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等
豐子愷
哪怕只是尋常角落,一個普通的箱子,在孩子心目中,都可能別有天地。好奇心是人類本能,難怪孩子總愛東搞西翻。可是,大人總不體諒,往往提高嗓門喊:“別碰那,跑開,小孩子搞什么?”孩子好委屈。但,只要大人一漏眼,機會終歸會來,揭開箱子,仔細瞧瞧,也許還可搞個翻天覆地。
你們有好久沒碰過的箱子么?去開開,里面可能有一個小學一年級掛過的褪色校徽,兩張曾經愛過的包糖紙,三封發黃了的老友回函,噢!對著差不多忘掉了的東西,可待上半天,又凄涼又開心。
小孩子開箱子,是闖新尋奇。
大人開箱子,是翻出沉淀的記憶。
且 庵
聽一位老太太閑談,說起她舊宅的鄰居,兄弟二人,隔墻而居,彼此嫉妒。老大有錢,身家上千萬,兩個兒子生了四個孫女;老二家貧,一個兒子生了三個孫子,第二胎是雙胞胎。老二嫉妒老大有錢,老大嫉妒老二有孫子。老太太嘆道:“老天爺偏不讓人稱心。”
老太太好像是錯怪老天爺了,老天爺是不管這些事的,是世人萬事都想如意。人心不足,人心就不平。
陳 戰
當一只玻璃杯中裝滿牛奶的時候,人們會說“這是牛奶”;當改裝菜油的時候,人們會說“這是菜油”。只有當杯子空置時,人們才看到杯子,說“這是一只杯子”。
同樣,當我們心中裝滿成見、財富、權勢的時候,就已經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熱衷擁有很多,卻往往難以真正地擁有自己。
徐淑云
從甲地步行到乙地有兩條路,一條需要一小時,另一條只需半小時。一條途經繁華鬧市,一條途經安靜山林,沿路車少人少,草木豐茂。從地圖上看,兩條路的距離相差無幾,為何所費時間卻相差一倍?無非是一條路人流擁擠誘惑太多,另一條路人少心靜罷了。
夏殷棕譯
人生就是一場盛宴,很可惜的是,大部分卻餓死了,我這樣說,你也許不能理解,我講個故事你就明白了。
有幾個人在巴西沿海坐木筏,可是他們都沒發現他們身下的水全是淡水,而渴死了。那里確實是一片海,但是有一條大河從巴西內陸流入大海,水流流進大海長達數英里,可惜他們對此一無所知。
同樣,我們也是被快樂、幸福和愛所包圍,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
李 羽
孔雀不僅在春天求偶時開屏,遇到敵人、受到驚嚇時也會把羽屏打開。這時它的身體一下子擴大了許多倍,其尾羽上所展現出的100多個艷麗的“斑眼”使它成了一只多眼的怪物,敵人立時會被那些“斑眼”所迷惑,也就不敢輕舉妄動了。
同一種東西,在朋友眼里是美麗,在敵人眼中卻成了威懾。
張建云
曾子有三個擔心:一是對內疏遠而對外親近——我們中槍了:與手機里陌生人打得火熱,卻忽視了家人。第二,是自身不善而埋怨他人——我們也中槍了:家長不讀書,總批評孩子學習差。第三,一遇到麻煩和災禍即措手不及,連呼上天——您聽,滿大街都傳來陰陽怪氣的驚叫:我的天哪!
靜 水
小時候穿著新鞋去上學,在泥濘的路上繞來繞去,結果遲到了。放學時,我急著回家,又怕弄臟了鞋,索性脫鞋跑回家。母親見狀喝問:到底是你穿鞋,還是鞋穿你?見我滿臉委屈,母親解釋:穿鞋是為了讓腳舒服,而不是讓腳別扭。現在想來,社會上有不少鞋是專門讓腳別扭的。
梁 冬
英國人寫過一篇游記,說有個獵人打獵的時候,意外地撿到了一只小老虎,他帶它回家,用牛奶和煮得極爛的兔子肉喂它。虎漸漸長大了,和他一同打獵,舔他吃剩的盤子底,睡覺時把他擁在懷里,為他暖出好夢。天氣好的時候,有人還看見老虎馱著他滿山遍野地跑。
可他什么時候也沒有忘記在口袋里放一把專門為它準備的手槍。
我們的情緒就是自己自小養著的虎。理智就是那把手槍,時間是它最有效的子彈。
永 昌
一個和尚肩上挑著一根扁擔信步而走,扁擔上掛著盛滿綠豆湯的瓷壺。他不慎失足跌了一跤,壺碎湯灑,這位和尚若無其事地繼續往前走。
這時,一人跑來說:“你不知道瓷壺已經破了嗎?”
“我知道。”和尚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那么你怎么不轉身,看看該怎么辦。”
“它已經破碎了,湯也流光了,我轉身又能如何?”
生命的過程就如同一次旅行,如果把每一個階段的成敗得失全都扛在肩上,那今后的路你就沒辦法走下去了。所以你必須丟棄以往的一些舊東西,跟過去說再見,去朝著更大的目標邁進。
曉 波
有一天,我遇到一位網約車司機,一攀談,他居然是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的,現在做金融相關的職業,順便開個車。
我就問他,你原來學畫畫,那幾年的學習經歷,對你現在做其他工作,有什么幫助啊?
他說,還真的不一樣,學畫畫那段經歷,導致我看什么都不只是看這個東西本身,而是看它和周邊環境的關系。比如畫一個瓶子,受過美術訓練的人會觀察:太陽在哪兒,太陽光打到瓶子上是什么效果,瓶子后面那堵墻把光反射到瓶子上,又對瓶子有什么影響等等。有了這段經歷,我聽人說話,不僅理解話本身的意思。還會想當時周圍的環境什么樣、還有什么其他人、這些人在場對他說這話有什么影響等。
鐘 亦
一個青黃不接的初夏,一只老鼠掉進了一個滿滿的米缸里,這下它不愁吃的了。
開始時它機靈地觀察一下四周的動靜,見沒什么動靜,便放心地吃了個飽!睡了個好覺!好日子就這樣開始了,它吃了睡,睡了又吃,米缸是淺了,但它的身子卻胖了,它喜出望外。
有一天它突然發現缸底到了,才想起該回家了,可是它猛抬頭時發現這樣的高度,它根本無法逾越,難道我就得死在這缸底里嗎?它流出了悔恨的淚,但已太晚了。
對老鼠而言,這大半缸米是它生命途中的試金石,它距離缸口的高度就是它“生命的高度”。許多人在“享受生活”的時候,渾然不知自己已經身陷絕境,以至無法回家。
王鼎鈞
從前有一個人獨自在山野之間行走,突然撞見一只老虎。他大吃一驚,本想大步飛奔,可是那只老虎伸出前掌,表情痛苦,好像有求于人。他慢慢走過去,仔細一看,原來虎爪的中心刺進一根鐵釘。他知道這是怎么一回事了,就蹲下來,慢慢地把鐵釘拔掉。
這人回家,以為事情到此結束,沒想到還有下文。有一天夜里,老虎拖來一只死鹿,放在他家門前,算是對他的報酬。這人高興極了,一只鹿可以賣不少的錢。于是他辭掉了工作,什么事情也不做,在門口釘了一塊招牌,寫著“專為老虎拔刺”。然后天天坐在家里等生意上門。
還會有第二件生意嗎?當然不會,他終于落得潦倒不堪,而且牢騷滿腹。
這世界上有許多人,在年輕的時候偶然有一次好的機遇,占了很大便宜,他就記在心里,從此天天等待,等待下一次同樣的好運,既難敬業,又不樂群,最后一事無成,還未必知道反躬自省。這些人都是替老虎拔刺的專家。
頭腦清晰的人分得清偶然和必然,人生百年當然也有“清水變雞湯”的時候,可是絕大多數的人想喝雞湯,到底還是先彎下腰來養雞靠得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