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2.通道侗族自治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侗族是中華民族大花園中不可或缺的明艷之株。它主要分布于湘、桂、黔三省(區)交界處,全國現設有黔西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廣西三江、貴州玉屏、湖南通道、芷江、新晃五個侗族自治縣。侗族人民在勞動中創造了絢爛多彩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傳統工藝美術,品類繁多,特色鮮明,侗錦、侗族服裝(蘆笙裝、戲服、便裝等)、織染、刺繡、銀飾鍛冶、剪紙、蘆笙、竹雕、根雕、木刻、石雕、竹編、銀飾、草編、藤編、烙畫等無不表現了侗家人的勤勞與智慧,凝成了我國傳統民族文化中的侗文化瑰寶。
侗族傳統技藝世代相傳,創作的工藝品工藝精湛、美觀實用,主要依靠實體門店、展廳進行展銷,受地處邊遠閉塞之所等因素的影響,侗族工藝品的市場份額、知名度、影響力并不樂觀。我們認為,可通過做優線下展銷、做大線上展銷等途徑,拉動侗族工藝品銷量增長,提高侗族工藝品市場占有率,使“養在深閨”的侗族傳統工藝走進千家萬戶,更好地服務當代人生活。
侗族是一個多節日的民族,一年十二個月,月月有節,節日多,節日活動也十分豐富,有“萬節民族”之譽。為了傳承和弘揚民族民間文化精髓,大力發展區域文化創意產業和旅游產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侗族自治州、縣政府依托侗族傳統節日,每年舉辦大型節會活動。這些節會活動為侗族工藝品展銷搭建良好平臺,使廣大游客領略、體驗侗族工藝品獨特創意、豐富內涵和精湛技藝,讓廣大傳統工藝工匠、企業獲得實實在在的“訂單”。
通道侗族自治縣的“大戊梁歌會”和“蘆笙文化藝術節”、新晃侗族自治縣的“夜郎文化旅游節”、芷江侗族自治縣的“中國芷江國際和平文化節”、三江侗族自治縣的“多耶程陽橋·文化旅游節”、玉屏侗族自治縣的“民俗文化藝術節”等,參與的侗族同胞與游客多,展出的侗族工藝品豐富,成交、銷售易于發生,使侗族傳統技藝變成“真金白銀”。展示展銷效果尤為突出的是被譽為“大山中的國際展會”的中國(貴州)國際民間工藝品博覽會暨第六屆中國·凱里銀飾刺繡博覽會。博覽會于2017年11月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凱里市舉行,主會場設在凱里苗侗風情園會展中心,設展位243個,其中特裝展位43個,標準展位198個;分會場設在凱里互聯網眾創產業園和凱里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園。本屆博覽會共吸引參展企業410家,分別來自加納、越南、老撾、緬甸、泰國、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7個國家和國內云南、四川、浙江、廣西、武漢、福建、湖南、江蘇、廣東9個省(自治區),共有銀飾、刺繡、侗錦、雕刻等100余種10萬件民間工藝品參展,15萬余人次到現場觀展,展會三個會場實現現場總銷售額超290萬元,為民族文化企業、繡娘、銀匠以及貧困村帶來了8.32億元的“訂單”。
在已有基礎上,侗族自治州、縣政府應繼續精心策劃大型節會活動,更好地發揮節會的展銷效應,推動本土工藝品向規?;?、市場化、專業化發展。
侗族工藝品應堅持“走出去”道路,積極參加中國文博會、湖南省工藝美術品博覽會、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等展會活動,憑借展會平臺,助推侗族工藝品走向市場。如侗錦先后參加了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韓國第四屆首爾國際紡織品博覽會、文化部國粹菁華——民俗文化節、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第二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等節會活動,對推廣和展銷侗錦產生積極作用和深遠影響。
在侗族工藝品“走出去”進程中,高校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高校開設了藝術設計類專業,同時又是專家、大師、教授、學者薈萃之地。高校發揮專業和師資等方面的優勢,將現代藝術設計語言和時尚審美元素融入侗族傳統工藝,成系列開發具有民族特色、時尚氣息、較高藝術品位和較高附加值的創新作品,這類融合創新型工藝品往往成為展會中的搶手貨。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以傳承保護湖湘傳統工藝為己任,將侗族非遺的傳承創新融入教師創作設計和學生畢業設計中,創作了既有民族特性又有現代氣息的侗錦高端服飾、侗錦家紡產品、侗文化家居裝飾品、民俗紀念品等工藝品近200件(套)。該校以“致用致美 創意通道”為主題,舉辦了畢業設計開放展示周系列活動,并受邀參加長沙城市文化節、四省非遺聯展等,對外展示展銷侗族工藝品,2017年,師生的侗元素創新產品銷售額近50萬元。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院長何人可教授主持“新通道”設計與社會創新項目,研發侗錦新產品,包括床上用品、提包、旅游紀念品、侗錦家具等,由湖南大學研究生抽取侗文化中的藝術元素和圖案紋樣進行設計,由侗錦編織師編織,現代簡約的美學理念與傳統侗錦手工藝融合生成,創立了“梭說”品牌?!八笳f”產品亮相意大利米蘭世博會,走出了更廣闊的市場。
為了推進侗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意產業、旅游產業發展,侗族自治州、縣政府打造了一批以侗族文化為基調、侗族建筑為特色,集侗族風情體驗、侗族文化展示、侗族旅游商品交易、侗族特色餐飲品嘗、侗族歌舞觀賞等多功能為一體文化創意園、非遺工作站、非遺基地等。這些園站在擔當文化旅游景點的同時,還成為了侗族工藝品的集中交易市場。相較于節會、展覽等活動上的工藝品展銷所表現出來的臨時性和不確定性,這些園站開展的展銷則具有時空上的穩定性和確定性,彌漫著藝術氛圍的購物環境、熱情專業的導購人員、貨比三家的選擇機會,激發游客購買獨具特色的侗族工藝品作為旅游紀念或贈送親友。如凱里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園、凱里苗侗風情園、通道縣的中國侗族民俗文化產業創意園等園區在展銷侗族工藝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部分高校也參與到了侗族文化園區建設與侗族工藝品展銷中。2014年,湖南大學在通道縣坪坦鄉橫嶺村成立侗文化研究與推廣基地,基地集侗錦文化研究、侗錦生產、侗錦展銷與現場演示為一體。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與與通道侗族自治縣政府合作,共建侗族非遺保護與研發工作站。工作站位于通道皇都侗文化村旅游區,規劃占地約15畝,預計2018年完成全部建設。工作站建成后,學校全面主持工作站,將從數字化傳承保護、文化研究、旅游產品創新研發、生產孵化、展示展銷、傳播推廣等方面,幫助當地傳統工藝企業和傳承人群提高產品品質、培育品牌、拓展市場,就地幫扶區域經濟文化發展,助力少數民族地區脫貧致富。
節會、展會和園區展銷有其不足,那就是親臨實地的消費者或游客畢竟有限,因而在提高工藝品知名度、提升市場占有率方面的作用也是有限的?;ヂ摼W的快速發展,為侗族工藝品搭建營銷新平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手機網民規模達7.53億,這是一個巨大的潛在消費群體。依托電商平臺、微博、微信、視頻直播等的網絡營銷在侗族工藝品終端銷售的拉動、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和分銷渠道拓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2015年912億元、2016年1207億、2017年1682億,這是知名電商平臺淘寶、天貓連續三年11月11日“雙11”購物節一天24小時的交易額,不斷攀升的驚人數字讓我們看到了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除了淘寶、天貓外,京東、中國工藝品交易網、工藝城、7788商城等也是侗族工藝品企業可選擇的第三方電商平臺,通過消費者在互聯網上的消費習慣分析形成的大數據和云計算精準定位客戶群,通過第三方支付功能解決信用問題。此外,侗族工藝品行業或企業可聯合研發專賣侗族工藝品的APP。通過電商平臺,開展侗族工藝品在線推廣和銷售,使供應商直面消費者,省去中間商環節,降低交易成本,讓消費者用更低的價格購買到合心意的高品質工藝品。
微博是中國如今最大的社交媒體平臺之一,《微博2017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微博月活躍用戶增至3.92億,相比2016年年底增長7900萬;2017年,微博總營收達到77.13億元,同比增長76%,是2016年增速的近兩倍,凈利潤則達到27.14億元。侗族工藝品企業或經銷商在微博注冊賬號,通過分享侗族工藝品的微博故事等途徑吸引更多粉絲,申請大V資格認證,利用微博驚人的更新、轉發傳播速度擴大侗族工藝品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實現產品的微博展銷。
據2018年1月15日消息,微信用戶規模已超10億。2017年新興起的微信小程序電商具有去中心化的特點,且依托微信平臺社交屬性,在流量獲取方面相比于APP具有較大優勢,有望成為商家及電商平臺開拓移動電商市場的重要領域,其市場規模及用戶規模均有望以較高增速持續擴大。2017年微信小程序電商用戶規模達到0.63億,2018年有望達到1.62億。微信具有用戶規模龐大、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利用微信朋友圈、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電商等展銷侗族工藝品,喚起大眾對傳統工藝品的關注,提高其知名度、影響力,擴大銷量。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8 年1月31日發布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4.22億,較2016年增長22.6%。侗族工藝品企業或供應商可充分利用網絡直播平臺的巨大市場潛力進行產品營銷。直播工藝大師、傳承人制作工藝品的過程,使觀眾感受到傳統工藝之精湛;直播介紹工藝品特點,使觀眾全方位了解產品性能;直播工藝品生產地的相關風土人情,喚起觀眾對民族文化的關注與認同;直播工藝品創作“手把手”教程,帶給粉絲真實、新鮮、有趣的體驗。在直播的過程中,觀眾可通過發送彈幕等形式向主播提問,參與互動。網絡直播憑借其超強的交互性和即時性,可實現主播與觀眾的高效互動,激發觀眾的購買欲,為侗族工藝品在互聯網時代開辟展銷新路徑。
侗族工藝品是侗族地區的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特色產業既有利于當地經濟發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宣傳和保護了侗民族文化?;ヂ摼W對傳統工藝品的崛起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做優侗族工藝品線下展銷的同時,我們應乘互聯網迅猛發展的東風,創新展銷方式,拓展展銷渠道,擴大營銷規模,推動民族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香雨,李菲.“互聯網+”背景下的傳統工藝品營銷新模式[J].商場現代化,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