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今電力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離不開電力;為了確保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用電需求;必需加快電網的建設;不斷增大電網的覆蓋范圍。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網建設也獲得了迅速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生活的電力供應水平。本文通過對我國現在電網建設中所采用新技術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研究;并對實際工作中采用新技術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分析;提出了契合實際的建議;希望對從事電網建設的工作人員有一定的啟發;進而促進我國電網建設的發展。
關鍵字:電網建設;新技術;研究與建議
1 前言
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離不開電力的助推作用,電力作為最基礎的能源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保障,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狀態。電網在電力與電用戶之間起到了連接作用,將發電站中的電力輸送給千家萬戶,所以要想保障人們的用電需求,就必須做好電網的建設工作,不斷擴大電網的覆蓋范圍,為人們的生活工作提供電能。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用電的需求越來越高,電力企業著有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服務質量,將先進的技術應用于電網的建設中,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
2 電網建設新技術
2.1 緊湊輸電技術
緊湊型輸電技術是指按照的一定的順序對輸電導線進行排列組合,并通過實驗,優選出最佳的排列方式。每一個塔窗之內設置一個獨立的三相導線,三相導線各自獨立的與地面連接。該技術的優點主要是:采用該技術進行導線排列后,整個走廊寬度較窄,而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然輸送的功率,同時,還能夠適當的降低工程成本、減少電磁造成的環境污染、降低遭受雷擊后的損失。例如,在500lv的單回緊湊型線路中,采用該技術后,整個電網的走廊寬度減少了約18m,并且自然輸送功率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與原先相比至少提高而30%左右。現在的電網建設工作中這一技術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尤其是在長距離輸電過程中,由于輸電線路電阻的影響,采用該技術后能最大限度的減少補償,提高整個電網建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2 同桿雙回輸電技術
同桿雙回輸電是指沿著電線走向的方向,在每個塔桿上安裝一個雙回路供電,不僅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材料,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還能最大限度的保障了用電的安全。在電網過去的建設過程中,由于設計的要求,需要在大面積的土地上進行施工鋪設,不僅需要交納大筆的土地使用費,還要對土地上房屋的所有者進行一定的經濟補償,這就導致電網建設成本較高,不利于電網建設過程中的成本管理。在電網建設過程中,當采用該技術時需要對以下問題進行考慮:一是做好防雷擊的措施,防止雷擊故障;二是減小電磁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三是提高整個線路可靠性,降低故障率;四是對整條線路要做好定期檢查和維護的工作;五是電網建設過程是帶電作業,需要做好防觸電的保障措施。
2.3 國產串補及可控串補技術
串補技術是指通過利用現代的電力電子手段對整個電網的輸電線路進行補償的一種電網建設新技術。該技術是我國獨立自主研發的一種新技術,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并且具有高度的靈活性,能適應實際建設過程中各種各樣的不同要求,還具有較高的穩定性,能夠保障電網升級過程中的可靠性。通過在電網建設過程中采用該技術,能夠很大程度的降低電網帶來的損害,還能將電網上的電壓進行平均化分配,確保電網上的電壓不會相互影響。在長距離和大容量電網建設過程中,該技術能夠充分的發揮出自身的優勢,能夠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加快整個工程的施工進度。該新技術中需要的設備裝置我國已經能夠批量生產,因此,在我國該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3 電網建設中采用新技術的建議
3.1 合理規劃電網
電網建設是一項復雜度高、專業性強、投資金額大的系統工作,為了滿足當前國內對電力建設的較高需求,需要對電力建設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安排、精心部署,滿足人們對電力的需求。在電網進行規劃前,電網設計者需要對電網建設的實際情況以及用電戶的實際要求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將電網建設與用戶需求合理的進行融合,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合理規劃。參與電網建設的各個部門之間要保持緊密的聯系和充分的溝通,根據城市的發展規劃做好電網建設的規劃。在電網規劃過程中,要立足建設當地的實際情況,做好建設地的環境保護工作,防止由于電網建設對周圍的環境造成影響。規劃時,還要充分考慮建設用地的利用效率,將整個用地充分的利用起來,提高電網建設的土地利用效率,進而提高資金的利用率,為電網建設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打下堅實的基礎。
3.2 優先采用新技術和新設備
在電網建設過程中,要及時關注電網建設的科技前沿動態,獲取有關電網建設的新技術和新設備的詳細信息。在實際電網建設過程中,要對工程的實際情況進行詳盡透徹的分析,在技術和設備的優選上,優先選用新技術和新設備。建立電網建設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良好關系,通過專家對新技術和新設備充分的論證和可行性分析,然后在按照施工設計的要求進行電網的建設。對于已經用于實際工作中,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的技術與設備要優先進行試用,例如,碳纖維復合芯鋁絞線、間隙型耐熱鋼芯鋁合金導線、L型絕緣塔型、H-GIS設備等。新技術與新設備的選擇上,不僅要考慮技術上的先進性、可行性以及可靠性,還要對經濟上的合理性進行充分的論證,唯有技術與經濟均符合實際要求的情況下,才能將新技術與新設備應用于電網建設過程中。
4 結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電網的建設過程中推廣新技術,不僅能給電網建設節省大量的成本,還能加快電網建設的施工速度,促進我國電網建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本文通過對我國電網建設過程中的新技術進行詳盡的分析研究,對電網新技術的應用有了一個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礎上,對電網建設新技術的應用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希望能給從事電網建設的工作人員一定的啟發,進而促進我國電網建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洪天折,程德山.淺談智能電網建設與線損管理[J].中國電業,2015(01):24-25.
[2]鄭磊.關于電網建設新技術推廣應用程序的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11):58-59.
[3]張海軍,張國亮,趙雪松,等.500k V緊湊型輸電線路耐張塔帶電作業工具的研制[J].電網技術,2005(24): 31-32.
作者簡介:李海河(1977—),男,籍貫:福建省廈門市同安人,學歷:本科,畢業于中共中央黨校;現有職稱: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電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