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暢
齊齊哈爾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海量的自媒體已經成為承載新興文化、集結社會熱點以及信息中轉集散的主力平臺。由于自媒體具有鮮明的個人主觀色彩,因此自媒體在參與網絡媒體的輿論傳播和引導中,必須要保持理性及適度原則,自覺承擔起自媒體公眾平臺的社會責任。目前,伴隨著各大新興網絡平臺的迅速發展,不斷擴大影響力的“自媒體人”對社會輿情的發展持續發揮著助推作用。然而良莠不齊的自媒體平臺也為網絡輿情的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阻礙。習近平指出:“要建設網絡良好生態,發揮網絡引導輿論、反映民意的作用”,并重點強調指出“新媒體也要講導向”。因此,加強自媒體時代的社會輿情管理已經成為在新時代中凈化網絡文化空間、維護網絡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措施。
良莠不齊的自媒體加大了網絡輿情管理的難度。如今,各類簽約自媒體層出不窮,美食自媒體、健身自媒體、短視頻自媒體以及搞笑自媒體等五花八門、各有特色。“自媒體人”少則幾萬“粉絲”,多則擁有成百上千萬的“擁躉”。自媒體也成為了網民除權威媒體以外接收外部信息的重要平臺。然而,良莠不齊的自媒體平臺所傳遞的信息也存在積極與消極之分,一部分在微博、微信以及各類短視頻APP中頗具影響力的自媒體言語失當、行為失格,為追逐商業利益而制造輿論、惡意引起輿論爭端,對網絡媒體的良性秩序造成了消極的影響,增加了網絡輿情監督及管理的困難性。
多元自媒體的話語交織引發輿情混亂。自媒體時代突出了主體對話語權的更高要求,在“人人皆有麥克風”的時代中,自媒體及其追隨者的話語表達更具自由性和開放性。然而由于自媒體主體之間的聯結或對抗,也擾亂了網絡媒體平臺的正常秩序。自媒體一方面為公眾提供了富有娛樂性的討論話題,另一方面也在將自身的價值觀念和態度看法傳遞給受眾,而持有不同觀點和目的的自媒體就某一事件或話題展開的對抗,則對公眾的理性判斷造成了干擾。部分優秀的自媒體平臺和個人在網絡平臺中伸張正義,為健全社會的公共服務、懲惡揚善而發出倡導,但同時也有部分自媒體“利字當頭”,為了制造“熱點”,吸引“眼球”,不惜制造消極輿情、引領群體性“發言”,以至造成了輿情危機,使網絡輿情的復雜性和危害性加大。
部分網民的非理性表達客觀存在。近些年來,網民參與網絡討論的活躍度持續增強。隨著手機用戶的不斷增加,自媒體時代的話語權大眾化更進一步燃起了網民新媒體參與的熱情。網民可以隨時隨地迅速融入輿論洪流,公眾的自由表達欲望不斷增強,正是由于人們對公共事務及社會建設的高度關注和獻計獻策,我國社會持續向著健康、積極、現代的方向發展。然而,由于網民素質千差萬別,網絡群體中的非理性言論借助自媒體平臺不斷傳出,不僅有非理性評論,更出現了斷章取義的誤導性視頻、圖片內容。部分非理性言論借助“隨手拍”、真人直播等多種形式在微博、微信以及直播等平臺流傳,造成了消極的輿論影響。
自媒體時代輿情管理的法治能力仍需加強。在自媒體交織的網絡環境中,信息的生產和流動往往具有隨機性,而網絡自身的隱蔽性和開放性,也使得對網絡輿情的監控存在“盲區”,使網絡造謠、傳謠等有害網絡公共秩序的行為不易被第一時間發現。混雜在網絡評論、話題探討、轉發互動等網絡行為中的不端價值觀及真假難辨的信息,為公眾的正確認知帶來了困擾,甚至觸碰了法律的底線。盡管近些年來我國在網絡媒體立法及執法方面加大了力度,但自媒體平臺發展十分迅速,在不斷創新中也包藏著“變異”,現有法律法規仍體現出了一定的滯后性。在實名認證、跨境代理、輿情危機介入、信息過濾等方面缺乏細化、針對性強的法律法規,執法力度不足,凸顯出了當前我國自媒體時代輿情管理法治化的“短板”。
鞏固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指出:“立足中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當前,文化的場域從真實世界向著網絡虛擬世界轉移,鞏固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是在多元文化潮涌中堅定思想定力的關鍵。通過對自媒體環境的有效管理,有助于增強公眾對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認同及支持,防止外來文化滲透之下的文化偏離。并依靠主流話語權的影響力,不斷在網絡媒體環境中提升“四個自信”的話語力量,占領網絡媒體的輿論引領陣地。
加強輿情管理凈化網絡媒體環境。在自媒體時代中,輿情管理包含了更多的內容和職能,不僅要完成輿情監督及引導的任務,更需不斷為健全網絡平臺治理做好基礎調查和管理工作。因此,管好自媒體、發展好互聯網產業,是在新時代中推進社會治理信息化的重要環節。通過高效的輿情管理,可最大程度遏制不法言論的流傳,及時消解不實信息的負面影響。增強公眾的信息安全保障,避免善良受到侵害、正義被詆毀,形成風清氣正的網絡社會輿論生態環境,為人們更好地融入自媒體時代的網絡生活提供有力的條件。
培育自媒體時代的網絡主流話語權。應不斷增強主流意識形態危機意識,立足網絡信息安全、文化安全及社會安全的根本,進一步強化自媒體輿情的主導意識。重點依多元化的網絡媒體推進新時代新思想的大眾化發展,明確自媒體時代輿情管理的正確導向。
要堅持以主流話語權為引領、兼顧多元文化發展的原則,培育自媒體時代的網絡媒體主流話語權。充分發揮出知名自媒體、權威自媒體以及公眾人物的積極作用,主導引領積極的網絡輿論發展。從而使多元自媒體及廣大網民生成文化自覺,注重言行自律。齊心協力凈化網絡風氣,還原健康的網絡文化形態。
運用正確的方法體現輿情管理的藝術性。其一,要以優秀的政務自媒體加強管理輿情。近幾年來,一部分優秀的政務自媒體成為了“網紅”,在公共服務、答疑解惑、輿情疏導、辟謠止謠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需結合輿情管理的需要,培育一批受眾基礎牢靠、具有自身魅力和創新發展能力的政務自媒體,發揮出政務自媒體的凝聚力、公信力和吸引力,使政務自媒體成為網絡自媒體大軍中的優秀代表。其二,要以疏導為主、管理為輔。注重輿情管理的心理介入,成立危機輿情心理疏導專業團隊。用積極的態度應對輿情危機,及時把握輿情的重點,加強前瞻性判斷,用專業化的輿情管理消除網民的憂慮和質疑。對錯誤言論需進行時時糾偏,重視吸納網民有益建議,使自媒體輿情管理的主體結構更加豐富而有力。
提高自媒體主體及網民的媒介素養。“自媒體人”與網民的媒介素養決定著互聯網發展的“健康狀況”。良好的媒介素養可以促使自媒體主體積極擔當時代責任,引領積極輿論,依靠自身的影響力為社會的進步作出積極的貢獻。同時有助于使網民增強信息辨別能力,形成傳播有益信息的主動心理。因此,要通過對自媒體的規范化管理及引導,使處在網絡環境中的多元主體得到正向熏陶,不斷提升網絡主體的媒介素養、法治素養與道德素養。幫助網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加速新時代我國公民素質教育的現代化進程。
健全自媒體時代的網絡輿情管理法律法規。其一,增強前瞻性立法,避免“亡羊補牢”。盡管自媒體環境瞬息萬變,但信息傳播仍然有規律可循。為此,要結合網絡輿情發展的潛伏期、爆發期及平復期的特點,采取針對性地立法。其中對自媒體公眾平臺的管理需快速健全法律法規,依法明確各大平臺、自媒體在輿情管理方面的法律責任。以網絡產業法治化帶動自媒體輿情的法治建設。其二,加強嚴格執法,提高輿情管理的效率。“法立而不行,與無法等”,需對自媒體環境下的造謠傳謠、制造輿論、擾亂公共輿論環境的行為加強依法治理。重點對自媒體平臺實施依法動態監控及數據分析,做好網絡輿情的科學預警工作。其三,引導全民守法,夯實自媒體時代網絡輿情管理的法治基礎。加強自媒體環境下的網絡法治教育,完善輿情管理的公眾信息反饋機制。倡導全民守法、全民護法,從而進一步掌握自媒體時代的網絡輿論的主導權,打開新時代網絡治理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