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瑩 張婧宜 劉成國/華北理工大學
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多次提出“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為了踐行可持續發展的環境需要,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勢在必行,通過新能源汽車不僅能夠減少傳統汽車所帶來的環境污染,更能夠節約國內能源。由于新能源汽車能夠拆卸,具有較強的可分析性,使得各種高尖端技術很難通過商業秘密進行保護,技術泄漏的現象經常存在。從國際形勢上分析,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局面形成,跨國公司開始進入我國汽車市場,并針對我國進行了新能源汽車專利布局,隨著新能源汽車專利數量的增加,我國相關企業面臨的專業風險進一步增大。由此而觀之,研究新能源汽車專利侵權風險的防范措施顯得至關重要。
2017年,中國汽車專利公開量為37.5萬件,與之前相比下降了11.48%。其中,發明公開量為18.4萬件,與之前相比增長1.72%,實用新型公開量為16.4萬,實用新型占比同比下降3.04%,外觀設計公開量為2.7萬件,外觀占比同比增長1.32%。公開量申請人排名前10位中,國內申請人5家,專利數占比51.3%,國外申請人5家,專利數占比48.7%,雖然在數量上國內外差距不大,但國內申請人發明比例較低。5家內申請人的發明占比均不足60%,而國外申請人的發明占比都已超過80%,最高的是通用汽車,為96.2%。而且由于缺乏核心技術專利,要想實現發展,必須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作為發展的依托,侵權的風險顯著上升,加上國外企業在我國的專利布局與技術陷阱情況嚴重,嚴重阻礙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所以,當專利侵權的案件發生時,我們應有充分的措施應對,進而達到理想的結果。
首先,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創新能力迫切需要提升。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必然要走向產業化途徑,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其次,提升我國的專業布局能力的迫切需要。在知識產權規則普遍建立的時代,技術的專利化是企業生存的基本法則。我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仍存在專利數量增長但專利質量較低以及專利申請分散缺乏實力雄厚領軍企業等問題。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要想實現高精尖、技術性發展,必須要產生領軍企業,實現集團化發展。
用風險防范措施為發展新能源汽車,營造一個較好的發展環境,有利于為追平與國外發展差距提供機會,實現我國自己的新能源汽車集團化發展,打破國外的專利布局壁壘,進而縮小與國外的差距。
首先,積極審查專利有效性,打破專利壁壘。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速發展,國外新能源汽車相關技術企業以大量申請專利,形成專利池或者是通過專利交叉許可形成專利壁壘等方式進行專利投機,但這些大量的專利并不是全都具有有效性,更多的是為了知識產權輸出和專利壟斷。一旦形成專利壁壘,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將極容易受到各種各樣的侵權起訴,非常阻礙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發展。所以,為了避免上述狀況的出現,對《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的相關規定的研究利用至關重要,同時還要了解國外的《專利法》及相關規定,根據創造、實用、新穎、申請中的各種缺漏等“專利性要件”,使得專利申請無效作為訴訟戰略,保護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利益不受到損害。其次,善于利用知識產權與商業秘密雙重策略。企業要想發展必須重視創新,但只會創新是不夠的還需要加強對創新成果的保護。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雖然有一些技術成績,但在核心領域卻還處于滯后階段,只單純利用知識產權保護,因專利侵權需要舉證,難度很大,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便可以使用商業秘密策略來保護創新成果。商業秘密同樣具有秘密性、實用性和保密性的特點,舉證容易,風險較小。商業秘密策略可以專門針對一些不夠成熟,但又十分關鍵亟待保護的技術。最后,新能源汽車專利聯盟策略。專利聯盟作為一種戰略競爭手段,特征是由單個專利轉向為專利組合,具體是指從原來的單一公司轉變為多家相關公司,通過強強聯合的方式,來搶占或分割市場的態勢。同時,要發揮國家的調度作用,針對已存在的聯盟進行調查了解,將達到一定規模的聯盟,進行整合,充分發揮各個聯盟在技術創新能力、專利數量和質量的不同優勢,實現放大化發展。通過專利聯盟或市場競爭形成法定和事實標準,將專利標準化的優點發揮到極致,才能把握住新能源汽車的新局面,實現新能源汽車“彎道超車”的新紀元。
綜上所述,預防和處理好新能源汽車專利侵權案件,積極思考應對專利侵權風險的防范措施,才能使我們堅持走知識產權的自主創新,提高我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研發水平,掌握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技術,進一步從根本解決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專利侵權風險,實現我國汽車工業的更好更快發展,為我國綠水青山的保護添油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