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丹丹 張 帥/鄭州輕工業學院
傳統陶藝創作成型的技法主要有拉坯成型、泥板泥條成型、模具成型、綜合成型,如今仍被廣泛用于陶藝創作之中。無論是在古代樸素實用的民間生活陶瓷,還是當代個性十足的現代陶藝品中都能發現這些型手法的陶瓷藝術作品,現代陶藝雕塑的創作過程是創作者在經過細致大膽的藝術構思并且要對陶土和瓷土材料的造型成型特點、燒制和裝飾特點的結合后,最后呈現出的陶藝作品才是蘊含著創作者個人的思想情感又具有陶瓷類獨特的表現形式。而陶藝雕塑是現代陶藝創作重要的表現形式,雕塑著重要以造型為基礎,并運用材質特點、肌理、色彩、裝飾等語言。陶瓷雕塑與其他雕塑類型的創作的不同在于設計制作之前就要考慮好能否成型,找到合適的成型手段,陶藝作品在成型燒制一系列過程中都會有部分收縮,因此用陶泥或者瓷土創作的作品一般是不能使用不與泥土同步收縮的支撐物的,所以就需要運用合適的造型和結構。一些比較大型的陶瓷雕塑創作還需要采用分體式的制作,待燒制前再進行粘結,最后晾干燒制。
傳統陶藝雕塑主要有陶塑、瓷雕、三彩陶等具有雕塑性質的陶藝作品。在新石器時代我們就有了陶塑,伴隨著人類生產力的發展提升和社會文明的進步,到了古代的中原地時期陶瓷與雕塑就已經緊密聯合在了一起,無論是秦兵馬俑還是說唱俑、唐三彩等,傳統雕塑陶藝的創作在題材、裝飾、造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傳承性。傳統陶藝雕塑的藝術表現更多表現為具有象征意義的功能化與藝術價值的實用化,這也是陶藝雕塑能千年興盛不衰的重要因素。現代的藝術思潮促進了具有現代意義的陶藝雕塑的發展。現代陶藝雕塑以一種既獨特又熟悉的藝術風格矗立于現代藝術的花園之中。現代陶藝更是結合許多的藝術門類和藝術形式,不再過度受限于傳統思想與單一材質的拘束。
雕塑語言是現代陶藝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雕塑構成語言的點、線、面、質感、肌理、顏色、空間、形體等因素,也同樣出現在現代陶藝的形式語言之中。現代陶藝也不拘泥于一種形式的運用于意見作品。各種形式語言相互交融、相輔相成的融合與一體。不論是抽象還是具象的現代陶藝作品中都可以發現綜合運用到了雕塑語言。在藝術創作里不能孤立的去看顏色、形體或肌理等元素,不然都不可能理解作品內涵的真正內容與藝術:同樣單一的運用點、線、面、空間、裝飾也不能充分發揮陶藝語言的功能,挖掘不出陶藝所獨具的意味。陶藝家不注重各種表現手法之間的界限從直覺出發兼容并用多種表現手法的行為。使現代陶藝更具有自由性具有無限廣闊的表現空間。
從符號學的角度去看創作語言,研究傳統陶藝雕塑的代表性符號以及現代陶藝與雕塑符號的組合,有助于我們更準確全面的把握陶瓷雕塑藝術的設計制作水平和風格特點,并根據已有符號不斷的更新、創造和完善,這是陶藝的生命所在,即在于對傳統符號的繼承和創新,并運用美學法則產生新的符號。運用好雕塑符號能在陶藝雕塑設計中做好指導作用,如創新的陶藝符號產生過程,對傳統陶藝符號與現代陶藝符號的差異,運用現代雕塑中的符號對傳統陶藝進行創新發展。
現代陶藝從題材到內涵,從藝術形式到表現手法都與現代雕塑有許多共同之處,差異更多是陶藝雕塑在工藝制作特點和材質上的區別。陶藝材料因設計過程需考慮泥性,對于設想作品造型能否成型要有所把握,同時陶藝材料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造型比較隨意。陶瓷材質能表現出豐富多彩的表面肌理效果與渾然一體的獨特氣質。陶藝作品坯體在燒制過程種會出現不同程度不可控的收縮、變形、坍塌、破裂等,這些變化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這些變化是陶瓷藝術的局限性同時也是其蘊含的藝術特點和優勢,正所謂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事實上,不只是陶藝,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只是各自表現方式不同,如鐵藝會略顯生冷,繪畫無法做到空間感知。而陶瓷這種材質是需要經過千度高溫的燒制以及偶然融入的煙氣才共同造就了圓融中富有溫度的陶藝作品,對陶藝的雕塑語言的把握關鍵在于如何利用各種偶然性的因素,按照陶藝家的審美和認識建構在現代陶藝的創作中,成為現代陶藝的重要形式語言。
20世紀以來現代藝術的發展迅速,各種思潮和流派在很多方面刷新了現代陶藝的表現語言在當代國際陶藝領域,對現代陶藝的語言探索和運用更是異彩紛呈。我們提倡和支持現代陶藝能運用雕塑語言,但首先我們的陶藝作品要有陶藝的基本特征。也就是以泥、釉與火為基本材質的融合。陶藝家在設計創作時應更敏銳而大膽地結合雕塑藝術語言,使得現代陶藝具有更大的空間容量,也豐富了現代陶藝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