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麗/南京林業大學南方學院
在近幾年來,我國各大高校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擴招”已經成為了全國各大高校在招生工作中最為基本的政策方針。并且就現在的趨勢來看,人才就業的過程中對于市場機制的充分引進,也就導致了絕大多數畢業生與用工企業之間都是秉承著雙向選擇的原則,通過市場公開招聘的方式來進行自主擇業。但是現階段我國由于高校畢業生人數增多,市場的競爭壓力過大,因此許多大學生對于就業方面往往保持著悲觀的態度,以消極的情緒來應對自己的就業問題,這樣一來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即大學生對于就業形勢越來越失望,同時用工單位雖然用工的選擇增多,但是卻無法尋覓到真正的人才。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通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進行根本上的改善,在下文中筆者將對此進行問題和具體措施的雙向分析。
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由于我國高校在招生政策上普遍采取擴招政策,而企業對于人力資源的吸納能力也存在一定的限度,因此現階段就有許多大學生在就業初期連續噴碰壁之后便喪失了就業的信心,開始以一個悲觀、消極的態度來面對自身的就業狀況,這種狀況尤其對于偏冷門專業的大學畢業生來說更為嚴重,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江蘇省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75.1%,還有大約4.5萬的應屆高校畢業生沒有妥善落實自己的工作問題,同時在就業滿意度的調查統計結果中顯示,2017年南京市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僅為63.1%,將近三成的應屆畢業生對于目前的工作狀況很不滿意,在這種大環境下,失望悲觀的情緒就會在應屆高校畢業生群體當中逐漸蔓延,甚至還會造成許多的極端思想,不僅僅對于高校畢業生本身的心態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響,同時對于企業來說也會造成人才的一定量流失。
在目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大環境下,高校畢業生在就業觀賞往往過于看重利益方面的問題,并且以自身的利益獲取狀況為工作選擇的首要依據,往往會忽視了對自身綜合素質及業務能力的培養,這樣一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就會自然而然地被市場競爭的洪流所淘汰。另外,現階段高校畢業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往往由于功利性的驅使而執意去選擇一些競爭非常激烈的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而這些地方的人才飽和度已經非常高,競爭自然也是十分激烈,因此許多大學生在就業的過程中往往會四處碰壁,珠江喪失了就業開始之前的美好憧憬。而與此相對應的是,許多西部地區的人才處于嚴重缺失的階段,并且在國家政策的支撐下西部地區也存在著非常具有發展前景的工作崗位,但是由于高校畢業生在就業選擇上的功利性所驅使,使我國東西部的整體差距也在不斷的擴大,對于整個就業大環境來說都有著十分嚴重的影響。
這方面問題的主要體現就是目前高校畢業生在擁有工作之后,對于自身的工作缺乏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往往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后就失去了繼續從事這份工作的耐心,一心想著跳槽,但是由于在自身所擁有的這份工作中沒有積累下足夠的經驗,從而也就導致了在找尋下一份工作的過程中還會遭受許多初次就業過程時的挫折,久而久之就會使這些高校畢業生對于就業失去信心。據相關統計調查報告顯示,截止到2016年,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中能夠長時間留在所簽約單位的應屆畢業生僅占總體的11%,更有許多畢業生在剛剛入職時就選擇了辭職,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雖然與企業崗位提供的不穩定性也存在著一定的關聯,但是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高校畢業生們在思想層面上出現了偏差。一般來說,專業對口性、薪水滿意度,工作前景不光明是現階段導致高校畢業生們就業穩定性差的幾個最為重要的理由。另外,許多高校畢業生還存在著先簽約再另謀高就的思想,這種做法在本質上屬于違約行為,同時也體現了目前一部分高校畢業生們奉獻精神缺失,缺乏必要的職業道德修養的現象。
對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思想政治教育應當更加貼近于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不僅僅要充當引路人的角色,更要充當一種保姆式的關懷性質的角色,這樣才能夠全面保障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全面提升與發展。以保證大學生能夠順利的與社會接軌,迅速融入社會為最重要的目標。因此在思想政治層面上的大學生就業教育工作中,要著重把握以下幾點,一是要讓大學生們能夠正確的對待壓力,讓他們充分理解壓力的本質,即壓力并不是由外部環境所施加的,而是在內部由自己施加給自己的,適當的壓力可以作為動力,但是過于巨大的壓力會給身心造成極大的傷害,因此在就業教育的過程中,要指導大學生如何釋放壓力,并且要讓他們提升自身的抗壓能力,從而將壓力成功的轉化為動力,引領大學生自身找到明確地發展方向;二是要讓大學生正視挫折,在就業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教導學生時刻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在挫折中吸取經驗,從而才能夠在下一次當中獲得成功,同時面對于社會的各種不公,要學會自我調節情緒,心胸坦蕩,以積極的情緒和姿態去面對屬于自己的成功。
對于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來說,首先要做的是將大學生放在一個相對來說主體性更強的位置,將大學生作為一個成熟的社會角色來進行教育,這樣一來通過社會實踐的塑造與培養,就會使大學生逐漸培養出具有極強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責任承擔精神的優秀社會角色,只有具備了這種能力,才能夠使大學生在畢業時候的就業選擇上處于一種明確地認知狀態中,從而鞏固已經形成的社會責任感。
學生在就業的過程中,遇到挫折是在所難免的事情,除了要以正確的心態來看待挫折之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從正確的角度來看待自身,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同時也要正視自身的缺點,并且還要根據就業的大環境以及自身的能力上限來及時的調整自身的就業期望值。從“高度期望”轉向“適度期望”。這樣一來,經過這種期望值轉變的教育指導之下,大學生便會抓住自身周圍的一切機會,一步一個腳印的實現自己的理想,從而全面實現自身的價值,為社會做出自身應有的貢獻。
在現階段就業狀況緊張的情況下,許多高校應屆畢業生對于自身的就業前景往往采取了過于悲觀的態度,因此相關教師在就業教育指導方面要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方面入手,多方面教導學生,使學生能夠以正確的心態來面對就業,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理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