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延邊大學
新媒體是指現代社會用于信息傳輸的技術載體,因為新媒體的信息傳輸不會受到地域、時間等因素的限制,可有效的縮短人們獲取信息的時間,并且新媒體還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從直線型轉變為多向型,使得信息可雙向或多向的進行傳播和討論[1]。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用,可使得教師和學生獲取到更多的教育資源,甚至可共享全世界的教育資源,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就現代社會發展分析看出,新媒體的發展迅速,全面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是必然的結果,在新媒體的背景下,開發新媒體是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必然條件。因此,本文分析了新媒體應用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和挑戰,探討相關的創新策略,從而更好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
新媒體可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和載體進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標為培養具備道德、文化、理想及遵守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而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平臺和載體的輔助。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載體和平臺較為局限,不利于實現教育目標,而新媒體的應用,可以讓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和載體進行拓展,且還可以讓思想政治教育變得生動形象,使其越來越立體和動態,使得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育活動中,新媒體應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可將學生的實踐平臺進行拓展。與傳統教育模式不同,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可使得其具備交互性,可將主客體對話模式進行改良,提高客體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也就是可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高校學生會積極的投入到教育活動中。傳統的教育模式主要以教師講,學生聽,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會漸漸降低,且沒有很好的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新媒體的應用,可將學生渴望發展的自我需求激發出來,在教育活動中,會積極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從而主動的參與到教育活動中。
新媒體的應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傳播者主流意識形態功能面臨著一個新的挑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傳播主流意識形態功能是一個核心功能,也是其重要教育任務之一[2]。主流意識形態是社會的思想文化構成的重要中樞和支柱,具有促進政治穩定發展的作用,新媒體的應用,可有效的提高信息的傳播速度和范圍,使得更多的人們群眾了解到更多的信息,這些信息里面不僅包含著主流意識形態,也包含很多負面的輿論,這些負面的輿論中的反社會思想、虛假信息會使得社會的意識形態領域逐漸變得復雜,若不進行控制,會使得社會的穩定和團結收到影響。因此,將負面的輿論和錯誤的思想排除到新媒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之外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戰。
新媒體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對新媒體對學生的影響進行正面引導,在應用新媒體進行教育活動時,思想政治教育應進行適當的創新,引導學生對負面的輿論及錯誤的思想進行判斷,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思想為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在開展教育活動的時候一定要明確這一主導思想的地位,并通過主流意識形態將新媒體的信息傳播前沿地進行占領,但與此同時,教師也要考慮到學生的不同思想觀念,因為新媒體的的應用,必然會使得學生的思想觀念變得多樣化[3]。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可將主導思想和多樣化的思想進行結合,用主導思想引導和促進學生的多樣化思想的發展,并利用多樣化思想的反作用力,使得學生對主導思想更深入的理解和分析。教師應以科學的角度,用辨證的眼光對學生進行引導,在引導教育的過程中可利用新媒體傳播信息中的影像、圖文及音頻等讓學生直觀的感受主流意識形態。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教育的改革,新媒體技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了更好的將新媒體技術的優勢發揮出來,教師可將人文精神培育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4]。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使得學生的生活便利的同時,也給學生帶來一些精神層面的壓力和沖擊,使得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較差。而人文精神培育理念中的人文關懷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通過對學生的進行人文關懷,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需求、心理及價值等,教師在進行引導教育的時候可將這些考慮在內,培養學生的理想思維,提高其精神境界,增強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總而言之,新媒體可以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正面的影響,也可以帶來負面的影響,而如何將新媒體的正面影響發揮到最大,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正視新媒體的影響,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將人文精神培育理念體現出來。
參考文獻:
[1]鄒慧,徐志遠.基于新媒體技術的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6(02):204~207.
[2]李婷.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創新[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6,8(01):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