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山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是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陣地,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法治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圖書館事業,從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這與《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立法目的完全一致。《公共圖書館法》的制定以《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法律規定為指導,這在諸多條款上都有體現。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作為國家文化建設領域的基本大法,對各項文化工作都具有方向引領作用,他規定了文化領域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是國家有關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文化法規的實施依據,對各項工作的立法和各項工作的開展都具有導向作用。圖書館是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肩負著傳播知識、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歷史重任,《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出臺為圖書館更好的服務廣大人民群眾作出了根本性、制度性的保障,為圖書館未來的法治建設指明了方向,是圖書館法治建設的風向標和指南針。
建國以來,我國出臺了多部地方性圖書館法律法規,立法成果頗為豐碩。這些地方性法律法規雖然不夠完善,但他們強有力的推動了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從《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法律規定內容的角度來看,都符合《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精神內涵,都有力的推動了圖書館事業的建設與發展。從地域角度來看,這些地方性法律法規都來自于經濟水平相對發達地區。
中國圖書館學會于2002年通過了《中國圖書館職業道德準則》,此準則將視角對準圖書館從業人員,對圖書館從業人員提出了規范化、整體性的要求,是圖書館法治建設從人員角度作出自律規范的重大突破。圖書館內從事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體是自然人,因而,從人員的角度做出系統性、綜合性的規范,是圖書館法治環境建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這對推動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更好的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文化服務,意義重大。
《公共圖書館法》是國家層面公共文化領域的第一部專門法律,為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定這部法律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用法治思維、法治手段來推動公共圖書館的發展,進而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使人民群眾共享文化改革發展成果,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公共圖書館法》作為文化領域的一部專門法律,將黨和國家關于發展公共圖書館的方針政策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將人民群眾對公共圖書館的期盼和要求用法律的形式體現出來,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舉措,充分體現了堅定的文化自信,對于推動文化法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2017年是公共文化建設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一年,是圖書館界值得銘記的一年。《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與《公共圖書館法》的相繼出臺,必將為圖書館的法治建設帶來爆發式發展。可以預見到的是,在不遠的將來,將會涌現出一批從各地方實際情況出發的、與法律相銜接、相配套的政策制度,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法律落地見效,而圖書館法治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以法律的權威和力量來規范和界定圖書館發展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促進圖書館事業的良性發展。
圖書館法治建設說到底是圖書館的法律體系建設、法治環境建設,雖然,《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和《公共圖書館法》的相繼出臺一定會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但圖書館的法律體系還沒有構建起來,僅僅依靠一兩部法律是無法為圖書館事業發展保駕護航的。除了上一條展望中提到的需要完善相關配套的國家性、地方性政策法規之外,還有一點至關重要,那就是要重視圖書館法治環境的建設,我國的現實情況是,圖書館的法治環境建設還比較薄弱,在相關法律法規中,大多沒有關注到圖書館。而在美國、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實行“圖書館必置制”,規定在很多機構中,圖書館是必須設置的文化設施,如學校、大型綜合性醫院等機構,圖書館是必置的, 所以“學校設置法”、“ 醫院法”等法律中都有涉及圖書館的條款。反觀我國,對圖書館在其他行業和機構中的有關規定是很少的,進一步說就是我國現行有效的法律對圖書館的綜合保障能力比較弱。
綜上所述,《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為我國圖書館法治建設指明了方向,同時也提供了基本保障。我國的圖書館法治建設也已取得了許多突破性發展,但也存在問題和不足。未來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相信圖書館法律體系必將不斷完善,圖書館的法治環境也會越來越好,我國的公共文化事業必將呈現大繁榮、大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國新.中國圖書館法治建設的成就與問題[J].圖書館建設,2004(1):1~4,9.
[2]李國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圖書館[J].圖書情報論壇,2008(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