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世界上并沒有優越的國家或種族。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對中國人民的生活態度產生重大影響。中國文化的優越論是片面之詞,是坐井觀天之論,但認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一個大染缸,中國人的所有不文明行為都來自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無稽之談。
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思想是和諧理念。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確實是主張和平的,這也同當下全球環境中的“共同體”思想有著內在的緊密聯系,中國文化倡導的“和諧高尚”思想,可以化解人與人之間的不滿和矛盾。
當然,和諧也絕對不是意味著中華民族對外來的侵略向來順從。中華民族既主張和諧,同時也是具有反抗侵略精神的血性民族。
儒家教義的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寬,寬都顯示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光輝一面。研究儒家的經典思想有利于我們索求到中華傳統文化的起源,也能夠提取到經典文化中的精髓,繼續傳承優秀的文化思想。
當代青年們由于接受較多的應試教育而對于傳統文化中的倫理綱常都只在課本與課堂中學習到,因此青少年對于傳統文化的認知還只是停留在被動的學習中,很少有主動關注或者對傳統文化有興趣而繼續研究和傳承的。同時,社會的迅速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使得青年們感興趣于眼下的社會熱點問題和一些趣聞,因此對于傳統文化的接觸和了解相對來說就顯得比較缺失了。
當代青年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中充當著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而如何踐行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在當代青年的教育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充滿誘惑和利益的復雜環境中,青少年們往往對于是非的觀念選擇會出現偏差。因此,在外來文化和傳統文化的碰撞中,青年們更多的傾向于接受外來的新鮮文化和當代文化的熏陶,而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大部分只集中在意識的傳承上,很少一部分會從行為上表現出對于傳統文化的一種踐行。
道德品質一方面是來源于社會環境中的,同時社會環境又會影響著人們的道德品質。因此,在社會中廣泛宣傳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樹立中國文化的文化中心地位。增強當代青年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感,同時集體意識一定程度上也會產生很強的邏輯后果,公眾意識的一致性必然會在社會生活中產生積極的影響和作用。動員和激勵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對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抵制外敵和促進社會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社會環境和輿論對年輕人健康成長的影響尤為重要。因此,政府應督促有關部門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研究和保護。開辟各種優質發展和德育基地,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傳統文化教育。
1、加強當代青年對傳統文化的正確認識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義利觀”對青年的成長雖然有一些負面影響,但這并不是傳統文化本身的過錯,而是在傳統文化在傳承的過程中由于社會環境、經濟條件、生活基礎以及歷史背景的影響,使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義利觀”認識越來越真實。所以,在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進程中,為了培養心理健康、品德優良的新青年,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學習必須要引入課堂,讓青少年通過必須經歷的學校階段的素質,讓傳統文化成為學習的主體,而不是讓青少年被動地去理解和運用傳統文化理論。
2、學會正確看待生活交往的基本原則
在人際交往中,青少年應抓住傳統文化中“正義”的指導思想,進行正確的社會實踐。在人際交往中,年輕人應該更加道德,而不是簡單地說忠誠。其次還需要講究平等互助的原則。情感對等和心理互助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的重要表現,也是人與人之間成功溝通的基礎。每個人都經常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每個人都需要幫助,人們彼此間的互助應該是真誠無私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家庭對兒童的影響是微妙的,同時也是根深蒂固的。
父母是孩子們的第一個啟蒙教師。通過民間傳說,傳統工藝和民間俚語的灌輸,家長可以增強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興趣,增強家庭對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的作用。其次,當代青年大多是獨生子女,更多時候思考的是別人應該為我做什么,卻很少考慮我應該為別人做點什么,久而久之,社會責任與社會價值觀念就會慢慢薄弱。
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是德育工作者的事,同時也是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各個方面通力協作,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從而達到培養當代青年正確義利觀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