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安東/六安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搖籃,應該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并且要根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指導理念下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除此之外,高職院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應該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并且要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主體、教材為主線”的教學模式,因為傳統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不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所以,高職院校應該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把學生當做學習和思考的主體,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2015年,我國頒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了:高等學校要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這個政策指明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其高職院校應該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人才培養的核心,要把創新創業和“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緊密聯系起來,不斷完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體系。
隨著大學畢業生人數的逐漸增多,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教育部在2017年頒布了《普通高等學院學生管理規定》,并且明確指出:高等教育的宗旨是以市場為導向,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所以,高職院校應該結合學生的發展優勢,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相應的幫助,無論是政策優惠還是資金扶持,一方面,可以緩解就業壓力,進一步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另一方面,在今天這個互聯網時代,創新創業符合國家發展愿景,符合時代發展潮流,更是當代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良好體現。所以,高職院校要持續推進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融合,深化教學方式改革,進一步凸顯高職學校的創新能力。另外,推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和專業教育的融合,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校企關系,有利于進一步探索人才培養模式。
創新創業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有效途徑,也是高職院校順應時代發展而做出的改變。所以,高職院校要抓住歷史發展的機遇期,源源不斷的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技能型、創新型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注入新的力量。在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過程中,高職院校要把創新創業的理念融入到教學實踐中、融入到教學目標中,同時,高職院校老師教學計劃、教學目標的制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學生當做學習和思考的主體,并且要把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作為重要的教學任務,進一步推進創新創業和教學實踐的融合。同時,在專業教學中,老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專業教學中融入創新創業的理念,以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新一輪的教學改革正在持續推進,加強課程改革,促進課程體系的融合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一方面,高職院校加強課程改革是以市場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方針的重要體現,另一方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無論是企業還是社會對人才有了新的要求,其不僅要有過硬的理論基礎知識,還有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要不斷促進課程體系融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另外,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的融合,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為將來走入職場做一定的準備。高職院校要通過校企合作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得學生不僅可以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產品”,還能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形成。推進高職院校學分體系改革一直教學改革的主旋律,因為高職院校傳統的學分體系不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沒有凸顯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的社會潮流。
高職院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應該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并且要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主體、教材為主線”的教學模式,因為傳統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不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所以,高職院校應該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把學生當做學習和思考的主體,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同時,高職院校老師教學計劃、教學目標的制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學生當做學習和思考的主體,并且要把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作為重要的教學任務,進一步推進創新創業和教學實踐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