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
傳統手工藝品的發(fā)展見證了中國藝術的發(fā)展歷程,代表了每個時代人們對于藝術的鑒賞力,有年代氣息的花紋圖樣寄托了美好的情感,承載著中國人民的記憶。親人留傳下的的家具或手工藝品,經過時間的洗禮,伴隨著人們經歷了悲歡離合,寄托著人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美好的回憶。
傳統的手工藝品并非由冰冷的機器批量制造,而是由民間藝術家一件件打造而成,雖然很多藝術品款式一致,但是手工打造的特性使每件藝術品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位藝術家的審美不同、作品的風格也不同,市場上的民間藝術品琳瑯滿目、多姿多彩。中國各地有獨特的風俗歷史,互聯網出現之前,生活在不同城市的人們有鮮明的民俗特色,當地民間藝術家們制作的器件也帶有濃厚的民族氣息,各地的藝術品有不同的人文鄉(xiāng)土氣息。
藝術品的創(chuàng)作形式變化多端,每件著名的藝術品都有獨特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情感寓意,藝術品的創(chuàng)作講究“靈感”,藝術家們從自身的生活經歷中悟出人生真諦、或是寄托心中珍貴的情感,藝術是無價之寶,就在于它富有創(chuàng)作性和多樣性,因此藝術品對個人的價值也不同。藝術是抽象的,人們之所以能感知藝術品富含的意義,在于變現形式的多種多樣。
機器化的時代已經到來,傳統手工藝品的使用功能被機械制造的產物代替,在生產過程中節(jié)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普通的機械化產物比手工藝品的價格更低廉、銷量更高。傳統手工藝品在現代社會中更多的是鑒賞意義,世界各地多種多樣的文化涌入中國,影響著人們的審美和喜好,蘊含中國傳統文化的傳統手工藝品是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陶冶情操,給予人們精神上的食糧。手工藝品的價值中人力物力的消耗占很小一部分,大部分是承載著人文精神和歷史底蘊的緣故,這也是古董價值連城的原因。人們愿意花費更多的金錢購買手工藝品,是文化信息導致的審美差異,消費者青睞更有生命力、更賞心悅目的物品。
傳統手工藝品的衰落是意料之中的,新的生產方式代替舊的生產方式,更快速、輕松的工作方式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手工藝品作為衣食住行的必需品被機械化的產物代替,傳統的手工藝品與器械化的產物在市場中保持微妙的平衡,人們既需要高科技的產物,也需要淳樸的手工藝品,科技是時代進步的標志,手工藝是人類文明的象征,喚醒人們心中的善良和溫情。
工業(yè)化的迅速發(fā)展無疑打擊了手工業(yè)與藝術的發(fā)展,工業(yè)化為社會的發(fā)展。人民的生活帶來的好處數不勝數,它照亮了新的時代,給予了人們更舒適的生活,機器化時代在刷新人們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同時沖淡了傳統文化的影響,勞動人民美好的品德在冰冷的機器中迅速褪色,高品質的生活體現在優(yōu)越的物質條件上,更體現在精神層面上,傳統手工藝品是豐富人文精神的福音,“再設計”可以將手工藝品重新帶回人們的視線之中。
為了傳承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防止人們迷失在高科技帶來的便捷中,中國傳統的手工藝品中勞動人民樸素的美德不能被時代遺忘,“再設計”過程給予手工藝品新的活力,避免消費者認為傳統的手藝品過于突兀,排斥這種清晰的民族特色和鄉(xiāng)土氣息,將現代的設計亮點與之結合之后,民族特色與現代藝術的激烈碰撞會造就嶄新的手工藝品,更貼合大眾的需要和接受范圍,找到時尚元素與傳統文化的最佳結合點。
符合人們價值觀、與人們情感產生共鳴的藝術品激發(fā)購買欲望,通過“再設計”方式帶領傳統工藝品再創(chuàng)輝煌的前提是了解人們的購買需求,傳統的手工藝品具有高科技產物不具備的美感,現代社會認為過時的設計也曾經風靡一時,事實上,“美”是對物質非常抽象的定義,傳統工藝品的“美”是人們可以捕捉到的、真實的感受到的,這種特質使傳統手工藝品保持源源不斷的能量。
人是矛盾的結合體,新鮮感和熟悉感都是人們不能遺棄的,人們既有對新鮮事物保持好奇心的一面,也有偏愛熟悉的事務、產生懷舊心理的一面,熟悉感和新鮮感結合的物品會得到人們的喜愛。社會中傳統文化的喪失已經成為常態(tài),越來越多的人們注意到這個事實,也在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努力著,年輕的設計師們通過專業(yè)的學習探索“再設計”的道路,年輕的學生們對時尚有敏銳的嗅覺,熟悉新銳的時尚元素,保護傳統文化的使命感強烈。
傳統文化經過時間的沉淀,有古樸的韻味,中國作為四大古國之一,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鮮明的民族特色,國際品牌“愛馬仕”嘗試推出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打的產品,傳統文化給予品牌產品高檔的質感,現代化的生產方式和設計靈感帶來了新意,是“再設計”過程的成功范例。
:
[1]盧玉飛.我國傳統手工藝的文化傳承與保護研究[J].科技展望,2016(8):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