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壯飛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吉林 吉林 132000)
斯坦利·庫布里克出生于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紐約,富足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興趣培養使庫布里克在少年時期就培養出了對于攝影的熱愛,在結束學校學習后進入著名的《展望》雜志社成為專職攝影師,《展望》雜志社的工作為庫布里克日后的電影創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一方面,帶著攝影機走遍北美大陸的庫布里克不僅積累了扎實的攝影經驗,還在豐富的見聞中看到了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其日后的電影創作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儲備;另一方面,在《展望》雜志社工作期間,庫布里克正式接觸電影,電影培訓與藝術館中的自學使庫布里克開始嘗試短片電影的制作。在《拳賽之日》《飛翔的牧師》等紀錄短片的初探后,庫布里克正式開始電影創作,小成本投入的《恐懼與欲望》《殺手之吻》《殺手》在上映之后盡管只是收回了制作成本,但其中所體現出的特立獨行的“反類型化”電影的創作風格卻使庫布里克在美國影壇小有名氣,彰顯了他電影創作的天賦,引起了好萊塢投資者們的關注。20世紀50年代后期,庫布里克的電影創作之路出現了重要轉折,由米高梅公司投資的影片《光榮之路》講述戰爭中的故事,因其強烈的現實批判性而在多國遭到禁播,盡管如此,庫布里克也憑借此片奠定了其在好萊塢的地位。
20世紀60年代開始,尤其是其告別美利堅的喧囂、隱居于英格蘭的靜謐后,庫布里克的電影藝術大放異彩,進入了創作的黃金時期,豐富的敘事題材和獨特的敘事風格打破了好萊塢類型電影的發展傳統,也被稱為“新好萊塢”電影中的先驅人物。1962年,庫布里克第一部名震世界影壇的作品《洛麗塔》上映,這部改編自俄裔作家納博科夫同名小說的影片在道德層面引發了巨大的爭議,有批判者認為《洛麗塔》是一部宣揚孌童癖的穢亂之作,但經歷了歷史實踐沖刷后的當下,這部影片內的多元題材和豐富內涵及其對人性的剖析都彰顯了該片豐滿的藝術價值。在《洛麗塔》之后,庫布里克投身其著名“未來三部曲”的創作中,《奇愛博士》以荒誕的風格探討了未來黑暗的冷戰世界;《2001:太空漫游》則引領了科幻題材的敘事,以未來的視角彰顯了一部人類文明啟示錄;《發條橙》更是開創了探討人類精神世界的先河,充滿了哲理的思考和社會批判性。在相繼推出的“未來三部曲”中,庫布里克的敘事題材不斷拓展,創作技巧也日臻純熟,此后,70年代的《巴里·林登》、80年代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 、90年代探討家庭生活的《大開眼戒》,庫布里克堅持著自導、自編的獨立創作風格。盡管庫布里克并不是一位高產電影人,卻以為數不多的經典作品享譽世界,正如美國電影學家彼得的評價,“庫布里克勇敢蔑視常規,拓展電影創作題材”,庫布里克的電影不僅拓展了美國好萊塢電影的敘事題材,打破了固有的類型電影框架,還對后世戰爭片、科幻片、青春片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引導著電影創作者在不同題材的影片中深入探索人性、探討人生。
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庫布里克就體現出了對戰爭題材的青睞,從最初的反戰主題到在戰爭故事中展現人類生存、欲望圖景,剖析戰爭背后的人性,庫布里克的戰爭片的現實批判價值不斷深化,正如著名編劇羅伯特·麥基所言:“庫布里克的戰爭影片展現出了人類本性中嗜血好戰的一面,戰爭只是一種合理的延伸,令人戰栗的是,人類喜歡做的事不會停止,以前是現在是,以后也會如此。”1987年,《全金屬外殼》上映,這部改編自古斯塔夫小說《短期服役》的影片由庫布里克自導自編,被稱為“最佳越戰片”。在《全金屬外殼》中,一批新入伍的士兵經歷著殘酷的戰前“蛻變”,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和毫無尊嚴的訓練環境都是為了將這些士兵培養成戰場上的“殺人機器”,整個故事主要圍繞著“傻瓜”和“小丑”展開,這些士兵在被剝奪名字的同時,也失去了生命的尊嚴和生存的底線。“傻瓜”因訓練中的差勁表現經常被訓練營的上校侮辱體罰,未能走上前線就已然精神崩潰,用裝有全金屬外殼的子彈殺死了上校,并飲彈自盡;“小丑”作為新聞兵走上了前線,戰場上大量生命的瞬間消亡、前線士兵的道德淪喪都使“小丑”的精神防線面臨著全線潰敗的困境。在影片的訓練和參戰故事中,反戰情結和對戰爭所帶來的肉體精神雙重泯滅的批判貫穿始終,在影片結尾處,庫布里克并沒有將絕望進行到底,而是依托“小丑”這一形象保留了最后一點對生命的同情與敬畏。在與敵軍的殘酷戰爭中,“小丑”的戰友相繼倒在狙擊手槍下,在幾經拼殺后,“小丑”和戰友射傷了狙擊手,并發現狙擊手是一個瘦弱的越南女孩,面對女孩殺死她的哀求和戰友任女孩疼痛而死的勸告,“小丑”在矛盾之中選擇了前者,展現出了殘酷戰爭中微弱而可貴的人性之光。在另外一部戰爭片《奇愛博士》中,庫布里克將荒誕之風貫穿始終,指揮官荒唐的決定開啟了核戰爭并最終導致了全人類的大災難,整部影片采用全知視角展開敘事,在美國、蘇聯等不同國家、不同職能部門的交鋒博弈中推動故事情節發展。表面上看,《奇愛博士》是對東西方兩大陣營“冷戰”的諷刺,更深層次而言,庫布里克將荒唐戰爭的起因指向了人性的罪惡和靈魂的空虛,沉浸在酒色之中的高官、缺乏自主判斷力的將軍、承繼極端的納粹思想的博士等人類社會的精英群體都在荒唐、游戲之中將人類推向了毀滅的邊緣。
無論是在以真實戰爭為背景展開敘事的《全金屬外殼》中,還是在虛擬的未來核戰《奇愛博士》中,庫布里克都表達了鮮明的反戰思想,對戰爭的發動者、參與者進行著充滿諷刺意味的人性拷問,放棄對戰爭中宏大場景的描摹,以其中多個個體的行動思想為主要表現對象的“微觀戰爭”敘事模式對美國后來的戰爭片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一方面,使戰爭片擺脫了以往的紀錄傳統,增添了其演繹的屬性;另一方面,立足戰爭中的人所展開的敘事更有利于剖析人和人性。在集體生命面臨著巨大威脅、生死瞬間被決定的戰爭中,法律道德失去了約束力量,人性的罪惡被展現得淋漓盡致,《全金屬外殼》中,肆意屠殺平民成為士兵們戰場上的娛樂項目,尸堆前的嬉戲玩樂令人觸目驚心、不寒而栗;《奇愛博士》中,核武器的制造甚至是核戰爭的發動初衷是為了守衛國家、保護人民,然而卻在一群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精英統治者們手中成為滿足空虛、涂炭生靈的工具。時至今日,庫布里克所踐行的在戰爭中拷問人性的敘事方式依然是戰爭片中的主流。
在《奇愛博士》之后,庫布里克推出了“未來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2001:太空漫游》,在其中構建了一個科技高度發展的未來世界和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對大眾而言還很陌生的太空圖景。在《2001:太空漫游》中,始終伴隨主人公太空漫游的是無所不在的“孤寂”,從影片伊始長達三分鐘的漆黑場景,到開場以來25分鐘的無人景象,再到宇航員在太空飛船中少有對話的工作生活,影片從始至終都在營造著孤寂的氛圍,暗示著在科技發達、生活智能的未來,人際關系將會走向疏離,人類生活也將走向孤獨,可以說,在《2001:太空漫游》中,庫布里克對于未來的想象充滿了悲觀主義色彩。在孤獨的同時,影片還試圖展現科技無節制的發展對人類造成的災難,人類對電腦智能的管控、電腦智能對人類的背叛,在宇航員熟睡之際結束了他的生命隱喻著科技發展對人類造成的無聲毀滅。
在《2001:太空漫游》上映前,科幻電影的發展十分有限,盡管早在20世紀上半葉,《月球旅行記》《地球停轉之日》等開啟了電影藝術發展的科幻之門,但這些影片的影響力還十分有限,直到《2001:太空漫游》上映,好萊塢的電影公司、電影制作團隊才真正開始關注科幻片。可以說庫布里克在科幻題材上的大膽嘗試引發了美國電影界的科幻熱潮,20世紀70年代上映的《星球大戰》《第三類接觸》《異形》,80年代的《終結者》《回到未來》都深受《2001:太空漫游》的啟發和影響。伴隨著科幻題材的大熱,美國也迎來了“大片時代”,科幻題材對太空、對未來、對超能的想象無疑需要電腦特技的支撐,宏大的場景、前所未見的超級武器、科研成果、智能技術所構建的視覺奇觀都需要高投入、大制作的支撐,這些均推動著科幻片朝向科幻大片的方向發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2001:太空漫游》不僅引領了科幻題材電影的發展,還推動了美國商業片的發展。
在庫布里克電影中,青年在其成長過程中充滿了矛盾、誘惑、沖突、暴力、畸戀,在一幕幕怪誕青春的演繹中體現出了反諷現實的敘事價值。在《洛麗塔》中,庫布里克圍繞女主人公洛麗塔講述了一個怪誕青春的故事,故事的怪誕來自于洛麗塔成長過程中的種種畸形關系,洛麗塔的母親追求著不惑之年的赫伯特,赫伯特卻在這段婚戀關系中與年僅12歲的洛麗塔相愛,在母女關系轉化為情敵關系、繼父女關系轉化為情人關系的過程中,洛麗塔的青春成長無疑打上了怪誕的標簽。倫理道德的約束在情欲面前全然崩塌、真摯親情在本能面前化為烏有,庫布里克在《洛麗塔》中體現出的是本能所帶來的顛覆性力量,在對親情、愛情解構的過程中將諷刺的矛頭指向了無法逃離、無力改變的欲望社會。
無獨有偶,在庫布里克“未來三部曲”的第三部《發條橙》中,男主人公艾利克斯也上演了一幕怪誕青春故事。艾利克斯是一個崇尚暴力的街頭青年,與流氓團伙一同搶劫、偷盜、強奸、猥褻,可以說是無惡不作,在一次犯案被捕后,艾利克斯被定性為道德淪喪、精神失常的危險分子。在監獄中,艾利克斯為了獲得減刑,同意接受正在實驗階段的“厭惡療法”,反復觀看色情、暴力的影像資料,通過建立“厭惡”情緒改變罪犯的犯罪習慣和罪惡心理,出乎意料的是“厭惡療法”不僅使艾利克斯獲得了減刑,還徹底阻斷了艾利克斯和罪惡相互勾連的可能性。出獄后的艾利克斯不僅痛改前非,再無犯罪行為,而且性情大變,失去了面對罪惡反抗欺辱的能力,從無惡不作的流氓“蛻變”成了任人欺凌的羔羊。《發條橙》的反諷價值一方面在于社會制度層面,在改造罪犯、消除罪惡的過程中,男主人公艾利克斯被剝奪了作為人的權利,而淪為非人道主義“厭惡療法”的試驗品;另一方面影片探討了人性之惡的嚴肅話題,對于存在于人本性之中的野蠻、暴力,我們無法通過某種方式徹底消滅,法理框架下的規約、懲戒才是正確的選擇,從這一角度而言,《發條橙》在怪誕青春演繹的背后是關于社會生活的冷峻反諷。《洛麗塔》《發條橙》在20世紀的美國影壇引發了巨大的反響,其中對于亂倫、罪惡的呈現不僅起到了振聾發聵的效應,也引發了美國電影人對青年成長問題,更嚴格地說是對青年亞文化圈生存情狀的關注,為美國青春片的發展增添了怪誕、深沉的一筆。
庫布里克的電影創作具有反映時代發展又超越時代進程的特質,其為數不多的電影創作卻呈現了豐富的敘事題材和廣大的電影敘事格局,將電影的意義從反映現實生活拓展到了挖掘人性本質、探討人類集體發展的層面,在敘事題材及題材挖掘方面對后世各國電影創作均產生了重大、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