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安工程大學電子信息學院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考察,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區域和特殊群體的文化形態,始終站在社會進步思潮的前沿,是社會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面對新形勢和新情況,深刻認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準確把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積極探索加強和改進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途徑,對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校園文化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有力載體,做好高校文化建設,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優化育人環境,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說,校園文化建設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的教育功能:
校園文化的示范功能是指校園文化的主體中的優秀人物對其他人的示范作用。校園文化建設者在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求學與做人的環境,而在求學與做人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最大,是學生主要的模仿對象。教師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文明修養,治學態度,生活方式以及人生觀、價值觀,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好的榜樣是某種思想品德的具體體現,具有生動、鮮明的形象示范作用,使人們對行為準則,道德規范易于理解,易于效法,使人們受到感染的激勵,因而具有強烈的教育示范作用。此外,都見于校園中的書畫墨跡,雕塑,紀念碑亭,歷史名人塑像等人文景觀,也都對生活于其中的人們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示范作用。
校園文化的內容和形式,以及所構成的文化氛圍,深刻影響學生的思想行為的生活方式。它是一種客觀的實際的環境力量,起著制約和規范人們行為的作用,所以,一旦形成人們的意識,就會變成一股巨大大的導向力量。尤其對青年學生來講,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審美觀都還在不成熟的初級階段,特別需要正確的引導。校園文化的導向作用,主要通過兩個渠道來實現的,一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師生的指導作用。二是通過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等表現出來的文化導向。
校園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體現在校園精神文化上。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形成一種內求團結,外求發展的精神風貌。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使人身居校園,處處感到集體的溫暖,同學之間團結友愛,互相鼓勵,互相關懷,在師生之間師生尊敬師長,教師愛護學生。這種氛圍使人人感到心情舒暢,產生一股令人振奮,催人向上的力量。將來走出校園,師生會以身邊這所學校的一員而感到自豪,會為維護母校的聲譽,為母校爭光而努力奮斗,這種凝聚力一旦形成,就會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把師生員工團結起來,共同為學校的發展而奮斗。
校園文化的核心是要創造出共同的價值觀念,并以此為前提營造出一種人人受重視,受尊重的文化氛圍。這對還處于成長期的青年學生無疑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文化氛圍,往往能產生一種激勵機制,使每個成員的進步都能得到贊賞,作出的貢獻都能得到獎勵,由此,激勵廣大學生為把自己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才而刻苦學習,不斷進取;激勵教職員工為實現自己價值和學校發展而勇于犧牲,樂于奉獻。
校園文化建設是校內的一種教育形式,從整體上考慮,校園文化主要有以下幾個層次的內容:
人的思想、價值觀念,在人的一切活動中都起統帥和靈魂的作用。校園文化應直接、正面地向學生闡述什么是愛國主義、為什么要熱愛祖國,從不同側面講述中華兒女為國家的興盛進行不屈不撓斗爭的史實,給學生一個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愛國主義形象,使愛國主義和高尚的人生觀、價值觀達到高度統一。
強化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對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學生進學校學習階段也是青少年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也是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形成正確的政治方向奠定基礎的重要時期,因此必須抓住這一最佳時期向學生進行道德品質的教育,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將來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學生隨著知識的增長,思維的發展和認識的提高,感情更加豐富,興趣和愛好也更加廣泛。他們精力充沛,喜歡活動。針對這些特點,我們應適當的增加投入和設施,開展一系列活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同學們的生活,同時也可以很好地鍛煉同學們的組織能力、人際協調能力、實踐能力,為青年學子走向社會奠定基礎。
環境對人的思想、情緒、情感有重要的影響。校園芳草青青,鮮花爭艷會使學生感到賞心悅目、清爽宜人。有意識地對校園環境進行布置,對學生政治素質的提高、道德品質的形成極為重要,因此,在布置校園環境時應考慮具有思想性、知識性、藝術性、實用性、特色性。
校園文化包括的內容很多,但每個學校的校園文化要提煉和概括最能反映學校特點的校園文化核心,以此作為校園之魂。學校為了實現各自的培養目標,滿足社會對不同人才的需要,應精心設計各自獨具創新意識的校園文化,以此調動師生員工學習和工作的積極性。
學校要緊密圍繞學校“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中心任務,加強作風建設,提高管理水平,為廣大師生做好各項服務。要大力加強教風建設:要通過組織教學基本功比賽,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學校長期堅持將學生對教師的授課評價納入教師的考評體系,進一步強調將加強師德教育作為學校的中心工作;制訂合理的政策,改善教師的工作生活條件,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要著力培育良好的學風。通過舉辦“教與學”研討會、學風教育主題活動,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科學的成才觀,在學生中倡導勤奮踏實、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的學習風氣和科學精神;大力開展優良學風班創建活動及優秀學生標兵評選活動,及時總結和表彰先進典型,努力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學習氛圍。
環境本身就具有育人功能,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重視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建設,是提升校園文化建設水平的重要方面。要大力加強校容校貌建設,用優美的校園環境激發師生員工對學校的熱愛之情。加快文化設施建設,完善好文化活動設施,為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提供必要的場地和條件。要加強人文環境建設。校園中應有一些具有意義的人文景觀。可以在適當的地方懸掛校訓、名人畫像、名人名言、文明公約等,可以建筑各種紀念性的建筑物等,充分發揮文化對人的思想情趣的引導作用,以啟迪校園人的奮進精神。
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生力軍,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平臺。我校積極鼓勵和支持廣大學生創辦社團,為他們提供基本的場地、資金、人員和政策支持切實解決社團的實際困難;加強對社團的建設的指導。開辦社團負責人培訓班,定期組織社團工作推進會,不斷研究社團發展的新問題。配備指導教師,推動學生社團發展的專業化、項目化和基地化。大力扶持理論學習型社團,熱情鼓勵學術科技型社團,正確引導興趣愛好型社團,積極倡導社會公益型社團。
大力開展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科學素養;積極推進高雅文化、高雅藝術進校園,不斷提高文化藝術活動的層次和品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開展好全校運動會和各類體育比賽,形成濃郁的體育文化氛圍,培養學生拼搏精神和團隊意識;依托以紀念會、座談會、報告會、主題團日活動和主題班會等形式,結合重大事件、重要紀念日,唱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主旋律不斷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主題活動;深入開展以“明禮誠信”、“做文明大學生”等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文明素養,培養良好的文明行為。
大學校園網絡的日益普及,加速改變著廣大師生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工作手段、學習方法和生活習慣,網絡已成為高校宣傳思想政治工作一個新的陣地。要充分發揮網絡等新型媒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建設好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一體的網站。要利用網絡開放性、及時性和容量大、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的特點,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用正確、積極、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領網絡陣地,減少和避免互聯網上一些消極、頹廢甚至反動的思想和信息對師生員工思想的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