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石平
摘 要:彬作為外來務工的孩子,從農村走到城市讀書,無論學習還是基礎都與這里的學生存在很大的差異。與彬的科任教師齊心協力,想方設法抓好彬各個學科的雙基培養,最終獲得了輝煌的成績。
關鍵詞:雙基培養;歸納整合;自我體驗;驅動力;歸屬感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加快,大批農村富余勞動力涌向城市。然而受自身經濟條件的限制,廣大農民工在自己進城落腳的同時,卻無力解決孩子進城等諸多現實問題,他們只能選擇將孩子留在農村,最終形成了農民工父母與子女分隔兩地的局面。于是出現了一個專門的名詞來形容這些被動留下來的孩子,“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是指由于農民工進城務工后,廣大留守在農村得不到正常結構家庭撫養的農民工未成年子女。彬便是其中一名典型的留守兒童。
我是一位中學教師,彬是我的外甥。彬小學三年級時父母離開家鄉到佛山打工,留下彬和弟弟寄托在姑媽家,繼續上學。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彬小學畢業來到我所在的學校讀中學。
我了解到彬小學幾個基礎學科的知識水平與這里成績落后的學生相差一大截,尤其是英語,彬連最基本的26個字母都不會。我暗下決心要讓彬能夠適應這里的學校生活,并且學習與這里的學生同步,可能的話學習成績還要有一點點提高。
彬的班主任是擁有多年帶班經驗的劉老師。我首先向她講述了彬的情況,一起商討最適合彬穩定過渡的教育方案。同時與其他的科任老師保持密切的聯系,希望能夠與科任教師齊心協力去抓好彬各個學科的雙基培養。我們做的第一步工作是幫助彬在學習上樹立自信心。
第一階段:個人能夠學習
初一開學的第一個月每天第八節彬到辦公室,讓各個科任老師有針對性地為他補課,最基本的要求是把課本的例題學懂。英語老師還特地為彬“開小灶”,每天兩次進行一對一的個別輔導,讓他不至于與其他同學差距太大。
第二階段:個人學會學習
這樣的情況持續一段時間,我發現彬的學習慢慢步入了正軌,學科基礎也開始與班上大部分學生在同一水平線。于是我們又開始進行對彬教育的下一個步驟:即教會他個人學會學習??迫卫蠋熞蟊蛑朴喠艘幌盗械膶W科學習計劃來進行自我監督。比如英語老師要求彬對每天所學的英語知識進行總結,主要是每日記憶的單詞量要達到100個以上,同時總結一篇“語匯法”,完成與之配套的練習題目。英語老師每天利用課間對彬完成的情況進行檢測,及時地反饋和跟進。
科任老師有針對性地對彬進行“開小灶”的輔導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彬也自我要求很高,能夠認真按照科任老師布置的內容按質按量地完成,成績開始進入班級優秀學生行列了。
第三階段:主動去學習,樂意去學習
這時候學習于彬而言是一種快樂。在攻克難題時他開懷大笑,在實驗成功時他歡呼雀躍。他陸續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許多學科競賽,如數學希望杯、物理競賽輔導……成績越來越好,獲得的獎狀越來越多,彬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燦爛。
與此同時,我也加強對彬其他方面的教育,目的是幫助他正確認知自我,有效自我控制,積極進行自我體驗。
1.正確地認知自我
我定期與班主任保持聯系,總是及時把他在家庭的一些好的表現告訴老師,希望通過老師進一步肯定和表揚彬,這樣老師對教育彬充滿信心。
我買了許多體育用品,如籃球、足球……讓彬拿到班中與同學一起玩耍,彬很快就與班上的同學扎堆玩了。每次我望著彬在操場穿梭奔跑的身影,就會想:這就是彬,我們學校的一分子,他們班上的一分子。
2.運用放大鏡效應,進行多方面情感激勵,充分體驗成功
我會抽空跑到彬的班上聽課,這對于他來說簡直就是莫大的鼓勵。整節課他積極舉手,熱烈地和組員討論。我也及時對他在課堂上的一些細節進行肯定,告訴他表現真的很棒。
我還在其他方面讓彬去體驗成功,比如我會向彬請教象棋的入門,黑白圍棋的區別。而這些都是彬最擅長并引以自豪的。我所做的這一切就是讓彬知道在某一方面他是非常優秀的,完全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
3.給予充分的愛,讓人格幸福起來
我一直把彬當成家庭的一分子,讓他參與到家庭生活中來,如我們分工合作干家務活,讓他學會做飯、煮菜,在家里他有自己的房間、衣柜、書柜等等,樣樣俱全。無論哪些方面我都盡可能讓彬感覺到一種家庭的歸屬感,感受到一種愛的溫暖。
彬是幸運的,他成功的背后可能是許多因素促成的。然而在整個龐大的留守兒童群體中,像彬如此幸運的小孩是寥寥無幾的。一代師表霍懋征說過,“父母之愛是血緣本能,天下之理;老師之愛是道義和美德,更加神圣和崇高”。面對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面對留守兒童教育出現的越來越多的問題,我們該如何讓他們順利過渡,并能健康成長,的確是需要廣大教育者和家長認真思考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案例筆者從親身實踐出發,做了大量的嘗試,積累了富有成效、可操作性強的方法,為其他更多的從農村走進城市的孩子的教育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鑒的方案。整個過程我付出了許多時間和心思,收獲很多,感受也很多。為此將所有的心得體會及感受匯集成文章,以此希望得到廣大讀者的認同并提出寶貴意見。
參考文獻:
[1]李瑞芬.農村勞動力轉移[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06.
[2]斯賓塞·約翰遜.誰動了我的奶酪[M].中信出版社,2001-09.
[3]赫伯特·斯賓塞.斯賓塞的快樂教育[M].海峽文藝出版社,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