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詩匯 李翠香
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麻池中心小學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經過幾千年的積淀,在漫長的日積月累中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她一脈相承,經過時代的演變與發展,在不斷的擯棄與傳承中發揚光大,在每一個歷史時期都產生了光輝燦爛的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縱觀中國文化史,先秦散文、魏晉文賦、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無不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中國文化史也正是由這些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成就的傳承與發揚而熠熠生輝。
小學階段正處于小學生思想啟蒙智力開發的基礎階段,向小學生傳授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中國文化史,讓小學生從小接觸中國傳統文化,接受優良的傳統美德教育,接受民族思想以及文化精髓的熏陶,從小樹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是反映中華民族特質和民族風貌的載體,是中華民族歷朝歷代思想文化、意識觀念的總體表現。它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而且歷史悠久,內容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生生不息文明的結晶。她包容兼蓄從善如流,她以儒家文化為核心,同時包含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是中華民族古往今來的圣賢經驗與智慧的積累與發揚,它的核心功能就是道德教育。
小學生正處于思想萌芽和生理心理發育階段,他們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因此,在這個階段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對于提高他們的思想意識,以及文化素養具有莫大的幫助。因此,對他們進行一些淺顯易懂的傳統文化教育,用傳統美德規范他們的行為準則,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傳統的教育機制下,小學語文對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基礎知識涉及較少。最近一段時期,隨著思想道德問題的顯現,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優良傳統文化在對青少年思想品德培養上的重要作用,小學語文開始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小學階段正是小學生記憶力最好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滲透傳統文化是最合時宜的。而小學新課標要求小學生要多認少寫,因此,傳統的識字教育啟蒙經典是最好的認讀教材。這其中包括《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利用這些傳統教材小學生可以識別大量的漢字,更有利于學生的閱讀和理解。同時,這些傳統的啟蒙教材中還包含著淺顯易懂的最樸素的思想品教育,學生可以通過一邊識字一邊接受傳統優良思想的熏陶與浸染。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動畫課件,讓小學生在觀賞他們喜歡的動畫的同時,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他們的記憶,認識更多的漢字,同時對這些教材所表達的思想內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傳統文化中,良好的書寫習慣,端正的書寫態度,歷來是人們所推崇的。中國的正楷書寫一筆一劃一橫一豎端端正正,既能約束學生的行文規范,也能從小培養學生做事認真的行為準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以身示范,要用嚴格的言傳身教,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態度。從小要要求學生用正楷書寫,要讓學生了解筆畫順序,間架章法,在高年級還要適當引入傳統的書法教學。要讓學生學習毛筆書寫這種藝術表現手法,了解毛筆字的書法藝術價值,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古代詩文是最典型的傳統文化,好多詩篇之所以能夠流芳百世,正是因為無論從語言韻味還是從情境表達方面都能夠對人們的審美鑒賞形成巨大的幫助。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古代詩文對小學生的滲透教育,特別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首先要創設意境,激發學生的熱情。傳統的古詩文是古代歷史的某一個瞬間縮影,因為年代久遠且內容深奧,學生不容易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身臨其境的情境體驗,要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人文情懷,結合多媒體的具體演示,讓學生置身其中,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感受古典詩文帶給他們特殊的閱讀體驗,接受傳統的人文思想的教育。
其次,要通過引導學生誦讀培養學生情感升華。古詩的熟讀與背誦,既可以培養學生傳統文化知識的積累,也可以提高學生在誦讀過程中的情感體驗,領悟古詩的內容。學生的誦讀并不僅僅是一遍又一遍的讀,應該是一種學生思想與傳統文化的交流,是學生情感的體驗與表達。學生通過對古詩的語言韻味的感受,體會古詩的意境表達和藝術感染力,從而達到內容的領悟和思想的升華。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承擔著對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以及綜合能力的提高的任務,同時承擔著通過語文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中國文化史就是一部傳承了中國優秀文化傳統以及先進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歷史,其中優秀的傳統文化承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的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要把傳統文化滲透在日常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