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雪濤/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微課的飛速發展是和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密不可分的。微課誕生時間較早,但真正產生較大影響力的還是由薩爾曼·可汗創建的可汗學院。可汗最初是利用數學教學視頻對他人進行輔導,在收到不錯的效果后將視頻上傳至Youtube網站,結果點擊量飆升。在這之后,可汗逐步創建可汗學院,將多門課程的教學視頻、相關教學資料等放在網站上供人學習[1]。
總的來說,微課視頻不長,以知識點為單位,一般講清楚問題即可,時間長度一般在五到十分鐘,學習者在學習期間產生的厭倦情緒較少[2]。微課錄制條件簡單,一臺電腦、一部手機或者一部攝像機都可以錄制,對硬件的要求低,教師錄制不需要太大的門檻。將微課上傳至視頻網站,學生可以方便地在線或下載至個人設備中,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觀看,提高對時間的使用效率[3]。目前高職學生剛好能夠適應微課的這個特點:對于高職院校學生來說,每天都有大量理論和實踐課程學習,每天能夠抽出的完整的連續的時間有限,但是碎片化時間較多;加之現在移動互聯網相當發達,智能手機幾乎人手一部,學生是有條件做到在課余時間隨時、隨地利用微課學習的。
因此,將微課做為一種輔助手段引入到教學中,是能夠起到積極意義的。
以《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為例,很多學生認為課本內容陳舊,學習之初就認為學的東西沒有用處。而客觀條件的限制又決定了教師在課堂上沒有充足的時間講授課本中相關數電、模電知識在現實中的應用,無法建立起課本內容和生活中所用電子產品的聯系。在信息化時代,很多學生對于知識的需求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書本上的內容。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在網絡上已經存在著大量的學習資料可供學生學習。但是,由于學生基礎有限,在缺乏相關指導的情況下,不僅很難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而且很多知識點都需要教師講解才能融會貫通。另外,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進度不適合所有學生,有些學生課堂上還沒有掌握的內容需要課后的學習鞏固[4]。因此,微課內容作為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手段,十分重要。
高職院校注重的就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有關“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中,任務驅動是常見的教學方法[5]。類似于顛倒課堂,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由教師提出任務,并幫助學生分析任務然后再以學生為主體,完成任務的教學模式[6]。現在高職教育強調的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對于理論知識要求不高,往往一個教學任務只涉及到一兩個相對獨立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只需要在很短時間內學習之后即可掌握,實訓課上再需要大量時間去應用。因此,對于這樣的知識點,可以不用在課堂上花費大量時間去講授學習,學生只需要在課前儲備好足夠的知識點,課堂上聯系任務去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即可。學生在預習、自習過程中,需要有良好的教學資源支撐。微課就起到了這樣的支撐作用。
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習者,他們所要學習的內容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同樣以《電路分析基礎》課程為例,本科生需要學習的知識點遠遠多于專科層次學生學習的知識點,難度也比專科層次學生難一些,而專科學生學習的內容又遠遠多于一些電子愛好者。對于一些電子愛好者來說,他們不需要學習這門課程的全部理論。因此,有些學習者只需要掌握基礎的理論,有些學習者需要掌握難度更高一些的定理,如直流電路部分中,若以夠用為度,學生只需要掌握基爾霍夫定律、疊加定理、電源等效變換等知識即能解決大多數問題。但很多學生往往不滿足于此,他們還需要學習更加簡便的、但是掌握難度較大的代文寧定理、諾頓定理等內容。這些學習需求只能通過微課輔導的手段來實現。
隨著國家“互聯網+”戰略的實施,各種新的信息化手段必將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教學之中。任何新的教學手段都需要廣大教師去探索,找出最適合現代教育發展、最容易讓學生接受,能夠達到最好的教學目的的方法。現代教師只能不斷更新自己的思維,適應時代的發展,了解學生的想法、興趣,才能跟上現代化教育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