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尚國
貴州省都勻市第八中學
中考是檢測一個學生在初中學習能力的重要指標.創新思維指一個人對于事物之間的聯系進行一種全新的思考,進而創造出新事物、新方案的思維模式。創新對于一個人來說是一種能夠被接受和認可的才能,對于企業來講是發展的靈魂,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講,是永遠進取的有效動力。因此,創新思維的培養對于初中數學教學來講,是很有必要的。
扎實的基本知識是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最大前提.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只有最基本的知識學好了,才能有能力去探索更深奧的知識.數學本身就是一門需要扎實基礎的學科,沒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從何談去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所以,在教學課堂上,作為老師的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去讓學生們吃透理解最基本的數學知識.但是往往來說基礎知識對于學生又太過于枯燥,很多學生不愿意用心去聽.所以說老師們要精心設計課件,開展一些趣味活動,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到知識.讓他們吃透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喜歡去學習數學.同時,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靈活的習題去鍛煉他們的思維,讓他們在解題中更加扎實的掌握知識.具體做法是:(1)針對不同的知識,可以有針對性安排講課說課方式,便于學生接受理解;(2)在每節授課結束后,向學生發問幾個簡單問題,或者課后布置家庭作業,便于學生找到自己不懂之處,進行鞏固;(3)在一周學習之后,對學生進行周測,來查缺補漏這一周所學的知識.
對于很多學生來講,數學課堂是比較枯燥的,既不像文科課程那樣富有故事趣味性,也沒有物理化學課程那樣具有實驗趣味性,它所涉及到的知識對于學生來講,很難與生活實踐結合到一起的,因此,很多人對數學課程的學習興趣缺乏,只是在中考大環境下被動接受知識的機械化學習。而這種學習模式。是有悖于新課改的理念的。對此教師需要在數學課堂上創造性的引入課堂情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積極主動的探索數學知識。比如在學習勾股定理時,這是一種基本的幾何平面定理,也是中考要求學生必須熟練掌握并能靈活運用的定理之一,甚至在多年的數學中考中以一道大題的形式出現,足以證明改定理的重要性。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該定理能夠掌握并加以運用。在講解這一定理時,是需要對勾股定理進行證明的。教師可在課堂上講解一兩種證明方法,可以得到a2+b2=c2這一結論后,提出根據不同的幾何平面圖形中,運用其他方法對該定理進行證明,促使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大膽釋疑,培養其敢于思考的思維習慣.在教學中要學會留給學生思考空間,讓其勇于思考,善于思考.遇到任何問題,都要問學生幾個為什么,讓其在思考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不要急于去解答學生的問題,這節課的問題可以留到下一節課當中解,讓學生在課下有充分的時間去思考與討論.在思考中,學生們會逐漸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從而慢慢地學會自己解決問題.老師與學生的思維是不同的,當他們學會自己思考時,創新的火花將逐漸地體現出來.具體做法可以是:(1)鼓勵孩子發散思維解決問題,盡可能多的辦法解決問題;(2)多對孩子進行非常規思維訓練,讓孩子有自信去用與眾不同的辦法解決問題,并在孩子用新穎方法解決了問題后進行獎勵,并鼓勵其繼續努力.
初中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習慣中,要發揮其引導作用。
培養學生創新型思維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教師放下對學生知識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在以往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為了能夠將課本中的知識盡可能多的傳授給學生,在一節課中自己會講滿45分鐘,幾乎很少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尤其是在初三的數學課堂上,對模擬試題的講解更是如此,而不管學生到底有沒有掌握這些知識,對這些概念有沒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對此,教師需要放下自己的一部分課堂主講時間,在講完本節知識點內容之后,一般會有一部分的練習時間,此時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互動,引導學生對剛才所講的內容有無不明白之處進行課堂分享,之后教師再進行講解。對于課堂知識點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或者讓學生自己提出,在班級上進行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的思維引導,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大膽質疑。
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型思維時,都是有“套路”的。有些學生比較懶,對于一種題型運用一種解題思路,這樣是無法適應中考題型的多變性的環境的。在初中數學學科中,很多題往往不止一種解題方法,尤其是幾何圖形題,輔助線可以有多種做法,函數證明題也可以有不同證明。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克服思維定勢。培養思維的開闊性和靈活性,嘗試一題多解,還可以將對于統一知識點考察的題目進行整理歸納,找出其中千變萬化的出題技巧。因為這些多變的題型,萬變不離其宗,都是對課本知識的引申。
從初中數學中考可以看出,創新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更要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多給學生自由思維的空間,讓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