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霆
(重慶交通大學 人文學院,重慶 400074)
2017年12月,國產電影《芳華》在國內各大影院上映后,票房進賬不斷累進,創造了馮小剛導演電影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與同期上映的幾部電影相比,不管是場景、特效,還是出演團隊的陣容,《芳華》都要顯得樸實而平和得多。不過,它卻是同期上映的電影中最能打動觀眾的影片。不少觀眾在觀影中,黯然神傷,默自垂淚。毫無疑問,電影《芳華》票房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對觀眾產生了較為強烈的情感撞擊與心靈觸動,在讓人們感受一代人的芳華、一個時代的悲情過程中,能夠有所思考——關于青春,關于人性,關于生活,關于時代。影片事實上也正是在這四個維度引發了人們的多元價值審視,繼而話題熱度不斷,吸引了預期外的許多觀眾觀映,進而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收益。
恰如影片歌中所唱,“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人的一生中,青春無疑是最美好的,也是最值得將要經歷青春或正在經歷青春或已然經歷過青春的人所應該珍視和珍藏的人生片段?!叭祟愋撵`中生來有一種苦樂的知覺,作為它的一切活動的主要動力和推動原則。”細究起來,影片《芳華》對特殊年代的特殊群體青春之甜美與酸澀體驗的鮮活展示和多棱角剖露,無疑是其打動無數觀眾的重要價值之維。
首先,《芳華》為人們提供了一段獨特的青春記憶。每一代人都有自己那一代獨特色調的青春,《芳華》展現的是50后一代人的青春。盡管影片主要聚焦于一群軍區文工團的年輕人,但綠軍裝、紅領章、大標語、板報、領袖掛像、紅歌、越戰等獨特的年代標識,卻能建構出20世紀70年代那段特殊的歲月,提醒人們所感受的是一代人的特殊青春。影片以第一人稱的口吻,也就是蕭穗子的回憶展開,從女兵蕭穗子的視角向觀眾呈現了“文革”年代里年輕人青春的混沌、感性與蒙昧。生命的恣肆與人性的層次、人的境界以及時代的悲情,共同構成了《芳華》中關于青春的復雜調性?!斗既A》將特定年代的社會政治文化語境編碼為體現其年代特性的言辭、色調、動作和表情,向讀者打開了讀取一群特殊青年青春之甜美與酸澀的通透路徑。
其次,《芳華》為人們呈現了一系列能夠喚起代際之間普遍共鳴的青春元素。不同年代人們的青春記憶固然各有不同,但仍會共享某些青春元素,比如,對異性的思慕,對受關注的期冀,萌動的愛情,聚散離合的友情,對未來既憧憬又茫然,好強爭勝卻又很容易心灰意冷,愛面子又免不了被人損傷自尊等。這些有普遍共鳴效應的青春元素,被劉峰、何小萍、蕭穗子、郝淑雯、林丁丁、陳燦、宣傳干事等人鮮活地呈現出來,盡現于不同代際觀眾的眼簾。盡管《芳華》對美好青春的展示被濃墨重彩地植入了特殊的社會政治文化氣息,但并未影響那吹彈得破的躁動青春所帶給人們的既甜美又酸澀的特有感受。青春綻放出的芳華既體現為文工團女孩們秀麗的容顏、高挑的身材、美妙的軀體,也表征為男兵們俊朗的臉龐、剛毅的神情、熾熱的情感。它流淌于穗子的朱唇皓齒之間,閃爍在泳池旁女孩們濕漉漉的烏發與嬌羞面龐上,也張揚在戰場上男兵們勇猛的身姿中。類似劉峰對林丁丁的錯位表白、蕭穗子對陳燦的尷尬傳情,這樣酸澀的青春故事,拋開具體時代因素不談,似乎在每一代年輕人中都會反復上演。
再次,《芳華》為人們創造了重新審視既往青春的多元視角和繽紛話題。影片《芳華》中獨特的青春情境與青春故事,在為人們認知那個特殊年代一代人的青春經歷打開一扇通透窗口的同時,也為人們創造了重新審視既往青春的多元視角和繽紛話題。嚴肅而威壓的政治社會環境、狂熱的集體主義、“無我”的人生信仰、錯雜的身份認知,拘謹而悸動的愛戀,這些屬于特定年代特殊人群的青春符碼,在讓觀影者為之動容、動情之時,也能夠在與片中人的青春歷程相對照中,重新審視自己青春歲月的得失,或追思青春當何以安放的永恒話題。
人性一直是中外電影所表現的一個永恒母題?!斗既A》令人深感觸動的第二個價值維度,在于它將人性的揭示嵌入了對文工團日常生活的展現之中,于無聲處讓人見證了人性的光澤與幽暗。
“人類的許多痛苦及幸福,其根源都在其他人的行動中?!薄斗既A》對人性的刻鏤與展示,十分鮮活地體現在文工團這個大集體對待何小萍與劉峰二人的態度與行為之中。帶著“活雷鋒”標簽的劉峰,是一個典型的有道德有情操的人,從他身上人們可以充分感受到人性的光澤。他曾是文工團的主角,真誠而熱情地為戰友們做了許多好事。在腰部受傷后,他自愿讓出進修提干名額,默默地為文工團管理道具,因為抱了喜歡的姑娘林丁丁而被處分下放林場連隊。在劉峰離開文工團那天,受過他幫助和恩惠的人中除了何小萍外沒有人相送。心中只有利益考慮而無是非觀念,受人恩惠卻不知感恩,甚至以怨報德,正是劉峰周圍一群人的人性畫像。何小萍作為片中“一個不被生活善待的人”,其受欺負和遭排擠,固然有特定的原因,也是由特定的情境所造成的,但欺負和排擠他人與受他人欺負和排擠,這種體驗卻是多數人在過往的人生經歷中都或多或少會遭遇到的。從這一層面來講,它并非特殊年代的特定環境使然,而是人性固有的弱點和幽暗面作祟,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超越時代的共鳴價值。
劉峰與何小萍的人生境遇,既與特殊年代的特殊社會環境有關,更與人性、與人的層次和人的境界有關。圍繞“軍裝事件”“假胸事件”“觸摸事件”及“聯防辦要車”“陵園上墳”而上演的人性百態,在現實生活中也時常有類似的演繹。盡管《芳華》提供給人們的是對既往年代中人性的歷史審視,但何嘗沒有觸動起觀眾對自己在生活中所遭遇到的諸多類似情節的檢討和深思呢?人性復雜多變,因此,人的境界十分重要。“一個人的境界對于他的生活和實踐有一種指引的作用?!蹦_踏幾只船的林丁丁對劉峰的告發,講原則的政委對劉小萍“裝病”的保護,明明情有所托的陳燦棄蕭穗子而與郝淑雯的結合,讓人們在一波又一波的驚咂之中,也不得不承認這樣的“劇幕”在生活中也時常上演。如何提升人的境界,以永葆人性的光澤而讓人性的幽暗徹底退隱,讓人們永遠擁有一個散發著人性芬芳、感受著人性光澤的美好人間,應該是觀影之后回到現實生活中的人們需要關注和思考的永恒命題。
人們的生活中總是充滿著難以把控的不確定性。劉峰與何小萍兩人浸透了離奇色調的悲苦生活與凄涼命運,讓無數觀眾在咀嚼生活的悲歡離合與冷暖不均中悵然淚奔。盡管時下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早已今非昔比,但作為普通人,誰都免不了有遭遇不測、無力改變現狀、慨嘆天不遂人愿的時候。在這一點上,觀眾戲內戲外的感受,顯然相連通,進而與影片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在人類發展的整個時期,人類時常遭受兩種苦難:由外部自然界施加的苦難,以及人類錯誤地彼此施加的苦難?!弊隽撕檬聟s沒能得到好報,善良的人卻沒能得到命運的善待,投機取巧的人卻反受命運垂青,這種生活中時常會有的悲情場景,被《芳華》編碼為劉峰、何小萍兩位男女主角的坎坷命運十分典型地呈現出來,成為能夠觸動觀眾內心深處最柔軟部分的價值硬核。
何小萍,自小就充滿不幸的生活遭遇,養成了她孤僻、內斂的性子。因為舞蹈,她有了逃出舊環境的機會,卻沒有獲得期待的善意、尊重、關愛。在與一系列歧視、排擠、欺辱相抗爭中,她最終選擇了離開文工團,去了邊防前線,后來成了英雄,卻又瘋了。作為一個生活中不幸者的典型,盡管其遭遇有點離奇,但毫無疑問,她是生活中眾多真實不幸者的雜糅體。劉峰,那個時代英雄模范式的人物,因示愛林丁丁被判定為作風問題,下放連隊,后在戰斗中因英勇作戰失去右手而成為英雄,但最終在時代洪流的沖擊中淪落到社會底層。這樣一個正直、善良,對人熱忱,熱心助人,對集體對社會做過不少貢獻的人,落得如此凄涼境況,令人唏噓。
劉峰與何小萍,兩個愿意對他人付出真誠和愛心的平凡小人物,其悲涼命運,觀眾雖無法相助,卻能夠用淚眼寄予真誠的同情和表達共鳴,恰如自己在生活中也難免遭遇類似的不公命運一樣。影片《芳華》的成功,某種意義上正在于為人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咀嚼生活的悲歡離合與冷暖不均的符號中介和擬態空間,滿足了人們反思個體生活命運的情感代償需要。
《芳華》是一部頗具時代變遷感的影片。時代大潮浩浩湯湯,它既無情地淹沒了一代人的信仰和理想,亦不斷給后來人制造新的憧憬與向往。文工團成員散落四方而人各殊途的生活遭際,讓人深深體味到了世事更迭的無奈與茫然。這種感受對于不同代際的觀眾而言,既陌生,又熟悉。不管時代如何變換,社會如何發展,對青春的眷念,對年華不再的無奈與傷感,對美好事物流逝的悲哀與惆悵,是人類永遠存留的心性。
“文革”時期的文工團,是一個享有一定政治特殊待遇的集體組織,由此也決定了團員們的生活狀況與人生理想、精神信仰和價值追求,相對安寧、簡單,但也比較刻板,沒有太多的自主性。然而,進入改革開放之后,一切都打碎了,團員們需要為自己今后的人生出路各做謀劃,需要調整自己的信仰,重構價值觀,重新尋求心靈的寄托。這種世事更迭的無奈與茫然,從文工團的解散餐會中,從劉峰、何小萍、郝淑雯、蕭穗子、林丁丁等人迥異的命運軌跡與人生歸宿中,粗糙卻也比較立體地呈現出來,令觀眾心旌神搖,顧嘆難息。
面對世事更迭,人們需要與時俱進地改變和發展自己;否則,可能淪為時代的“棄兒”。當然,不管人生際遇如何,珍惜所有,懂得感恩,內心富足,至關重要。“人類生命與其他生物的生命不同。其不同之最大特征,人類在求生目的之外,還有其他目的存在,而其重要性,則更超過了其求生目的。”歷經滄桑后的劉峰與何小萍,最終在時代大潮的裹挾下顛簸著走到了一起,相攜前行?!懊看瓮瑢W聚會,別人都是一臉滄桑抱怨著生活,而劉峰和何小萍卻顯得平靜溫和,看起來比別人更幸福?!庇捌淠恢畷r蕭穗子的這句獨白,很是耐人咀嚼。也許經歷過更多生活坎坷的人,更懂得珍惜身邊的幸福,更懂得善待他人的執念。然而,不管怎樣,時代的變遷與世事的更迭終會將人們年輕時的諸多夢想、期盼,輾作塵泥,沖進歷史的長河之中,并使人們在歷盡心靈的蛻變中或欣喜、或痛苦地去習慣新的事物、新的場景。這是無法抗拒的歷史必然。從這層意義上說,《芳華》為人們建構了探討與深思渺小個體在時代巨輪之下如何主宰自身命運、守護脆弱幸福的新視角。
毋庸諱言,《芳華》在藝術上也存在著一些明顯瑕疵,比如,敘事視點的混亂,部分場景轉換突兀,個別情節設計失之合理等。不過,這些都不能遮掩它在當前比較功利的電影創作大環境下所呈現出來的對歷史、對青春、對人性的深切憂思和執迷拷問,是一部富有人文情懷的商業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