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飛/武漢大學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文化產業早就已經成為了國際中發達國家的重點發展的項目,但是過去我國對文化產業的認識程度相對落后,過去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著過于關注直接提高經濟的相關產業,忽視文化產業的發展的問題,這一問題帶來了現階段文化產業起步相對較晚且發展相對緩慢的不利局面,最終導致了我國文化產業長期以來沒有很好的創造性,管理制度與發展模式不協調;因此,我國文化產業管理體制的優化改革已經成為了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本文首先明確了文化產業管理體制的基本定義,然后指出了過去我國文化產業管理體制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最后就現階段文化產業管理體制的發展狀況進行了比較和分析。
文化產業管理體制,主要指國家和各級政府在履行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延續等相關問題管理的職能的過程中,借助科學化、合理化的方式規范文化產業發展的制度方案和手段。該機制與以下因素之間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一是文化產業的自身發展;二是文化產業與其他市場經濟結構及產業彼此之間發展關系。政府部門的文化產業管理方案。政府部門對文化產業進行規劃管理的具體手段和政府與文化單位之間的溝通交流管理機制也可以被看作是文化產業管理體制的組成部分。文化產業管理體制需要對文化產品的制造、管理、推廣等現實經營活動及文化產業主體從事實際經營發展的具體手段進行實時監管。在對文化產品的生產效率和質量進行管控的基礎上,對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文化產品的各方面社會影響和價值取向等因素進行有效控制,是文化產業管理體制的建構目標。因而文化產業管理體制是社會文化價值的反映。社會發展各個階段的即時文化價值是不同時代的文化產業管理體制的決定因素。文化產業管理體制的轉變,意味著社會文化價值同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準確的反映了當代社會文化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走向。
過去,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現對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國內的文化產業管理體制發展及創新較為緩慢;文化產業管體體制發展緩慢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點在于國內文化產業管理在宏觀調控力度還有待提高,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是通過各級政府的進行管理干預,自文化產業興起以來,國內各相關部門機構對文化產業的宏觀調控管理工作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和工作時間經驗,導致了管理過程中和文化產業科學發展的趨勢與特點出現許多的矛盾,從本質上來說,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過度管制在某種意義上來看直接影響了文化產業的自主創新和平穩發展;第二點表現在文化產業管理體制的微觀操作雜亂無章,形成該現象的準要原因在于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強制干預行為,在微觀操作的工作中,由于各級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針對于文化產業的產物與工作計劃及各項工作的管理具有強制力,但是各級政府自身的監督管理工作并沒有落實到集體工作中,這直接導致了政府的管制力在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過程中的作用顯得可有可無,在文化產業的自身體質、文化產品的質量監督和文化市場的規范問題等需要政府嚴格管制的問題上和明顯的可以看出政府的監督管理力度還有待提高,同時,文化產業不同于其他產業額,因為一些文化產業與不同地域的文化產品存在本質上的矛盾,導致了一些符合市場要求的文化產品出現無法進入市場的現象時有發生,上述現象嚴重影響到了文化市場的公平性和公開性。
文化產業和其他各產業發展同樣存在一個問題就是融資渠道不順利,該原因是限制各個產業維持和發展的核心問題。我國的文化產業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一項新興產業,在中國加入世紀貿易組織以后,國外各個國家的投資者對我國本土的傳統文化企業產生了極高的興趣,不僅如此我國國內的民間資本也同樣充足,在這樣一片欣欣向榮的發展大環境下,所有人都認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速度和前景將會是一片光明。但是由于我國相關文化管理政策的約束和管制,導致了許多國外的資源甚至是國內的民間資源都無法達到投資文化產業的各種有關政策和法律制度的規定,最終導致了大批量的投資者對我國文化產業方面的出資工作望而卻步,最終導致了國內文化產業發展融資渠道不順利,文化產業資金缺乏問題嚴重,該現象直接造成了我國文化產業無法平穩健康發展。
過去文化產業管理體制存在市場和人才管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從市場管理角度來講,現階段國內眾多文化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模式依舊沒有能夠全面系統的建立起來,在各個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和隱患,同時文化產品的市場規范和要求依舊還需要不斷完善和健全。在文化產業準入機制和退出清算機制方面,我國還缺乏明確的法律法規和相關制度,文化產品市場公平性和公共性很難得到保障,同時各個文化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急需提高;而對于文化企業自身發展來講,國內大部分的文化企業的經營模式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形態,同時文化企業對自身發展方向還沒有做出清晰的規劃,產業化程度還有待提高,發展及創新的力度不足,內部人員的個人綜合素質和執行能力也得不到保證;同時我國文化產業對相關人才管理機制還有待完善,不單單是文化產業,任何產業都對高素質、高學歷、綜合性強的專業人才有著較強的依賴性。根據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人才培養和管理機制方面存在的缺陷已經成為了該產業的重要制約因素。現如今我國文化產業人力資源市場中,高素質人才普遍缺乏,人才培養計劃不完善;同時各個文化產業的激勵機制不健全導,在其位不謀其政現象十分明顯,無法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企業無法留住高素質人才,致了專業人才流動性很大,企業的人員隊伍不穩定,最終導致了國內文化企業的發展舉步維艱。
隨著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已經在文化產業管理體制取得了階段性的創新成果和發展成果,改革明確指出要科學合理的規劃各級政府和相關管理部門以及國內各個文化企業的監督管理職能,從而保證各個管理機構和現有的文化企業享有過去很難實現的獨立的、完整的掌控權、監督權、管理權和經營權。不僅如此,文化產業管理體制改革還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了我黨對文化工作進行引導和管理的能力,也讓政府與基層文化企事業單位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融洽,在國內文化產業管理體制改革后,就形成的當下新時期的文化產業管理體制,無論是在思想觀念還是組織結構等各個方面的工作都得到了全面的完善和調整。體制性創新成為了新時期文化產業之間市場競爭力的直接體現,現金國內文化產品市場,各級政府已經改變了公共文化產品的壟斷地位,創造各種體制條件、政策扶持以及社會保障,保證文化產業產品和相關服務能夠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去更多的幫助和便利,最終打破傳統的條塊分割的文化管理體制,創新發展模式,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創新保駕護航。
現階段國內文化產業資產管理監督體制得到了完善和優化。在文化產業市場及相關社會資源,國有文化產業資產在文化產業資產中總體占有量比重呈現出了不斷提升的特點。人力資源占有量加大、市場中的整體地位的提升,也是國有文化產業資產所表現出來的新特點。現階段國有文化產業可以憑借自身所具有的管理嚴格化、經營得體化和發展迅速化特點,成長為推動國家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一些與文化產業發展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出臺,也賦予各級政府財政部門代表國家行使國有文化資產的所有權職能的權力。各級政府授權的國有文化企業行使出資人職能相關運營管理部門批準以后,我國已經構建了形成了國有文化企、事業單位具體負責經營或管理所屬范圍內的國有文化資產的格局;因此,我國文化產業管理體制改革明確制定和支出了國有文化事業資源、盈利性產品的分化管理和明確的監督管理手段,同時加強審計追蹤、財政監控和評價審核,防范和杜絕經營風險和資源的過度流失;全面化的國有文化資產清產核資的開展,可以讓人們對國有文化資產的現狀進行了解,在摸清家底,進一步清理債權債務的基礎上,同相關單位需要對國有文化資產的產權給予了明確的界定,并要在對資產評估機制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全面性進行強化的基礎上,核實企業資本金,測算改革成本,進而為我國現階段建立國有文化資產管理和運營新體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
文化體制改革除了上述成就外,同樣使我國文化產業投融資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隨著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文化產業的創新與發展過程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投資的范圍、數額、頻率、和規模呈現爆炸性增長,同時投資行為的經濟收益同樣變的越來越高。所有,當今社會,我國各個文化產業及相關機構均對文化企業的合作、重組、上市進行了扶持和引導,在此基礎上,我國已經出現了一大批具有市場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業的項目投資者。在進一步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國家也讓文化產業的投融資渠道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展,文化產業的擴展,為實現文化產業的快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助力,不僅如此各級政府和相關管理機構再次降低進入市場的基本要求,放寬了民間資本和外資進入文化產業的控制,同時文化產業管理相關專業和教育組織大力為文化產業長遠發展提供高素質專業型人才,從而使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前途一片光明。
首先完善文化產業管理體制可以為社會及市場帶來直觀的經濟效益,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實現文化產業管理體制的變革甚至可以為社會各個方面帶去巨大的收益,任何國家的文化產業的發展本質上都算作一種無煙工業形式,不僅如此,文化產業還能夠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降低了社會閑散人口的管理負擔,為社會的安定和諧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同時文化產業可以為各級政府提供穩定的稅收源頭,現階段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均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物質生活需求得到了很好的滿足后,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隨之提高,因此文化產品也會受到更多的重視,各方面的相關服務的需求量和質量越來越豐富的同時也會變得越來越強烈,因此文化產業所蘊含的商機和經濟效益也就隨之顯現其不斷增大。
完善文化產業管理體制能夠更全面、更高效地滿足國內人民的文化需求,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要求國家加大對文化產品開發和創新的力度和深度,同時進行規模化、批量化、高效化管理、經營、生產。在注重文化服務項目的細分與全面開發同時,國家也需要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市場化運作水平進行提升,進而在營造全民學習的文化環境和生活氛圍的基礎上,在數量上及質量層面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同時著力發展與文化相關的各類的服務項目開發與經營管理,從而實現更大范圍的群眾更充分地享受到了文化的基本權利,是國內人民的精神得到更加全面、優質的引導和熏陶,做種使得全民的個人素質得到快速穩定的提升,最終使人們的整體生活質量得到快速的提高和改善。
完善文化產業管理體制能夠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更深刻的弘揚與宣傳,文化產品只有獲得更廣泛、全面的傳播和認識,才能夠使得民族文化得到更加全面的弘揚,在全球化的當下社會可以進一步加強不同國家、地域和民族之間的溝通交流,各個國家、各個地域、各個民族的傳統及各方面文化、認知、理念都具有自身鮮明的特點,同時彼此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只有加深文化的溝通交流和傳播推廣才能夠增進各國家和民族的彼此了解、信任、合作、安定、和諧,最終實現世界文化得到廣泛、快速的弘揚、創新、發展。要想實現上述現象,如果僅僅依靠發展文化的手段和事業相當于杯水車薪、螳臂當車,因此國家需要必須大力發展國內的文化產業,從而使文化產品和相關服務等到全面的豐富。
隨著當今世界經濟的轉變與發展,文化產業成為了國際中各個國家經濟建設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國文產業管理體制也達到了快速的創新、發展和完善。為找到推動文化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的道路,應創新管理體制、發揮市場的積極作用,建立科學有效的文化市場行政管理體制,同時加大文化產業方向的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在文化產業管理體制上積極探索文化管理的大部制改革方向,尊重文化的發展規律,遵循文化產業的發展規律,堅持文化發展的現代立場、民族特色和社會主義方向,本文首先指出了文化產業管理體制的基本定義,然后指出了過去我國文化產業管理體制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最后就現階段文化產業管理體制的發展狀況進行了比較和分析,目的是為了保證我國文化產業管理體制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與完善,是中國在世界的文化舞臺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參考文獻:
[1]洪振強.當前我國文化會展業發展戰略研究[J].江漢學術,2013(03).
[2]范玉剛.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J].中原文化研究,2014(01).
[3]錢紫華,閆小培,王愛民.文化產業體系構建的回顧與思考[J].人文地理,2007(01).
[4]劉彤,田杰.文化產業管理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管見[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