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職語文課堂和我們基礎的語文課堂看似沒有很大的區別,從課堂組成因素來分析,組成部分都是老師,學生以及課本教材,教學過程。在課堂上,是文化和智慧的碰撞,教師學生應該沉浸其中。但是它們兩者之間同樣存在不同之處,兩者之間的不同點就在于學生的追求目標和學習使命不同,所以相應的中職和基礎課堂的教學目標也會有所不同,教學方式和教學措施也不一樣。其中職學校的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和學習能力比較低,與普通高中的學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包括思維邏輯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語言能力等都存在一定差異性,所以對于中職課堂教學,教學方法就要靈活多變,尋找符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不能一味地填鴨式教學,或者一味講解教材,應該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信心,生成式教學煥發著蓬勃的生命活力,不但是新課程中職課堂教學的亮點,而且也是新課程中職課堂教學的難點。因此,“生成式”教學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必然的要求。生成式教學主張教師要有教學機智,要隨時關注學生的生活和興趣,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教學中的突發的、有教育意義的事件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以滿足學生的需要。目前許多學校提倡采用生成式的教學方式。
傳統教育的不少弊端仍然像揮之不去的陰影,即便現在課堂教學出現不少新的組織形式,但絕大多數的課在深層次上并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其中最突出的表現為忽視學生個體自主性和主動性,忽視其終身學習的能力;教師依然把學生僅僅作教學的客體看待,只是從教的角度出發,單純重視直接傳遞、訓練知識、技能,忽視學生發展的整體性、獨特性和持續性,習慣提供較明確的可操作程序,忽視目標及其達成方式無限多樣的可能性,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下降,負擔加重,潛能得不到認真的、充分的開發,所獲取的知識不全面,整體素質無法提高,影響學生的發展,影響了素質教育的全面貫徹落實,影響了創新人才的培養。
事物是在發展變化的,而人的思想、行動必須跟著時代,死手著原有的教學設計而不顧及形勢的變化,無異于“鄭人買履”和“刻舟求劍”。因此,時代呼喚新的語文課堂,學生需要新的語文課堂,而新的語文課堂具有動態生成的特點。只有在生成的語文課堂中學生才能得到有效發展,全面的提高。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永遠是主體力量,那課堂教學生成效益如何提高,首先就必須重視提高教師的生成素質,教師是學生的教授老師,其良好的教學習慣,嚴謹的教學態度以及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影響學生的個性養成,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態度和情感也會影響到教學效率和質量,為了提高中等職業語文教學,我們必須注重教師的自身各方面提高,只有教師素質提高,才會帶來學生的學習質量的提高,教師也應該不斷充實自身,創新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全面把握生成的技巧和生成的質量,生成的契機。
教師提高生成素質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生成效益,但是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中心,所以同時也要提高學生的生成素質,有利于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還要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在優秀教師的帶領下,尤其班主任要充分發揮帶頭作用,加強學生的思品教育,積極引導學生接受所學知識,消化所學知識,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資源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特征具有靈活性,開放性,不確定性,復雜性等等。它主要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生成的,稱之為生成性教學資源,它分為校外資源和校內資源,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顯性資源與隱性資源,我們應該將豐富生成性資源也作為提高課堂教學生成效益重要的工作,有利于推動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隨著我國新課改,中等職業教育也受到了沖擊,中職語文課程也更具有職業教育特色,教學結構體系也發生了變化,提出專業特色教學和實踐相結合,為了提高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效益,提高生成性教學質量,我們必須提高教師的生成素質以及學生的生成素質,同時豐富教學資源,教師的作用是很大的,作為直接教學主體,其各方面都對學生產生很多影響,也影響生成教學質量,所以教師應該積極投入課堂教學的生成中,并逐步使語文課堂走向開放,語文課改的終極目標則是為了促進職高學生的自主發展,為將來成為具有較高綜合職業素養的職業技能型人才奠定扎實的人文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