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璐/重慶商務職業學院
全國高職高專職業英語口語大賽作為職業技能競賽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個賽事,把學生能否運用英語解決實際涉外交際問題作為重點考查內容,比 賽 包 括“Presentation”、“Interview”、“Role-Play”和“Debate”四部分,考察范圍涵蓋了歡迎詞、社會熱點現象、市場份額變化、銷售方案、就業面試等,具體為:(1)Presentation(職場描述):參賽者抽取一幅圖表(包括餅狀圖、柱狀圖、曲線圖、表格等),并根據題目要求,在規定的時間里對該圖表進行描述并闡釋原因、提出解決方案;(2)Interview(情景交流):參賽者事先抽取題目,并根據題目要求預設場景,然后與主試官就所設場景進行交流;(3)Role-Play(職場考驗):參賽者首先進行抽簽,根據結果組建團隊,然后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小組合作,創設場景,并在規定時間內通過短劇的形式展示給主試官;(4)Debate(即席辯論):參賽者抽簽確定正、反兩方,在規定時間內,針對給定問題進行現場辯論,辯論的內容多圍繞社會熱點或職場問題。大賽的形式及考查內容決定了參賽者不僅要具有扎實的英語基礎,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更需要具有較強的職業能力、心理素質、應變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舞臺表現力等。這一形式及特點符合高職英語教學的要求,即學生通過英語學習,不僅可以扎實英語基礎知識與技能,而且應該具有涉外交際、處理涉外業務的能力。
職業英語技能大賽不僅提升了高職學生專業技術能力和自身綜合實力,而且成為了高職英語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創新教學模式的重要推力。就目前看來,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重理論輕實踐、與院校人才培養方案銜接薄弱,與社會實際需求脫節的現象。
以職業英語技能大賽為導向,深入推進高職英語教育教學改革,已經成為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的必經之路。具體體現在:(1)明確職業技能方向,對比賽中各個環節的要求各個擊破。(2)將技能大賽融入到日常英語教學及改革中。主要體現在:①更新教學理念。本課程應該根據就業崗位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實際需求,本著“提高學生職業能力、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原則,根據不同專業特色,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②創新課程體系及課程內容。英語基礎知識的學習貫穿整個大學課程學習的始終,與此同時,授課教材與內容可以根據職業技能大賽的要求,融入職業英語及相關技能技巧知識的內容。③升級授課模式。一方面,英語課堂開發項目教學法,形成教學內容、方法、形式、目標、評價等要素一體化、標準化;另一方面,進行實訓基地建設,依托語音室,借助相關軟件,創設生動情景,為學生提供一個在情境中交流的平臺。④豐富考核形式。英語職業技能大賽促進了高職英語教學評價標準的進一步完善,促進了職業教育與職業能力的接軌。高職英語課堂應該改變單一的評價形式,在考核過程中不僅應注重學生的語言基本能力,更應注重綜合能力,在教學與訓練過程中要有效地做到將課程考核與職業能力考核相結合。⑤提升師資水平。教師在指導學生備賽的過程中,也與其他參賽院校切磋經驗,自身的業務素質會得到相應的提高,備賽經驗也在逐步積累。同時學院可以安排教師到企業一線進行鍛煉、實習,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⑥創建學習資源庫。根據高職學生的現有學情,結合職業技能大賽對學生的職業技能要求,創建符合本校學生實際需求的,以職業英語為特色的學習資源庫。(3)根據大賽要求,依托日常教學,創新完善實訓基地建設,促進就業。根據職業技能大賽的要求,以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為基礎,初步構建一種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的系統,依托英語課程語料庫及學習資源庫,為學生創設各種職業情景,讓學生在一系列動態的、虛擬現實的職業場景中學習、訓練、提高。可以與校外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定期派學生去企業一線進行觀摩、學習、實踐,同時也可以聘請企業人才到學校進行講學、培訓,將學生的學習活動與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緊密連接。(4)競賽、教學、就業三位一體教學模式的構建。該模式的正常運轉形式為:依托英語職業技能比賽,根據比賽對選手的要求,在教學內容中融入職場英語等實用英語,在教學過程中創建競賽模式,讓學生融入到競賽環境中,然后在實訓環節中創建情景,在情景中訓練并檢驗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為學生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形成以競賽為導向,以英語教學為重要途徑,以實訓、實習為鞏固力量的競賽·教學·就業三位一體的教學新模式。
本教學模式的設計立足于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依托行業資源優勢,對接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及重慶現代商貿服務業等發展戰略,形成了“以賽促學,以學促訓”的人才培養模式,符合優質高職院校“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幅提升技術創新服務能力,培養杰出技術技能人才”的戰略發展要求。依托職業技能競賽,強調在理論教學基礎上的實踐教學,對提高畢業生的職業技能及綜合競爭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以競賽為平臺,以就業為方向的一體化教學有巨大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