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大學
自1992年智能包裝概念提出,它的普及就已成為一種趨勢。在實用功能的層面,智能包裝比傳統包裝上升了一個等級。但是這也提出了新的問題:如何處理包裝的審美屬性?本文將通過分類討論不同類型的智能包裝,并且指出在幾種類型當中,在處理審美屬性時,應當注意的問題。
2010年,胡興軍、林燕首次提出指出智能包裝分類的概念。他們認為可分為三類:(1)材料型智能包裝——指通過應用新型材料,改善和增強包裝的功能,達到特定包裝的目的。比如說:智能發光酒瓶等。(2)功能結構型智能包裝——指通過增加或改進部分包裝結構而使包裝具有某些特殊功能和智能性特點。例如:自動加熱(冷卻)包裝等。(3)信息型智能包裝——可跟蹤性智能包裝,主要指產品生產時各項生產參數的智能技術。例如:RFID電子標簽等。
在這三種的智能包裝類型當中,有的是為了增強視覺效果會讓審美體驗的,有的則是強調其實用性功能的。所以在此文當中,冒昧的把智能包裝分為兩類——強調實用功能型和強調審美屬性型,以便于分析研究。應當指出的是,智能包裝在很多時候不只具有一種屬性,而是多種屬性的復合體。比如說上文中提到的智能發光包裝,在普通的場合下為人們提供的是一種全新的審美體驗,但是在特殊的場合下,比如說救援的時候,發光包裝則是為了使得救援物資更加顯眼,甚至提供照明的可能,這則是實用功能占主導地位的。
在強調實用功能屬性當中,智能包裝比較典型的是老年人的智能包裝藥瓶。這種藥瓶可以通過減少人們吃藥的步驟,達到一種便捷的目的。現在市面上應用較廣的是:中間是安裝計時器和語音提示的電子元件,兩旁是有彩色塑料盒子組成的透明容器。把電子元件安排在藥盒底部或者正中的夾層當中。像定鬧鐘一樣,到達指定時間,鬧鐘自動響起,以兩種提示方式,震動和錄制的語音提示。藥盒打開。還有一種普及較少,但是設計的方案則是在圓筒狀金屬容器的瓶蓋內部設置壓敏傳感器,通過統計老人打開藥瓶次數來確定老人是否吃藥,在固定時間之內沒有吃藥,則發出提醒。
就審美屬性來說,怎么樣安排語音提示的語音播放器和計時的鐘表的位置?現在采取的方式就是將其體現智能的電子部分覆蓋起來,盡量使其和原先的包裝無差異。中間多出來的電子部分處理突兀尷尬,這部分看多余的電子元件,經過怎樣的變異成為藥瓶的點睛之筆?這就要求設計師除了了解相關的技術材料,還要熟悉形式美的規律,運用結構和裝飾開創新的包裝形式。
在強調審美屬性的智能包裝,最有代表性的是:智安排在酒瓶上的發光元件。智能發光酒瓶采取的方式有:通電后產生光照照射瓶體或瓶內的酒來增強視覺效果,并且發光是依據形體發射同種顏色的光。另外是在瓶身表面涂有蓄能發光材料,在自然光或燈光照射5-10分鐘后,可在黑暗當中長時間發光。這兩類酒瓶包裝完全沒有脫離傳統包裝的原型,只是在傳統的包裝上加上了特定發光型材料和發光裝置。
在此類的智能包裝當中,為我們提供了傳統包裝所不能提供的新奇的視覺效果。我們在使用這種酒瓶的時候會因為發光增加氣氛以及心理體驗等。但是在這類包裝在未來面臨了許多問題。常見的有:如何處理發光的時間?針對不同的人群和場合,發出怎樣類型的燈光也是十分重要的。是在酒吧和朋友們狂歡,又或者是和愛人在家度過浪漫的夜晚?發光閃動的頻次和發光的亮度?產品在發光和不發光兩種狀態下,怎樣處理使得兩種狀態下的審美屬性都到達高水平?都是需要設計者在設計包裝時進行長時間的調查,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不同人群的各種不同的需求。
無論是實用型智能包裝還是審美型智能包裝,在未來都會是對傳統包裝的一種挑戰、智能的時代似乎已經來臨了,但是智能包裝最終會走向哪里呢?下文兩小節將會具體分析智能包裝在未來發展的憂慮以及解決的大致方向。
在強調實用性的智能包裝似乎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新型元件和原包裝之間的結構關系以及日益濃縮化的信息。在兩種新的挑戰使包裝的某種部分的功能增加,但使得很多功能變得不再那么重要。
新型元件的產生似乎就意味著在原來包裝上多出附加的東西,所以如何安排新增加的部分和產品原有部分的結合不顯突兀與強硬?
傳統包裝承載信息的功能逐漸被取代,那么包裝承載信息的意義則受到了新的挑戰。比如說假如有一天,我們的商品的所有的信息可以通過FRID進行承載,這些信息包括在傳統包裝上呈現的:品牌、出產運輸的信息、是否變質的信息等等,這些信息就通通濃縮在一張小小的芯片之上。那么包裝表面上的裝飾受到打擊。原本承載包裝審美屬性上面的很大一部分的視覺性的東西將不復存在,包裝的視覺審美屬性應該體現在何處呢?
筆者認為解決這一類問題的根本在于結構的創新。在當代的意味當代紙包裝設計師在此類看法值得參考,他說:產品包裝,必須從結構面去思考如何解構。找到這個關鍵,也就開啟了包裝結構的關鍵。在使用紙質的拎咖啡的結構被創造出來的時候,我們使用的都是直接拿著的塑料托盤,這樣我們的手會被限制住,不能拿其他的東西。咖啡的紙質包裝的使用,使用完全的紙質結構,節省了紙張的使用,也保證了咖啡在運輸的過程中不會潑灑。在一定的程度上解放了雙手,在材料的使用上也節省了很多的材料。這種新型的結構,就是不斷創新的結果。未來的智能包裝也應該不斷開創的具有良好藝術效果的結構。但是未來的發展起止于此。在不同新型的結構在設計出來之后,每種不同品牌會有自己的符號性的東西出現。
我們在講設計史的時候,總是津津樂道于可口可樂裙形玻璃瓶,即使上面不貼上可口可樂的標識,我們也不會想到其他的飲品。這完全會歸功于傘裙瓶子所蘊含的文化的特點。瓶身采用的的女性裙子的形狀給人以優美的感覺,可口可樂是與美國文化的結合。我們在消費可口可樂的時候,其實部分的錢支付的是是美國的精神文化。所以,一旦看到可口可樂我們就會像到美國。在瓶身的設計上,體現了美國的樂觀、自由與平等。在未來的智能包裝設計上,應該在增加的是包裝設計所具有的文化價值。但是這種文化價值不僅僅智能體現在二維的圖案設計上,而是設計到三維的包裝形態和結構上。因為智能包裝為二維的平面設計提出了挑戰,所有產品的信息都濃縮在小小的芯片上,那么原本承載信息的二維的平面設計將不復存在。所以包裝的美感都會體現在包裝的結構和形態上。
包裝的形態不僅僅是審美屬性的承載者,也是文化和精神的承載者。在未來,智能包裝將不斷開創出新的形態。
功能材料型智能包裝的問世,為新型的視覺審美更或者聽覺和觸覺的審美上提供了可能。在某種程度上,產品的包裝可能會比產品本身更加具有吸引力。包裝和產品的界限也許會變得并不清晰,甚至包裝本身就是產品的一部分。值得深思的是,我們在處理新型包裝審美屬性時,除了感官的刺激,追求的是什么?我們不妨想一想我們是對這一類產品需求的意義在哪里?
在現在智能包裝不那么普及的時期,我們愿意付額外的錢去買包裝符合我們審美的產品,這是為什么?這是我們人本能的對美的追求。我們付的多余的錢是為了滿足情感上的需求,所以在強調審美屬性的智能包裝上,除了更進一步的滿足人們的情感上的需求的時候,更應該注意的是不同人群的情感的特異性。
這種情感可能是一種與產品之間交流的趣味之感,也可能審美或者情感體驗。在上文當中,就已經對這個問題提供了論述,所以在這里就不在重復。這里主要的是對于包裝設計的群體化提出一些看法。人的情感多種多樣,在產品包裝的設計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智能包裝設計對象的群體化。滿足特定的群體的條件下,不斷創新出新的包裝結構。
更多的應該是心靈情感的滿足。不論是智能發光包裝又或者是智能語音包裝,我們愿意支付的是包裝帶來的人的情感的交流和滿足。所以我認為在處理這種功能材料型包裝時,怎樣處理在特殊環境下和普通的環境下之間的關系。在智能部分應用的時候,包裝就要求具有更高層次美的體驗,但是在智能部分沒有發揮作用的時候,那些非智能性的材料也要求達到最高的層次。
在未來,包裝的使用功能型上身到一種新的高度。我們不能走原來形式追隨功能的老路。那么,要求我們把審美的功能提升到相對應的高度。這就要求我們在包裝的形式、結構和造型當中不斷創新。以達到審美功能和實用功能的最大化。
注釋
:①胡興軍,林燕.智能包裝的分類、應用及前景[J].印刷工業,2010(3):24.
②品生活,紙有大未來——專訪紙包裝結構專家曹仲標[J].裝飾&設計,(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