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艷
江蘇省沭陽縣胡集實驗小學
原來的《英語教學大綱》中規定初中畢業的學生掌握800個左右的單詞即可,現如今的《英語課程標準》則要求在1500個左右。在各個科目紛紛“減負”的同時,唯獨英語學科在默默承受著“增壓”的痛苦,于是就出現了“單詞是基礎,詞匯是攔路虎,背單詞真痛苦”的現象。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詞匯教學也是如此。要想讓學生掌握好詞匯,關鍵是讓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把背單詞當作一種苦中作樂的事。而要做到這樣,又是相當的不容易,除了學生自覺外,教師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幫助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是很重要的。
初步統計一下,每個話題的單詞少則二三十個,多則五六十個。以前教的時候多是要求學生全部要掌握,胡子眉毛一把抓。結果是有的學生接受得來,而有的學生一看那么多單詞,實在是件痛苦的事,干脆就不背了,反正是死豬不怕開水燙,任你老師罰唄,他自有辦法應付。這終究不是好辦法。現如今則稍作改變,要求四會的黑體單詞,中下水平的學生要求掌握,至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就要求掌握黑體和三會的白體單詞,打三角形的只需要了解就可以。以前詞匯少時,一星期教一次單詞和聽寫一次就行;如今每個話題單詞少的也要分兩次教,多的則要分為三次教才行,當然聽寫也隨之水漲船高,次數增多了,不這樣做學生根本接受不了。
以下是我在課堂教學中較為常用的方法:
1.音標教學法。三年級英語剛入門時,教師在字母教學法中應該融入音標教學,可以要求學生學會制作音標卡,并要求他們背誦48個國際音素。除此之外,應教會學生劃分音節,并養成按音節拼讀、拼寫單詞的習慣,這個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2.運用實物。實物教學法的最大特點是形象直觀,便于記憶。常用的食物、服裝、文具等,方便的話,要盡可能采用實物教學,如蘋果、梨、香蕉、鋼筆、鉛筆等。實物教學法還可以提高課堂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比如把水果獎給最先把單詞拼讀出來的同學。
3.運用手勢及動作。如果能將所教的單詞用逼真的動作或手勢表現出來,效果肯定不錯,動作連著情景,容易接受,而且記憶深刻。
4.運用圖片。對于不便用動作或實物表現的詞,可考慮是否可用圖片教學。有的可以買得到,有的可以自己畫,有的可以充分利用學生資源。必須強調的是圖片資料的積累,用過的圖片一定要妥善保管,以便循環利用。
5.運用圖示或符號。
6.運用單詞卡。單詞卡既可以購買也可以自制,使用單詞卡教學,可以有效觀察學生的注意力。當你手里拿單詞卡教學時學生的注意力應該集中過來,如果此時有學生做小動作或說小聲話,一看便知,便于及時提醒。而且單詞卡可以隨時用來復習檢查。
7.運用同義詞、反義詞和同音詞學習詞匯,有助于學生記憶。
在教單詞的過程中,教師固然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而學生自身的主觀積極性更是旁人所不可替代的。簡單說,就是你的教學方法再好,學生不去背也是枉然。所以,從剛入門的三年級開始,就要強調學生必須學會自主學習,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鞏固。經過國際音標的強化訓練,大部分單詞學生還是可以自己根據音節的劃分準確地拼讀的,個別單詞音節較多和重音位置不一樣的,比較難讀,就要靠教師的幫忙了。而課后學生如果能利用早、晚自修部分時間認真去背,雖說量多,要掌握也并非難事。一旦學生養成了良好的習慣,自然而然也會形成良性循環,反之亦然。所以,經常鼓勵和嚴格要求是過好詞匯關常碰到的矛盾統一體。
教師可以運用實物、環境、表演、現代化多媒體教學課件等手段創設情景,通過生動的表演,運用身體語言來闡明語言信息。 比如教“point to the window,line up,count from 1 to 15.”時,教師動作示范,再要求學生們做出相應的動作,短時間內學生就可以自如地對指令做出準確的反應。
小學生好強、集體榮譽感強。在訓練學生識記單詞時,經常將學生分組進行比賽也是極好的一個方法。
1.搶讀單詞。這是訓練學生認讀單詞能力的游戲,教師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然后逐個出示一些單詞卡片或圖片,學生們舉手搶答,教師讓學生讀出該單詞并說出其含義,或將單詞拼讀出來,讀對說對拼對的給該組記分。
2.看圖猜詞。以小組進行競賽,教師先出示一些單詞的圖片,然后收起來,再從中抽出一張藏起來,由每組的第一名學生開始輪流猜,哪個組猜對了就記分,然后接著往下猜,最后得分最多的組為優勝。
3.看圖寫單詞。是讓學生們復習學過單詞的游戲。教師事先把需復習的單詞用圖片或簡筆畫展現出來,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競賽開始,讓學生們看一分鐘,然后收起來,再給學生們兩分鐘時間將看到的單詞寫出來,看哪組寫得最多最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