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正加/民族出版社
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相關政策的出臺與落實,對保護和發展民文多元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以藏族傳統文化傳承之重要載體即藏文圖書出版事業為例,雖然市面上,吻合各種年齡和層次讀者群的圖書琳瑯滿目。然而,就整體出版質量下降之趨勢引人堪憂。究其原因,一是選題策劃能力薄弱,二是書稿編校質量不高。筆者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核心是提高編輯的生產力。
出版社的核心力量是編輯,而出版社的核心工作絕不是文字編校工作。出版社編輯的業務范圍很廣,如選題策劃、組稿、審稿、裝幀、付印、營銷等環節都離不開編輯。編輯全面掌握著一本圖書的命運趨向。據調查,目前有些民文出版社很多編輯的工作重心仍停留在書稿審讀環節,對于其他環節愛理不理,很少關注。這樣的圖書,其質量可想而知,也不會有很好的市場前景。特別是選題策劃環節的忽視是對于圖書出版來說是致命的,忽視了選題策劃的重要性,就不可能有一本精品圖書的出版。其實,圖書策劃本身就包含了圖書出版的全部過程以及出版結果的好壞。策劃一本精品圖書,首先要了解民文出版社的實際情況、出版政策、出版方向、出版專長、發行渠道等自身特點。其次要摸透圖書市場的風向,如什么樣的圖書已經過時,什么樣的圖書正在暢銷,什么樣的圖書將來可能受歡迎。三要掌握好選題的可操作性,包括組稿難度、出版時限、編校難度、發行容量、營銷方式等等。做好了以上三種工作,才能策劃好一個選題。
近年來,藏文圖書出版種類與日俱增,出版總量大大提高,這一現象并非空穴來風,一是國家重視民族傳統文化,二是國民教育總體素質提高。也就是說藏文圖書出版不僅獲得了政策扶持,而且作者和讀者兩個隊伍也比以前任何時候變得更加龐大。圖書的市場需求從數量到質量,從形式到內容,都有大幅度增強。然而藏文編輯人力資源,遠遠跟不上市場發展的步伐。無論是出版社的數量,還是編輯的數量都沒有明顯的增多,這使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
首先,借助政府力量,依靠政策加強民文出版社和民文編輯群的規模擴大化。根據現階段民文圖書的市場需求和人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與民文出版生產力不足之間的矛盾,建立比以往更多的民文出版社,特別是建立一些專業性較強的出版部門很重要。目前國內民文出版社專業性較弱,只要是民文出版社,都是七零八落的,沒有專業分類。假設能夠建立民族醫藥出版社、民族文學出版社、民族藝術出版社等專業性民文出版單位,將會大大提高民文圖書的出版效率。民文出版社的選題數量逐年在大幅度上升,讀者對圖書質量的要求與日俱增。然而,民族出版工作的生力軍即民文編輯的總量止步不前,使民文圖書領域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突出。每年大量的圖書選題,使編輯們只能顧及審稿編校工作而忽略了其它環節。
社外力量是減輕出版社在職編輯人員負擔的另一種渠道,也是出版社編輯工作生產力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隨著我國圖書市場的不斷擴大,借助外部力量是很多出版社為解決編輯生產力不足而經常采取的方法。民文出版社更需要借助這些力量來補充人力資源缺口。“編輯加工的社會化,不僅有利于減輕社內編輯過于繁重的工作壓力,使他們能夠集中精力策劃和編輯精品之作,而且有利于發揮社外高素質專業人才在專業知識方面的優勢,進一步提高圖書內容質量。”與社外編輯力量聯合,使其在民文出版工作中發揮作用,早已成文一些民文出版社養精蓄銳的唯一“補藥”。但是,這些社外編輯力量,沒有組織紀律性,沒有具體的團隊精神,也很少受到編輯方面的專業訓練,因此往往很難達到書稿編校質量的預期目標。建立和管理好社外編輯團隊,使其發揮最大的潛能,不斷提高圖書編輯加工的質量,已成為民族文字出版社應該充分重視和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如為了切實執行策劃編輯制度,中國藏學出版社成立了藏文編校中心。編校中心組建了一支相對穩定的社外編輯隊伍,中國藏學出版社大量的藏文編校任務轉給了藏文編校中心。藏文編校中心在加強社外編輯管理和提高書稿編校質量方面不斷探索并積蓄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建立一個良好的社外編輯團隊,制度建設和管理辦法是必不可少的。要從工作制度流程上保證編輯制度的落實;從管理上確保社外編輯的審稿時間;根據審稿差錯率評定編校質量并相應地支付稿酬;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
綜上所述,提高民族文字出版社的編輯生產力需要理解三種概念。第一,出版社在職編輯的重點任務是每本圖書的出版過程進行良好的策劃管理。第二,目前國內民文編輯人力資源供不應求,擴大編輯規模刻不容緩。第三,社外編校隊伍是出版社編輯生產力必不可少的補充,民文圖書出版中校勘性工作應由外聘人員承擔。
參考文獻:
[1]周奇.編輯閱讀與校對閱讀之比較研究[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中國編輯學會.中國編輯學會第十六屆年會獲獎論文(2015)[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