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強
江西省德興市黃柏鄉黃柏小學
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將教學的重點更多地投入在學生的數學思維的培養中。數學思維聽起來是一種形而上的教學概念,事實上,數學思維是涵蓋學生的優良的數感和計算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要學會從學生的學習具體情況和教學的活動開展中尋找到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的方式,從“蛛絲馬跡”中尋找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的有效方法,筆者就將分享一些見解。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有多重教學方式可以供小學數學教師選擇,有趣味教學、講解教學、教學輔助工具,如多媒體設備、算珠、七巧板、學習的“小棍”等等。不得不提到的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到的教學設備對于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合理、形象的講解教學內容是十分有效的。與此同時,筆者還認為,利用小小的教學工具,算珠、七巧板、小棍等等將在課下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鞏固數學知識點,從而有利于學生提高數學思維。因此,筆者在教學中經常提出要使用教學工具,如,在進行三角形的內容知識講解的過程中,筆者讓學生用七巧板進行相關的三角形的認識,學生通過共同討論和用量角器等工具得出 “等邊三角形的每個角都是60度;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鈍角三角形有一個角大于90度”的結論。筆者以為,教學中最為可貴的是,學生在學習探討中不斷提高自己主動思考和活躍、創造性思考的能力,在利用教學工具和學習工具,教師更加形象地講解教學內容,學生更加主動、趣味地學習,在課上掌握的知識,學生在課后可以主動利用學習工具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提高數學思維。
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一種隱性的學習財富,是一種顯性的數學思維的體現。因此在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自己教授對象進行相關的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有效指引。例如,在學習四則運算中,小學數學教師告訴學生在進行四則運算解題過程中,小學學生應充分地運用“先乘除后加減”的解題習慣,那么學生在進行四則運算解題過程中就會更加注意到這一事項,并減少對此類題目的運算錯誤。這就是有效的解題習慣的養成對學生的積極意義。在教學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充分指導學生在學習中要學會“課前預習、課后鞏固”“細心”“多思考,多問為什么”學習的黃金原則,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原因在于學生的數學思維在主動思考和不斷鞏固復習中不斷增強,不斷提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地發揮良好的指導示范作用,不斷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
在教學的例題講解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要學會掌握有效、生動的教學講解模式,在教學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理解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例如,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式的解題方法”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以“(4x+8)/10=4”為例:
“遇到乘除號的方程式,一般遵循乘除優先原則,在這個式子中,將等式兩邊同時乘以10,這樣一來呢,等式變成了4x+8=40,這樣一個加減計算,計算起來也會更加容易,8移到右邊,變成4x=32,根據九九乘法表,4*8=32,因此x=8,在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組中,我們都要記住,有乘除先解決乘除,有括號要引起注意,計算的過程要小心再小心。”
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效、生動的講解是一種潛意識的交流,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數學思維進行解題,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對于小學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方式,更應注重對自身的理論涵養的重視,在課余時間,小學數學教師應尋找相應的小學數學學生數學思維培養的理論書籍進行閱讀,從適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情況出發,不斷在實際與理論的結合中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小學學生在接受小學數學知識點的過程中總有一定的規律可以遵循,小學數學教師應提高觀察力和教學的反思能力,以實際教學為交叉點,努力用理論知識去引導自身的數學思維培養實踐。在教學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還應充分地提高教學意識,不斷提高學生數學思維培養能力。小學數學教師的數學思維培養能力是一種漫長的探索過程,小學數學教師要做好相應的教學準備。
[1]劉淑慧.小學低年級段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對策研究[J].新一代(下半月),2014年11期.
[2]黃茜.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反思習慣的培養[J].數學大世界(上旬版),2016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