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師范大學
第一,以三大板塊組織單元。人教版語文教材選文按照“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三大板塊組織單元,有利于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能夠主動參與社會實踐,增強公民意識和責任感;在親近、關愛自然的過程中,懂得與自然和諧相處;促進學生對自我的了解,肯定自我的價值,發展自己的興趣與專長。總之,使學生從三大關系中學習語文,發展個性,便于學生從整體上得到提高。
第二,單元結構主題化。例如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人間真情”主題由5篇課文組成。其主要內容如下:有回憶兄弟間的手足親情、歌頌母愛的偉大、也有記述友情的純真等。人教版的選文非常注重與單元主題的聯系,將選文的內容和生活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使語文教材的人文性十分突出。
第三,內外聯系、逐層上升。外在聯系是語文與生活密切聯系,內在聯系是閱讀能力逐級提高。兩條聯系相互滲透,共同發展。人教版的選文,外在聯系上是由簡單到復雜、內在聯系上逐級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以“人文主題”組織單元,其優點是顯而易見的,有利于充分發揮語文的教學育人的功能。但單以人文主題組元,往往容易忽視語文教材內在的邏輯性,呈現出教材內容的無序性,從而無法體現教材循序漸進的難易梯度,不利于學生全面的語文素養的培養。
“部編本”語文教材采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即按照“內容主題”組織單元,課文大致都能體現相關的主題,形成一條貫穿全套教材的、顯性的線索; 同時又有另一條線索,即將“語文素養”的各種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以及寫作、口語訓練,等等,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布并體現在各個單元的課文導引或習題設計之中。
部編本教材的編排方式也是以主題組成單元為主,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和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主題都是與學生生活、情感緊密相關的。比如第二冊的第五單元“生活哲理”,第三冊的第二單元“生活的記憶”,第六單元的“生活詠嘆”等,這些都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塊。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能夠聯系實際,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的結合。另外,部編本教材的選文編排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學習的興趣,比如“修身正己”、“情趣與理趣等”。
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采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的編排方式,既能適當保留原有的人文主題,又不完全由人文主題來組織單元,有的則是文體組織單元,還有,就是適當淡化單元的主題,以便把必要的語文教學的要點、重點,按照一定順序落實到各個單元中。在教學實踐中可以按照新教材的單元順序來安排教學,但不能拘泥于人文主題,要特別注意語文知識、能力的落實這條線索(即語文素養)。還要注意把單元中閱讀、寫作、綜合性學習等幾方面結合起來。
兩版教材同樣采取了傳統的單元主題組元模式,每冊6個單元都是由不同文體的課文組合而成,體現了單元組元的多元性。兩套教材都重視選文內容和學生生活的聯系;重視對學生人文素養和人文意識的培養。選文編排時也都兼顧到文章的內容和文體。
(1)在編排的線索方面。部編本教材更加體現了“語文素養”,部編本教材體現的“雙線組元”模式,除了傳統的“人文主題”之外,還體現了另外一條行文主線,即“語文素養”。比起人教版教材更加注重語文知識能力的培養,相對的淡化了單元的主題結構,并且將語文素養知識滲透在了語文教材的各個模塊之中,由點到面,普及的知識面比較廣。(2)在編排的內容方面。部編本教材選文內容的時代感更強一些,它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有的就是發生在學生生活的周邊新聞和小事,相對于人教版里面歷史比較久遠的名篇刪去了很多,但選擇的文章也都能體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比如“凡人小事”,“人生百態”,“青春年少”等主題單元。(3)在編排的特征方面。更注重培養學生樹立優良的道德品質和審美情操,比如“修身正己”、“養性怡情”、“浩然正氣”等主題單元,較之以人教版教材,對德育方面更加的重視。(4)在對古文的編排選取方面。首先,在古文的編排上,人教版從八年級上冊開始在每冊書的最后兩個單元都編排為古文單元;部編本從八年級上冊開始在每冊書的第三、六單元編排為古文單元。其次,在古文的選取上,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選文選取的古代文學作品較人教版有所增加,更加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中古詩文選篇占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可見,部編本教材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視程度。
相比較而言,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的選文編排更加科學合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