聚力,有利于構建優點各異的年級管理模式,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年級文化。
3.加強溝通交流,調動教師積極性
學校扁平化交叉管理促使學校領導深入年級管理和教學一線,加強與處室管理人員和年級教師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及時發現和解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教師可通過與學校領導的面對面交流,把自己的想法或建議直接與領導溝通,為年級管理或學校管理獻計獻策。這樣使學校領導能更全面地了解一線教師的情況,對每位教師的評價考核更具有客觀性、準確性,從而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4.提高管理效率,確保教育質量
學校扁平化交叉管理模式重建了學校管理組織結構,確保年級管理為學校管理的重心,加強了處室的管理職能。校長從宏觀層面確定學校發展目標,各年級和處室在分管校級帶領下,根據各部門職責和特點,制定好具體工作目標和工作計劃,確保學校發展目標逐步落實。分管校級把落實情況及學校管理問題直接在校務會上向校長報告或提交行政會研討,讓校長和全體學校管理人員在第一時間了解學校教育教學動態,提高了管理效率。這樣,學校實現了既有學校職能部門的宏觀調控和具體指導,又有以年級為單位的微觀調整和落實的扁平化交叉管理,使全體教師可以在年級這個團隊中以主人翁的態度投入到各自的教育教學中,確保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扁平化交叉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避免了金字塔管理模式和扁平化管理模式帶來的負面作用,切實解決了學校管理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但也會因為其本身固有的規律和矛盾而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學校管理人員的管理幅度加大,負擔增加;不同年級管理模式差異,可能會存在教育教學效果不穩定等問題。因此在扁平化交叉管理模式實踐中,如何更有效調動教師參與到管理中,減輕學校管理人員的負擔、如何在充分發揮年段管理特色,加強年級間交流,確保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穩定,都值得進一步的探索與實踐。
參考文獻
[1]徐希燕.扁平化與企業效益[J].新華文摘,2014(10).
[2]王建春.年級委員會制:大規模普通高中學校有效的“扁平化”管理.
[3]周俊主編.學校管理案例教程[M].浙江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