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瀾馨/南充職業技術學院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不斷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力爭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一流人才,譜寫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篇章。2017年12月6日,教育部發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為開創新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體格局,提出了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總共十個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育人的功能。
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質量,摸索到思想政治工作育人的要素,建構思想政治工作育人的機制,優化思想政治工作育人的評價激勵,切實實施思想政治工作育人的保障制度,堅持把“十大”育人體系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體安排中能夠落校、落實、落細,結合高校各院系、各部門、各教研室的實際工作中,探索把“十大”育人體系歸納劃分,最終形成“包圍式”發展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達到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的提升。
“十大”育人體系中,《實施綱要》指出:“理順高校黨委的領導體制機制,明確高校黨委職責和決策機制,健全和完善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2016年7月至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中就指出,高校黨委對學校工作實行全面領導,承擔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保落實。高校黨委領導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總舵手,不僅要服從黨對高校黨委的領導,更是對高校的黨委領導工作建設、師生的思想引領、學生成長成才發展等重要機制體制的掌控,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質量提升擔任頂層設計師。高校黨委發揮頂層設計師的作用,首先堅持黨對高校思政政治工作的領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綜合性巨大工程,是鑄魂工程、固本工程、戰略工作。黨對高校思想工作領導地位都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意識,也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站位,確保高校的辦學正確方向。其次,強化意識形態工作,構建高校大思政格局。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是處于高校各項工作的前沿陣地,必須解決“散而不聚”的現實問題,在構建高校大思政的主題方向上找到著力點,從增強政治意識、增強陣地意識、增強育人意識三方面總體布局,高校各部門多方協作,堅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徹到日常實際的教學教育工作中去,達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員參與性,實現全方位育人。最后,問題導向作指導,形成高校黨委領導統籌全校思想政治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根本性問題,從這個問題出發,根據新時代的新形勢,針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短板、薄弱部分,建立健全完善高校黨委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強統籌兼顧,要求各部門分工分塊協調合作,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開展。
“十大”育人體系中,《實施綱要》指出,“科研育人”重在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實踐育人”重在理論教育與實踐養成相結合,“文化育人”重在以文化人以問育人,“網絡育人”重在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四項育人都必須高校思政部牽頭,科研處、團委、宣傳部、各教研室協調完成。
科研育人要求科研處鼓勵各教研室要成立專門研究把思想價值可以與全校所有學科相銜接的科研方法、科研立項、成果運用。形成從調研、教育、監督、懲治、預防等為一體的學術誠信師生共用體系;形成科研到書籍、科研到實踐、科研到德行等成果轉化評價推廣機制;形成“教育-科研-座談-教學”的科研育人模式,培養一批專門為學生成長成才的科研示范團隊。實踐育人要求團委服從和服務于黨的總任務、總目標,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具有承擔起實現社會主義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人才。整合社會的實踐資源,拓展共青團員的社會實踐平臺,創新社會實踐的方式方法,豐富實踐的具體內容,特別是省市上的社會精品實踐項目,鼓勵師生積極投身到社會志愿者服務隊伍。文化育人要求推薦中國優秀的社會傳統文化,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道德高尚的人才。挖掘符合大學生生活的傳統文化,開展積極上進的社會主體活動,營造符合新時代社會發展的校園文化氛圍。網絡育人作為文化育人的附件,符合時代發展的規律,強化網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必須提高建網用網管網控網的綜合能力,既發揮好網絡這條線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也要嚴防死守校園網絡的“邪教”滲透,強化高校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加強高校師生的網絡素養教育。在黨委領導的統籌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刻畫出“思政部統籌部署、團委扎實推動、各系部廣泛參與、班級著力實施”的協同培養思想政治教育的藍圖。
“十大”育人體系中,《實施綱要》指出,“課程育人”重在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梳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心理育人”重在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組織編寫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教材。
課程育人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師打頭陣,從細節入手、從全面著手、從整體布局、從實踐安排,努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調整符合新時代發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加強《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述》、《思想政治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中國近代史綱要》、《馬克思基本原理》課堂教學設計,以“課程思政”為載體,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程、專業教育課程三位一體融合,引領思想政治系列課程能夠符合社會發展新時代要求,落地到高校學生實際日常生活,特別是引導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與專業優勢,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承好傳統美德、踐行好社會道德。心理育人要求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全覆蓋,無論是家庭、學校、課堂,還是網絡在線、微博微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機結合,給學生營造積極向上、崇德尚善的社會氛圍,調整師生配比,建立多級管控的心理干預體系,特別是要建立“一對一面談、多對一幫扶、一對多輔導專場”,心理專業教師為主,思政教師為輔,各學科和學工教師協同幫助,加強心理知識的突出教育內容。
“十大”育人體系中,《實施綱要》指出,“管理育人”重在梳理高校各管理崗位的育人元素,編制崗位說明書,明確管理育人的內容和路徑。“服務育人”重在梳理各類服務崗位所承載的育人功能,并作為工作的職責要求,體現在聘用、培訓、考核等各環節。“資助育人”重在構建資助對象、資助標準、資金分配、資金發放協調聯動的精準資助工作體系。
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資助育人都是對高校教輔人員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在管理中摸索教育育人的方式方法,從育人的目的調整教輔人員的管理模式,作用是互相的,也是雙向的。例如學工部對學生的違紀違規管理、誠信考試教育、評獎評優評選等,圖書館、實驗室等部門對學生勤奮學習、勇于創新等品德的培養,保安、保潔等后勤人員對學生遵守公共區域準則,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員輔導、全員參與、全員教育,深化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到達“管理即教育、德行反哺管理”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全過程。
《實施綱要》的“十大”育人體系的目的是為了大力去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質量,發揮我國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的政治優勢,堅持立德樹人、堅持理想信念教育、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堅持在高校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深入理解新時代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力爭在這次高校思想政治重大改革創新工作中,能夠培養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本事、有信念的新青年,譜寫新時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獻選編(1978-2008)[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377.
[3]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 要 》的 通 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201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