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依據南昌市紅谷灘中心區的行政區域劃分,紅谷灘新區一共有13所公立小學和15所公立中學,通過在指定實習學校的實習,充分了解到當下9年義務教學的音樂課整體有質的飛躍,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的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教師作為傳統教學中的主導人,在課堂氛圍調節,知識導入等系列學習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教材包括學生教材和教師教材,音樂教師在課前都會根據教學大綱教學特點,寫出教案,列出知識重點難點。課上按照教案大綱,結合教材給學生教授:包含基礎樂理知識,旋律寫作,模唱練習,合唱等音樂團隊合作模式,通過情境導入向學生展示音樂形象,讓學生們充分感受音樂,而不再追求一節課以學會一首歌為目的。
傳統教學以講授法為主,但是音樂更加需要感受。新課程大背景下,倡導學生本位論,注重師生溝通交流。音樂教師們更加注重課堂學習上的音樂情境的導入。以情感陶冶為主的教學法可以指導學生體驗音樂的真善美。在欣賞課上的時候,以教師為主拋磚引玉,導入器樂聽力分辨練習,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調動同學們參與感知音樂的積極主動性,加強師生在課堂上的交流頻率增加互動。
新課程改革中,課程由教師與學生對課程的體驗和感悟共同組成。學校內部不定時舉辦公開課,學校之間鼓勵教師互相參觀,不同科目的老師也可以互相聽課學習,相互借鑒。音樂課的公開講授,一方面可以使得音樂課透明化,對提高音樂課的重視程度的有促進作用;另一方面音樂公開課可以督促教師不斷提高授課水平。
雖然學校教育是各種知識普及性最廣泛的途徑,但是由于學校教育是班級授課占主導,通常情況下是一位老師面對30個或更多的學生,受家庭和地域的影響,每個班級的孩子行為模式不一樣,根據孩子們的發育特點,不同孩子認知水平發展也存在差異。如果課堂紀律保持較好,課堂進程順利,那么知識普及可能性就會提高;如果課堂紀律保持不好,很多同學就不能如愿以償的學習音樂知識。
音樂學習跟語文英語學習是一樣需要持久性和系統性的,第一,因為我國音樂課程是晚于語文數學等課程納入教育體系的,音樂課程體系的發展成熟就相對要晚一些。第二,由于學校是統一作息,如果遇到放假,教師休假,集體社會狀況,緊急情況等原因造成學校正常或非正常的放假,在沒有外部幫助的情況下,因為學習進程停滯導致相同時間段中落下的知識和課程,就永遠補不回來了。
每個班級都是一個小集體,同一班級的學生會有相似的集體情感和紀律,如果班級整體氛圍導向是喜歡音樂課,課程進行很順利,教師就會拓寬音樂課的廣度和深度;如果班級整體氛圍導向不喜歡音樂課,課程進行不順利,老師就會縮減教授內容的廣度和深度。
同樣的內容,在不同班級群體教授,每個同學所獲得信息是不完全相同的。班級制教學要求教師按照大多數同學的接受能力階段來安排上課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義務教育也注重只是的普及性,這種操作就會忽略一些同學的更高需求,有一個普遍現象是:學習程度更深,在外有音樂輔導的同學,在課堂上學習基礎知識時缺乏學習的積極性。
(1)教與學:貫徹國家新課程教學大綱:“教學過程因此成為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構建與提升的過程”教與學互動交往,師與生相互溝通,共識共進,做到教學相長。
針對班級人數眾多問題,課程中增加小組教學,如:每8人一組,分配兩名小組長,以小組為單位參與課上討論,以及課下小組作業和學習。提升小組榮譽感,增加知識普及性,提高學習效率。針對認知水平發展較高學生,課程中增加個別教學。如:學校每周加設一節提高課,集合每個班級的特優生,針對本周的教學內容,做一次開放式教學,拓展課程深度。
(2)師與生:師生地位平等,相互尊重,平等對話,形成動態對話。教師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情緒,課上注重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人格培養。教師在課堂上轉換角色,由教學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如:每月定期舉辦一次學生講課,在學期開始時分配任務,由小組自選課時,開展學生講堂。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實踐性,為日后更高層次的學術實踐和學術研究積累經驗。
參考文獻
:[1]成華興.論學校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教育在少兒素質教育中的互補作用[D].蘭州:蘭州大學,2013.
[2]李文文.音樂藝術對兒童發展的影響[J].時代教育,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