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靈
江西省德興市黃柏鄉黃柏小學
趣味教學是指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用趣味的教學活動或是生動有趣的講解吸引學生的聽講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的思考,在課堂上發現數學的學科的魅力之處,在課外學生能在教學作業布置的基礎上主動鞏固所學知識和預習新知識。趣味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在教學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要耐心指導學生,不斷在教學的細枝末節中尋找到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或是手段。筆者就將在本文中論述一些有效的趣味教學的方式。
在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要注意到的是,小學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有限的生活經驗決定了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從學生的實際心理特點和有限的理解能力出發去設計課堂,趣味教學更應如此。學生處于童年階段,剛剛結束幼兒園“游戲教學”的階段,進入小學接受義務教育,因此,在教學中難免會有一些學生感到不適,覺得小學中的知識更加的難,在學習小學數學過程中經常會有“畏難情緒”,更加阻礙學生學習小學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小學數學教師在小學的過程中可以依據小學學生的這一心理轉變的時期進行相關思考,將課堂設計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課堂,既能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游戲教學情境開展教學活動。如,在教學圖形的認識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戶外學習,在戶外的現實場景中通過游戲的方式尋找到相應的圖形,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清楚圖形的各種性質和特點。
在教授小學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筆者經常發現,學生對于數學的畏難情緒比較嚴重的時候,時常不愿意詢問老師或者同學問題,即使是詢問了老師和同學相關的學習問題后,學生在學習后面的過程中遇到相關問題仍有不理解的時候會選擇自我封閉,不愿再次詢問教師或者同學。針對這一種情況,小學數學教師應更多地想方法讓在學習上存在挫折和困難的同學在一種相對開放、鼓勵的環境中學習數學,更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知識點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對數學知識產生學習的興趣,徹底打消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畏難情緒”。如,小學數學教師在班級上可以舉行“一對一講解”的友誼學習活動,友誼學習活動還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每個小組有相應的幫扶對象和教授對象,同學A給同學B講解同學B不會的數學題,從而,同學B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并講解給下一個同學C,最后接受到講解的同學Z在課堂活動的結束之際講解給整個小組聽。這一過程,主要是運用“教師和學生角色同步轉換”這一原則,學生有了要講解給另外一個同學聽的目標后,就會集中注意力和抓緊有限的時間弄懂從前不懂的問題,沒有時間去考慮“這道題好難啊,我怎么會做的出來?”這樣的想法,一心只想著要學會這一道題,從而打通學生的學習的“任督二脈”,打開學習數學的新方式。小學數學教師要注意的一點是,分配的每一個小組都應該是人員學習實力有懸殊的,在挑選小組成員時候要多加考量。
在教學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內容進行相關的教學資源的整合,例如,在學習基本的數字的認知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工具如教學卡片、教學的小棍進行相關的教學活動,在學習高年級的教學知識點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充分整合教學資源的方式多種多樣,小學數學教師要多加留心,更多地思考進行趣味教學。如,在教授“相遇、相離問題”的時候,小學數學教師可以以一道較為經典的題目“小明和夏紅分別在一條路的兩端,小明以每分鐘100米向西走,夏紅以每分鐘80米向東走,這條路3600米,多少分鐘后兩人相遇?”配合多媒體教學中的網絡教育資源,給予題目生動形象的解釋,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教學展示成果解釋抽象的數學題目,從而展開教學,“設x分鐘后兩人相遇,則我們可以列式子,100x+80x=3600”。各種各樣的趣味教學方式層出不窮,花樣繁多,根據教學內容可以設計不同樣的趣味教學方式,小學數學教師要做的就是積極思考和有效地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給予學生最佳的教學體驗,讓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中不斷體會到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快樂,從而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素養和小學數學教師的課堂的有效性。
[1]文雯.在“變與不變”中逼近“知識本質”——《相遇問題》教學設計(一)[J].小學教學設計(數學),2016年11期.
[2]劉人宇.淺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