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門市博物館
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是博物館的基本功能,也是新時代博物館的主要任務。隨著文物保護觀念的轉變,國家對文物保護工作更加重視,保護的要求更嚴、標準更高、范圍更大、內容更加豐富,博物館的文保功能得到進一步的強化,肩上的責任和使命也將更加的艱巨。
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博物館在傳播優秀文化、開展社會教育等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新時代,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博物館必將成為主力軍、主陣地之一,其社會教育責任將進一步突顯。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博物館既是重要的社會公益機構,也具有推動文博產業發展的資源優勢。傳統的以公益為主體的運作方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的發展要求,構建公益與產業齊頭并進的多樣化的發展格局成為必然趨勢。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是新時代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目標,也為博物館的隊伍建設管理工作提供了更新、更先進的理念。推動新時代博物館事業發展的過程,就是踐行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
由于地方重視不夠,經費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落后,設備配置老化是基層博物館存在的共性問題。這導致博物館功能發揮受到限制、大量文物無法陳列展出、各種新技術無法運用,嚴重削弱了博物館的社會教育作用和文化傳播功能。
館藏文物保護和田野文物保護是博物館文物保護的兩個重要職能。雖然大多數基層博物館都設有考古研究所,具備田野考古、文物保護的功能。但是,受到工作經費、管理體制等限制,博物館文物保護的重點普遍傾向于館藏文物領域,重館藏文物保護,輕田野文物保護,兩大職能發展不均衡。
從故宮博物院、陜西省博物館等部分博物館的探索嘗試來看,在發展文博產業方面,博物館具有天然的優勢。但是,受到發展觀念的影響,大多數基層博物館只重公益服務和文化研究,不重產業開拓,大量優秀的文博資源、研究成果得不到有效利用,社會效益與市場效益難以有機統一。
隊伍建設管理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專業人才培養不夠,大量優秀文博人才流向省級及以上文博行業,基層博物館青黃不接、后繼乏人等問題嚴重。另一方面是管理體制落后,行政管理與專業管理混淆不清依然是基層博物館管理運行的通病。
面對新時代艱巨的文物保護任務、突出的社會教育責任、多樣化的運營管理方式、先進的隊伍建設理念,以及發展過程中的突出短板,本文認為,基層博物館在發展路徑的選擇上,必須堅持四個并重:
設施建設是博物館事業發展的基礎。基層博物館在設施設備建設上,一方面要積極爭取政策、資金支持,加強規劃、加大投入,結合新時代博物館的發展需求,完成場館、設施設備的提檔升級。另一方面,要加強數字化技術、光影技術、VR技術等現代科技在博物館建設、展陳等方面的運用,提高基層博物館的現代化水平,增強服務的功能,提升服務的效率。
要在提升館藏文物保護能力的同時,進一步強化田野文物保護職能。一方面,要進一步深化田野文物保護執法制度改革,賦予基層博物館一定的文物執法權,提高博物館田野保護的能力。另一方面,根據博物館田野文物保護任務,加大保護經費投入,提升博物館田野文物保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再一方面,要利用田野考古等活動,廣泛宣傳,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工作,構建強大的田野文物保護合力。
繼續加強館藏文物的研究,深度挖掘文物資源所蘊含的厚重歷史文化信息。同時,樹立產業化發展的思維,將文博產業納入地方文化產業發展體系,結合地方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特點、文物本身蘊含的市場賣點,加強研究,積極創新,廣泛合作,實現文物資源的高效利用,探索文博產業發展的有效路徑。
要堅持現有人才培養和專業人才引進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積極完善培養機制、搭建培養平臺,有效提升現有工作隊伍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爭取政策傾斜、落實編制待遇,加強專業化、高層次文博人才引進。同時,通過建立博物館理事會制度等方式,積極探索基層博物館管理機制創新,促進博物館管理的現代化。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Z].2017-10-18.
[2]王東林.博物館當在革故鼎新中追趕潮流[N].人民政協報,2017-12-1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