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數據環(huán)境下的中學教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如何才能將教育的本質潛能深刻地挖掘出來。通過大量數據的分析,其結果可以作為指導初中教學方向的數據支撐,真正地將理論和教學實踐相結合,從而帶動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
關鍵詞:教育;大數據;中學教學;作用及價值
大數據對于教育發(fā)展所起到的作用日益明顯,各種新科技的誕生都是理據的。信息技術在中學教學中的應用、案例的分析和收集、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都是分析研究的重要依據。數據來源于實際的初中教學,對教學過程的分析及改進都可以根據大數據來完成。在大數據的幫助下,可以使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有所更新,對教學內容有所豐富,其作用和價值不可估計。
一、教育大數據的概況
1.大數據的基本概念
最初,大數據是一個計算機軟件方面的專業(yè)術語,意思是為所涉及的數據量規(guī)模巨大到無法通過人工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截取、管理、處理并整理成為人類所能解讀的信息。在美國互聯(lián)網數據中心,則認為大數據應該是通過高速捕捉、發(fā)現(xiàn)和/或分析,從大量數據中獲取價值的一種新的技術架構。所謂大數據的特點一目了然,主要就是信息量大、數據多,可供分析和總結。
2.教育中的大數據
教育大數據應該是大數據環(huán)境下的一個方面,由于教育本身的特殊性,教育大數據和其他方面大數據相比,更富于變化,更加復雜。教育活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教育對象的不同,涉及教育的手段也會有所不同。所以教育數據的采集,更加需要分層次、分目標、分情況。如教學過程的信息采集,教學中各種手段及輔助教學的應用,都是有很大難度的。同時,這些收集的數據也在隨著每天的日常教學不斷地更新,信息量可想而知。所以教育大數據的建立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
二、中學教學的特點
隨著數字教育的全面覆蓋,教學過程有了明顯變化,針對初中的教學模式也隨之變化。在中學教學中,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做到學以致用。同時,還要發(fā)展學生的各個方面,包括智力、體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踐精神,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基礎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以八年級學生為例,適應了初中的生活和學習,掌握了中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對于中學生的教學結合一定的教學理論和認知心理學的學習理論,注意學生的有意識心理活動與無意識的心理活動、理智與情感活動在認知中的反應。各種因素,使中學教學的特殊性凸顯出來,如何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促進教師發(fā)展,教育大數據會起到很大作用。
三、中學教學中的教育大數據的作用
在當今教育形式多樣化的前提下,教育部門已經建立了相關基礎教育質量數據庫和多個級別的數據采集范圍。針對中學生,有全面、客觀的分析記錄,關注了學生的成長過程。目前,有很多地區(qū)已經開始建立起區(qū)域大數據庫,對教學進行監(jiān)測和評估。以美國田納西州為例,他們建立了增值評價系統(tǒng),通過這個系統(tǒng),對當地中學生的成績進行跟蹤記錄,對學區(qū)、學校以及教師效能的評估也納入其中。經過數據的匯總和分析,可以直觀地看出教學的效果,對今后的教學是有力的指導依據。再如,多媒體引入課堂,使得教學模式產生了極大變化,不同的教學手段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使得當今中學生的課堂得以豐富。那么對這樣的教學手段的引入所產生的變化,可以收集數據,建立相關的數據庫,有了數據的支持,可以總結出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應用于今后的教學。
很多研究者已經開始進行研究,并反饋了大量的信息,比如,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教育模式的轉變和學習分析。在數據上的統(tǒng)計包括很多方面,學生的學習任務、每個任務完成后的結果、課堂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也可以包括學生的成績、學籍、出勤情況等等。教育大數據的收集和展示都很復雜,教育活動是人類社會中一種特殊的實踐活動,主客關系復雜、不穩(wěn)定,教育過程呈現(xiàn)復合結構。中學教育內容多而雜,就需要對每個信息環(huán)節(jié)跟蹤記錄,結合中學教育特點,收集數據越多,分析結果越詳細。
在中學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行為是關注的焦點之一,學習分析是大數據在教育領域最直接的應用,用已知模型和方法評估學生的學習進程,并對未來的學習績效進行預測并發(fā)現(xiàn)潛在的問題。對收集的大數據進行分析,會總結出很多平時并未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
四、中學教學中的大數據價值體現(xiàn)
教育在當今的發(fā)展突飛猛進,中學教學也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處于過渡階段的教學,由小學的基礎鞏固,到高中的知識提升,中學教學至關重要。如果建立起完善的中學教育大數據,對教育數據進行分析,合理地改進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完善中學的教學體系,更加靈活地引入教學手段,使整個中學教學體系多樣化、專業(yè)化,更好地實現(xiàn)教育資源的整合。所以,教育數據的建立刻不容緩,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柯清超.大數據與智慧教育[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24):8.
[2]李杰,陳超美.CiteSpace:科技文化挖掘及可視化[M].1版.北京: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16.
[3]劉鳳娟.大數據的教育應用研究綜述[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4(8):13-19.
[4]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大數據時代[M].盛楊燕,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5]魏順平.學習分析技術:挖掘大數據時代下教育數據的價值[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2):5-11.
作者簡介:劉祎博(1987—),男,遼寧沈陽人,中學二級,本科,遼寧省沈陽市渾南區(qū)第二初級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研究方向:教育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