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萍
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段屋鄉中心小學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貫徹快樂教育的教學理念一方面符合了新課改與教學發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能夠極大程度地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創造力、學生綜合素質。本文站在當前教育現狀的立場上,對快樂教育理念進入小學語文課堂進行教學策略上的探析,發揮快樂教育的最大效力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快樂教育,顧名思義即在師生均快樂的情況下實現教育,老師快樂的教學,學生快樂的學習。快樂教育的目的是改變傳統教學所造成的壓抑的氛圍,使課堂輕松愉快,讓教育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如果想要正確解讀什么是快樂教育,得從了解快樂教育的內涵出發,對快樂教育有著根本的理解,才能對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進行改變,使學生真正的在快樂中學習。
(1)發揮了教師主導作用,能激發教師的領導意識、責任感,使老師能夠自發的在快樂教育這條道路上摸索門路。
(2)了解學生的想法并且實現學生的想法,抓住學生的心,使每一個學生被公平的對待。快樂教育的理念下不同于傳統教學理念——以分數論英雄,因為學生各具備的潛質不一樣,所以會有不一樣的學習水平,老師會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學生,鼓勵學生對學科產生興趣,努力學習。
為了落實快樂教育理念,教師需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創立多元化的語文教學情境,豐富小學語文教學方式,以視頻教學法、繪畫教學法、故事教學法等來設計語文教學流程,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來,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樂趣。比如教師在進行《荷花》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來展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荷花視覺景象,組織學生對荷花進行繪畫性摹寫,引導學生講述自己與荷花的點滴趣事,如此使得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有一個良好的互動與聯系,讓學生主動地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來,進而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樂趣,增長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在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中,有選擇、有目的、有側重地進行游戲教學活動,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互動游戲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完成小學語文學習內容,增強學生的學習印象,進而優化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比如在進行《鄉下人家》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讓十五個學生來進行一人筆畫一人猜的游戲,將所猜的物品限制在農村范圍,猜對就可以坐下,從前到后依次進行,由此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與競爭,讓學生盡可能地掌握更多與文章有關的語言信息,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相互之間的學習與競爭,活躍課堂教學氣氛,保障每一個學生更加專注、積極、高效,進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1)采用故事學習法。小學生正處于知識萌芽期,對一切未知事物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我們都知道,小朋友是愛聽故事的,老師正可以利用這一點,將課堂知識巧妙地融入到故事當中去。比如,在講解小學課文——中國的傳統文化習俗這一章節時,搜集一些關于節日的故事繪聲繪色的講給學生以活躍課堂氛圍,然后老師再進行相關知識的教學,在這樣一個氣氛活躍的課堂上,學生會有更大的學習積極性。
(2)采用情景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有兩種方式進行,一種是借助多媒體,用視頻、音樂、圖片等為學生營造一種情景,引起學生天然的好奇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培養學生的思維擴展和創新能力,適用于自主學習的章節。另一種是角色扮演,某些課文如《劉胡蘭》的教學,課文本身是對小學生沒有很大吸引力,難以提起學生學習興趣的,這時老師可以將課文里出現的角色,讓學生進行扮演,對課文進行朗讀,這種方式迎合了學生愛玩樂的天性,那么課堂又重新煥發生機了。
小學階段的學生性格更加張揚與外向,因此教師在組織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可以嘗試使用舞臺劇教學法來創新小學語文教學形式,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素質,進而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流程中來。比如在進行《孔子拜師》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文章為基礎來想象一個結構性的故事情境,讓學生自己來豐富與確定故事中相關人物的語言對話、心理變化,并以此來排演一個簡短的舞臺劇,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同時教師還需要積極做好教學引導工作,保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與思想不跑偏,維護基本的課堂教學紀律。
在快樂教育理念下來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更好地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情境中去,以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個人語文綜合素質、語言運用實踐能力為導向,明確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與聯系,開展以興趣、能力、實踐為基礎的語文教學活動,讓學生來定義小學語文教學,實現教師與學生、教學與情境、教育與考核之間的聯動,讓快樂教育理念深入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為其如此,才能全面優化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