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當代大學生群體中,網絡用語的使用頻率相當高,范圍也很廣,影響到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大學生的語文學習中,這些影響也日益凸現,在口語學習、作文及其他書面語言中都有學生使用。然而,這些網絡流行語良莠不齊、泥沙俱下,學生在使用時也相當隨意,造成了大學生語言學習上的一些困惑和不規范現象。因此,分析網絡用語對當代大學生語文學習的影響,及時合理地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用語既是一名語文教育工作者的責任,也是規范漢語使用,純潔漢語的社會使命。
從語言學角度來看,網絡用語屬于社會方言,主要是青少年群體以網絡媒介為使用領域而形成的一種具有區別特征的語言形式。大學生是使用網絡用語的主要群體之一,他們在交際、交流、學習等各個方面的用語都受到了網絡用語的沖擊和影響。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對大學生語文能力的影響也是有積極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網絡用語對大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提升有著積極的補充和拓展的作用。隨著社會交流的日益增多,對當代大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口語訓練是大學語文課程中相當重要的內容。如果在口語交際訓練中,恰當適度的引用網絡用語,利用其詼諧幽默、言簡意豐、諧音等特點,可以讓交際交流變得更加輕松愉快,表達更加生動有趣,從而達到更好的交際效果。
現在大學生面對的書面表達領域已經不僅僅是傳統的寫作模式了。除了傳統的作文(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和應用文寫作之外,他們還面對著新的書面表達方式,如自媒體,新媒體領域,包括微博、博客、社交平臺、論壇、寫作網站等。傳統寫作模式和網絡媒體的寫作有很大的不同,受到的影響也各不相同。
傳統書面表達受到的影響不是很明顯。在正式的書面表達中,無論是文學寫作還是應用文寫作,因為受到規范化的要求,受到的影響不大。但是這一點也正在悄然改變,網絡用語流行是一種廣泛的社會現象,要真實的反映社會現實,也不能在寫作中回避網絡用語。因此,在記敘文、散文、小說中,適當地引用網絡用語有助于真實地反映社會現實和生動地刻畫人物形象和烘托環境。而且這些現象已經出現在學生的作品中,只是引用網絡用語良莠不齊,有待引導。其他的如應用文寫作和正式的文體寫作中,網絡用語影響很小。
網絡流行語是一種社會方言,它是社會內部不同年齡、職業、階層等的人們在語言使用上表現出來的一些變異,是言語社團的一種標志。因此,如果要真正讀懂、理解到這些網絡用語的意思,就必須要掌握這一種社會方言。這就客觀地促進了大學生擴大自己的社會方言團體交際圈子,了解多種不同的社會方言系統,掌握多種社會方言系統的語言屬性,從而提升自己的閱讀和理解能力。
事物的出現都具有兩面性,網絡用語更是如此。它的廣泛流行是這個時代出現的產物,給大學生的語文能力帶來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消極影響。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漢語是一門復雜的語言。它的規范化一直都是歷代學者努力的任務之一,但漢語的規范化也是最困難的工作,到現在我們對漢語的語法、詞匯的描寫和解釋都還不夠完善。網絡流行語的出現,以它奇特的構詞方式和語法結構,給語言的規范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給大學生的語言學習,特別是規范漢語的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困惑。
網絡用語對大學生的語文能力還存在著方向性的誤導,那就是重俗不重雅。現在社會由于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導致快餐文化流行,厚重的文化不受人重視。而網絡用語的流行助長了這種風氣,人們在表達情感時往往追求新奇但比較膚淺的網絡用語,卻忽略了中國傳統的文化經典和高雅化的表達。如看到中秋月圓,網絡用語:今晚月亮灰常圓;卻不知古詩有“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钡木渥?。夜晚睡不著時,網絡用語:睡不著,起來嗨。卻不知有“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所以,網絡用語的流行,讓年青人尤其是大學生熱衷于這種膚淺的表達,而不重視傳統文化中精美的內容。
網絡用語的流行是社會在網絡時代表現出來的一種文化現象。是來自網絡,又興起于網絡的一種民間文化。自然就會表現出兩種形態,一種是雅化的,一種是粗俗的。和歷來的民間文化興起一樣,興起之初,往往粗俗的內容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
網絡用語的流行必然有它自身和社會的原因,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它適應了網絡發展的需要,也適合青少年的個性特點。因此,對于大量存在,又被廣泛使用的網絡用語,采用堵的方式顯然是不可行的。網絡用語如水,疏導是最好的方式,與其拒絕大學生使用,還不如正確引導,合理利用網絡用語,是最為明智的選擇。在課堂教學中,合適利用網絡用語,可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活躍課堂氣氛,如“給力、我和我的小伙伴都驚呆了”等。
任何一種新事物出來以后,在經歷了最初的發展,到日漸成熟時,都必須要進行規范,網絡用語也不例外。通過規范使用的方式,讓網絡用語在恰當的場合合理地使用,揚長避短。網絡用語在創造階段很難做到規范,只能在使用領域進行規范和要求。
網絡用語流行容易讓大學生的語文能力流于膚淺,出現重俗不重雅的情況。而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方面有大學生追求新潮、喜歡新式表達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與當代大學生文學素養較低,傳統文學知識儲備不足有關系。在遇到想要表達的場景時,腦海里只出現了相關的網絡用語,而缺乏相應的文學常識,如相應的古典詩詞。因此,必須加強傳統文學的學習和熏陶,夯實文學基礎,增加大學生的文學知識儲備。這種儲備既可以讓學生的表達更豐富文雅,對于他們整體的語文能力的提升也具有很大的幫助。在大學階段,可以通過相應的課堂內外的課程設置來實現,也可以通過各種講座、文化活動等方式來實現。
引導大學生恰當合理使用網絡用語首先要讓他們具有相應的審美能力和分辨能力,使之對流行中的網絡用語能分清雅俗,識別美丑,從而自覺使用積極正面的網絡用語,抵制不良的影響。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老師在課堂上、生活中、學習中進行積極引導,通過學習和比較,讓大學生學習并理解到文學之美、語言之美,進而能形成一種正確的語言使用觀念,提升他們的語文能力。
注釋
:①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