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予
摘 要:處于幼兒階段的孩子心智發育尚未成熟,游戲是幼兒天性,在《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的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是學前教育的一種獨特教學方式,幼兒園提出將游戲作為基本教育途徑來使教學內容與游戲相融合,幫助幼兒階段的學生在玩耍中學習,在學習中玩耍。幼兒階段的游戲過程決定與影響著幼兒個性特點與身心變化,游戲教學能夠促進孩子的身體協調性與健康體魄的練成,以及有利于鍛煉孩子在游戲中樹立正確健康的心理,而缺少游戲不利于幼兒各方面的發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游戲教學的發展被各界社會人士高度重視,游戲教學對幼兒身心發展的有利運用也逐漸被人們熟知。
關鍵詞:幼兒教育;游戲教學;幼兒身心發展;影響
游戲教學作為當代幼兒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對幼兒的影響與幼兒教育的作用不容小覷。那么,我將就我的教學經驗來詳細談談游戲對幼兒的影響與游戲對幼兒教育的作用。
一、游戲對幼兒的影響
1.開拓幼兒的智力水平
眾所周知,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根據有關調查顯示孩子之所以喜歡游戲,是因為大腦細胞發育的需要,因此面對游戲時,孩子總是孜孜不倦。孩子的世界中只有游戲能夠吸引其注意力,激發其好奇心,越復雜的游戲越能夠刺激幼兒的大腦細胞,從而開拓幼兒的智力。在游戲過程中,幼兒需要進行交流與交換信息,這樣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游戲中的運動有利于增強幼兒體質,開拓幼兒體育領悟的智力,快速完成游戲并且獲勝能夠讓幼兒體會到成就感,使幼兒保持愉悅的心情,從小培養競爭與合作的意識,激發幼兒思維,幫助幼兒大腦智力全面發展。
2.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提升
現在許多家長一心想要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在幼兒階段就對孩子的教育做出嚴格的要求,認為游戲教學是浪費時間的一種教學方式,認為這種方式不僅學不到有用的知識,反而使孩子更加淘氣。結合我的教學經驗來說,這種觀點絕對是錯誤的。幼兒教學是衡量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指標,幼兒的游戲水平側面反映出其身心發展的情況,例如游戲“老狼,老狼,幾點鐘?”老狼從一點鐘數到六點鐘就需要學生掌握個位數的數學數字排序,如果出現有的學生沒有掌握數字排序就說明該學生的數字教學出現了問題,才能夠針對其弱點進行針對性訓練,然后老狼應該去抓小兔子,小兔子就必須馬上跑回去,在此過程中可以增加孩子的運動量,在游戲過程中收到外界刺激后,綜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3.游戲可以促進幼兒認知水平的發展
幼兒的年齡小,對這個世界的探索尚且處于起步階段,通過游戲教學可以幫助幼兒更好的認知這個世界的萬物,促進幼兒認知水平的發展。例如在游泳課中可以感受到干與濕,在戶外攀爬游戲中可以體會到高與低,在模擬買賣游戲中可以辨別金錢的數額與計算。游戲教學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注意力與判斷力,幼兒通過跳格子游戲可以明白發力與距離之前的關系,從而讓學生明白用越小的力氣跳出去就跳的越近,越大的力氣就跳的越遠,引發孩子的思考,激發幼兒的創新能力與思考能力。
二、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
1.游戲能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幼兒生活在幼兒園這一集體環境中,逐漸開始遵守游戲中制定的規則,開始懂得社交,明白與人相處必須要互相理解、互相溝通,通過游戲教學使幼兒充分鍛煉了自身的社交能力。在游戲教學中,經常出現角色扮演的游戲,有些孩子選擇扮演警察,有些孩子選擇扮演醫生與護士,有些孩子選擇法官與律師等等,在游戲扮演過程中,學生能夠體驗不同職業的工作內容與職業操守,使幼兒了解到每一個職業并且理解每一個職業,幼兒就會開始樹立目標,對幼兒未來職業的選擇具有深遠的影響。不僅如此,幼兒游戲過程中常常有分工合作、人際交往等的社會性教育因素存在,在游戲教學中有利于幼兒學習身為社會的一員應該具有的義務與責任,為幼兒融入社會打下基礎。
2.游戲能夠增強幼兒的自信,促進幼兒情緒發展
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可以體驗到生活中各種不同的事物,例如有些孩子在扮演護士時時常安慰需要打針的“患者”不用擔心、一點也不疼這樣的話語,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孩子是懼怕護士打針,因此通過游戲可以讓學生放松心情,克服恐懼,對現實生活中的“打針”增添自信,排解自己平時因為對醫院的恐慌心情,使自己開導自己的心理問題,解決自己的壓抑情緒,樹立信心。不僅如此,游戲可以幫助幼兒發泄自己不好的情緒,研究表明游戲過程中幼兒會選擇一個代表他們不喜歡的東西的玩具,然后通過擺弄玩具來發泄自己的心情,使自己消除害怕,因此游戲教學能夠促進幼兒的情緒發展。
三、總結
幼兒教育永遠是一個熱門話題,幼兒階段作為人生的基礎階段,對幼兒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游戲教學對幼兒聲音發展的影響更不容小覷,因此游戲教學更需要廣大幼兒教育從業者來進行研究與探討,希望我的意見能對其他教師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張麗雅.幼兒游戲與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J].山海經(故事),2015,12.
[2]劉志.落實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教育活動芻議[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