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蘭
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第三小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和技能、技巧,發展學生的智力和體力,向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這三者是有機地聯系著的,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其中傳授知識是基礎,發展認識能力,進行德育教育都是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進行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要不斷增強德育意識,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把德育教育落到實處。
在小學教學教材中,德育教育內涵十分豐富,只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同時在教學知識時,注意發揮教材本身德育教育教育功能,不失時機地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教學中。例如在教學圓周率時,可介紹祖沖之是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和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后6位小數的人,這一成果要比外國人數學家求得的結果早一千多年。并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從中轉化為祖國建設事業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生培養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的獻身精神,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理念很明確: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的教學應從生活出發,基于生活,為了生活。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途徑。利用數學中的生活因素是開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首先是用好習題,教師一方面應充分利用教材中承載德育因素的習題,另一方面還要不斷針對教學和學生實際,改變和開發新的習題。其次是用于生活,比如在教學“克可千克”的教學中,通過開展市場調查、超市購物等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很多商品上都標有質量。
小學數學課本中的插圖,除了其數學知識教育功能外,編者還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利用插圖的形式,蘊含豐富的德育教育因素。尤其是小學低年級數學課本中的插圖,有很多具有相當生動、豐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內容。比如當學生看到“少先隊員幫助軍屬老奶奶干活”這幅畫,不僅認識了“7”這個數,而且主動提出“我們也要像他們那樣,向雷鋒叔叔學習,多做好事”;當看到“同學們進行航模表演”這幅圖,學習了認數“8”后,老師說:“大哥哥大姐姐們愛科學、學科學,做的模型飛機飛得高飛得遠,你們從現在起,也要好好學習,長大才能為祖國做貢獻。”當看到“同學們唱歌跳舞”這幅圖,學習認數“10”時,正是國慶節即將到來之際,告訴他們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對學生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教師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了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德育教育。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特別是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教師要緊密結合應用題的教學,通過對實際問題的研究解決,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分析問題結構,處理數據資料,抓住主要矛盾,進行抽象推理,建立數量關系,合理推理求解,檢驗校正結果”的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將來在急劇變化和劇烈競爭中的適應能力。通過結合數學計算的正確性、解決方法的簡潔性、圖形結構的和諧性等特點,來培養學生頑強的學習毅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同時,應結合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產生活中節約原料、節省時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數學問題,幫助學生從小養成勤勞簡樸、勤儉節約、快捷高效的行為習慣,為他們將來能成為具有高度責任感和優良道德品質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有許多內容可以成為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載體.如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就為數學提供了極其豐富的內容,使它處處充滿美的情緒,美的感受,美的表現,美的創造。如對稱美、統一美、簡潔美、奇異美、曲線美等。在教完了比和比例的知識后,我就向學生介紹了著名的“黃金分割”知識,從而揭示了一種審美的線段比例關系,然后讓學生到日常生活中去尋找按黃金分割構造的事物。如中外名建筑、窗簾的束帶、女孩裙子的腰帶等,使學生從中得到了美的享受。我還經常讓學生用哲學的眼光從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中去發現、感悟一些人生的智慧,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一位偉人曾打過這樣一個比喻:“一個人的實際價值好比分子,他對自己的評價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數值越小。”讓學生從這樣淺顯的數學知識和紛繁復雜的社會中闡述出這樣深刻的做人道理,才是我們數學教學追求的終極目標。我覺得,只有善于挖掘教材,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在美的情境中愉悅地學習數學、鑒賞數學的美,才能感悟出人生的真諦,陶冶出學生的高尚情操。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數學科教學特點,聯糸實際,充分挖掘出小學數學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點,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實際,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同時,教師應注重為人師表,注重師德修養,注重自己的職業形象和職業語言,時時處處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和教育學生,使學生自覺形成一種良好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習慣。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就一定能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