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傳
摘 要:高中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要以學生為基礎,圍繞學生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主動學習過程中鍛煉自身能力,得到更好的成長。對高三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高三語文;教學活動;有效開展
高三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使學生能主動投入到學習中,更好地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活動,以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能力。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培養,讓學生能夠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更好地學習。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有效性
教學過程中,教師為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教學活動。例如,高三階段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課文內容復習的時候,教師應讓學生理順高中階段涉及的情感性文章,并將其中涉及的情感更好地展示出來。然后教師先給學生講授老舍《我的母親》這篇文章,讓學生體會文章中作者對母親的情感概述,為學生引入新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的文章內容,讓學生根據對文章的感悟寫一篇隨筆,將生活中的“母子情”更好地呈現出來。教師鼓勵學生使用詩歌的方式讓語言更為精練,情感更為精致。雖然學生的創造能力還略顯稚嫩,在情感理解方面還有不夠深化的地方,但讓學生通過情感體悟的不斷深化,提升了其語文學習興趣,對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而言意義重大。教師能在學生作品完成后將相關內容收集起來,并將其中較好的作品在班級范圍內展示出來,給予學生表揚,使被表揚學生產生一定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對提升學生動手能力有著積極的影響,能讓學生動手能力有所提高的同時,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親身體驗到知識學習的樂趣,最終收獲成功,提高興趣。
二、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提升教學有效性
新課標要求教師能夠有效引導學生,讓學生有效地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更好地得到能力的提高。學生在開展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需要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師要通過問題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對知識點進行學習和回顧,只有這樣才能夠加強學生的體驗,才能夠對相關知識點形成更加深刻的記憶。在實踐當中,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有效地開展自主探究。但是自由并不等于放縱,教師要在學生開展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對其進行約束和引導,要以教師為主導開展知識點的探究性教學,從而更好地把握學生學習的方向。
例如,教師可以引用《刺客列傳》作為閱讀材料開展閱讀教學。首先教師提出一個具有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文章當中所描寫的荊軻遭人怒叱都不計較,與《史記》當中所記載的韓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非常相似。大家將這兩個故事與司馬遷自身的生平事跡相結合進行分析,探究一下司馬遷在《史記》當中記錄很多這類故事的原因,表達出了他怎樣的一種態度以及對待世事的價值觀?”對于這樣的問題,不同的學生將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學生分析問題的角度會有非常大的差異。教師要將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成果收集起來,對其進行分析和總結,提高學生對文章理解的同時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重視情景創設,提升教學有效性
1.以音樂導入情景
課堂教學活動開設期間,教師能通過音樂情景的引入,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讓學生的情感受此感染,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例如,為學生講授《琵琶行》這課內容的時候,教師先為學生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先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受到文章所描繪的情景,使其在課文講解中隨著音樂的播放,使用文字將音樂的感受表述出來,然后再通過課文欣賞讓學生對比自己所寫的和作者所描述的差距,最終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總之,教學活動中音樂導入法的合理應用,能讓學生較好地融入課文中來,使學生能更好地感知文章中所要表述的情感,對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有積極影響。
2.以表演展現情景
教師在教學中選擇一些比較接近生活實際且容易表演的情景,讓學生能在自導自演中將文章中描繪的情景更直接地展示出來,且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對調動學生興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例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復習《故都的秋》這課內容的時候,教師需要讓學生根據課文進行心中故鄉景色的情景設置,并加入一些能展示故鄉情懷的內容,讓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將文章情景真實地展現出來。教師使用自導自演的情景創設方式,能讓學生的積極性得到較好的提高,也能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逐步達成。
語文教學工作需要通過長期的培養才能夠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能力。高三階段已經是學生在高中時期的最后階段,教師需要采用先進的教學方式不斷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從思想上進行改變,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知識的學習當中。
參考文獻:
[1]肖廣慧.高三語文試卷講評課有效教學的策略初探[J].語文月刊(學術綜合版),2017(1):21-22.
[2]李小燕.試論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有效教學[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5(10):78-79.
[3]許永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J].長三角(教育),2009(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