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霞
摘 要:核心素養作為對素質教育內涵的具體闡述,具有指導性和可操作性,明確學生應具備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實踐活動被稱為“影響學生未來的課程”,可以培養學生掌握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如學會搜集、判斷和處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學與人文素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社會責任感。教師要多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以促進學生發展。通過該課程,也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的特色發展。
關鍵詞:生物核心素養;綜合實踐課程;課程建設背景;評價
一、開設綜合實踐課程的原因
我們不得不承認當前的教育仍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差;學生創新能力不夠;合作意識不強等。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理念提出將是重構教育均衡發展的新時機,也會使四種學習觀的逐漸改變,從偏重學科性到加強綜合性、從間接經驗的授遞到直接經驗的體驗、從偏重接受性學習轉向加強探究發現、變結論性學習為過程性學習強調學以致用。
基于上述原因,我們生物教研組開設生物課外實踐綜合課程。
二、課程背景
1.學科建設背景
本課程就是把高中生物課程中的教材內容整理、細化和延伸,結合本地區資源和特色,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學科教學整合起來。
2.學生成長背景
在當前高中生物教學中需要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學科探究和質疑精神,促進他們創新能力的提升,培養他們良好的思維品質,從而促使他們的生物素養得到全面提高。
3.學校發展背景
我校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提出了“和諧發展,生態育人”的辦學理念,學校課程結構體現了現代教育、面向學生發展、具有本校特色的課程體系。一是學校評價的調整問題;二是將活動真正融入課程體系,而不是素質教育的展示窗口。
三、課程目標
1.學生成長目標
通過該課程,讓學生獲得直接經驗、發展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為主旨的學習領域,從而實現以下目標:(1)夯實基礎知識和技能,能聯系實際解決問題,能熟練的科學探究方法,具有學習新知的能力,為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奠定基石。(2)養成批判性反思習慣,增強原創性探究能力和促進明顯的個性特長的發展。(3)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自我疏導的能力。形成高度的責任意識,較強的團隊精神和合作共事能力。
2.教師發展目標
教師的素養很大程度上決定核心素養能否在教育實踐中真正落實。
從短期看,一是使老師感受到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對于學校教育主任務(目前共識的主任務可能并不是主任務)的促進,而且是“效率型”的促進。二是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中能夠有成功感和作為感,能夠在活動的過程中得到來自自己與伙伴們的持續激勵。
從長遠看,教師將從“學科人”升級為“教育人”,從而適應現代教育及校課程建設需要,教師形成具有現代教育思想和創新意識、人文素養良好、專業基礎扎實、學術功底厚實、文化視野廣闊、教育教學和科研能力上乘、掌握信息技術、可持續、自主發展的意識,不斷提高教師協作精神及科研能力,而提升教師專業化的發展。
四、課程內容設置
1.制作類
例:
課程內容:細胞模型制作,葉脈書簽制作等。
內容要點和課程目標:深化教材知識認識,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創新能力。
2.調查類
例:
課程內容:認識家鄉鄉土資源。
內容要點和課程目標:學生通過文獻法,走訪調查等了解家鄉,學生通過交流介紹培養自己的交流合作能力,培養學生愛國愛鄉的情感,豐富學生的人文積累和提高學生人文、科學素養的極好資源。
3.觀察類
例:
課程內容:玉米種植。
內容要點和課程目標:邀請有教研的農民(一些家長也可)做指導老師,引導學生在家長的教導下學習種植,懂得技巧,同時還學會觀察植株的生長情況,為玉米的旺盛生長奠定基礎。
4.實驗類
例1:
課程內容:無土栽培植物。
內容要點和課程目標:在體驗中掌握一定的生根粉配置方法,加深對無土栽培技術的了解,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創作力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責任感。
例2:
課程內容:瀨溪河水對小麥等種子發芽的影響。
內容要點和課程目標: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觀察能力、數學統計能力,關注家鄉環境,樹立環保意識,思考如何從自己的點滴做起保護環境。
五、課程評價
1.對學生的評價
(1)指導思想;(2)學習評價的方式:采用表現性評價,關注學習的過程,以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用“高、較高、一般、需努力”等形式記錄在案;二看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習成果可通過項目活動測試、比賽、撰寫報告等形式呈現,成績記入成長手冊中。
2.對教師的評價
(1)自我評價;(2)組織評價。
六、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和反思
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建設還在探索之中,這門課程的開設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正在積極地改變著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正發揮著傳統學科課程所無法替代的作用。當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才剛剛開設幾年,已經帶給學生這么多的發展和變化,還有很多潛在的影響如問題意識、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價值觀念和意志品質等很難在短時間內表現出來,這些東西對學生的一生可能都有產生積極的影響,隨著課程的向前推進和活動的深入開展,它帶給學生的影響會逐步顯示出來。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建設中也難免存在著大量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在學校的課程開設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只是一種“點綴”和“裝飾”,并沒有真正在學校全面實施。
參考文獻:
楊紅輝.高中生物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的開發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