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麗英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七中學
新數學課程標準所強調的新理念之一是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包括數學閱讀能力、數學應用能力和數學探究能力。這其中,數學閱讀能力對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起到了尤其重要的作用。一談及閱讀,人們想到的往往是語文閱讀,并認為數學是不需要閱讀的,只要記住公式法則就行。事實上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數學教育的發展,學生僅具備語文閱讀能力已明顯不足。許多學生不會審題,不能從題目中迅速捕捉到有用信息解決問題。那么,怎樣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呢?
課內閱讀通常要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對一些難度不大、比較適合學生閱讀的內容,教師可選擇其中的一段或一節,照顧到各教學環節對時間的要求,合理安排出學生閱讀的時間。對于學生的閱讀,教師可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內容編擬出閱讀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思考,也可先讓學生閱讀,然后教師提問,讓學生懂得如何進行有效的數學閱讀。當然,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調整閱讀指導方法,并根據學生閱讀時的情緒,及時進行組織教學,調動學生閱讀時的注意力。
數學閱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少有學生能夠把閱讀數學當做一項快樂的活動而主動去做。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和幫助,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和興趣,體驗閱讀數學書帶來的學習進步,使學生從不想讀到愿讀,從愿讀到會讀,最后上升為樂讀。如何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樂讀情緒?我認為可以從推薦好的課外讀物人手。好的課外讀物往往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古今中外的許多數學家,都曾在青少年時代受到過一些優秀數學書籍的重要影響,從中得到了數學精神、思想和方法的熏陶,而且在他們一生中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向學生提供好的課外讀物,并幫助和鼓勵他們積極閱讀,可以使他們開闊知識視野,提高他們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數學語言經過幾千年的錘煉,具有簡練、嚴密、準確而抽象的特點。這一特點要求我們在閱讀時必須具有更高的嚴密性和邏輯性。因此,在閱讀時,要對它們的遣詞用字、表達方式進行反復推敲,逐步弄清結論成立的條件,以準確把握結論內涵。例如“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這一命題,這里的“在同一平面內”就是結論成立的重要條件,若省略了該條件,這兩條直線也可能是異面直線。此外,數學教材體系基本上是從西方移植而來,因此,數學語言不但有漢語的特點,也帶上了西方語言的烙印,文字理解有時會有一定阻礙,需要教師及時加以指導。
數學知識往往是緊密聯系著的,新舊知識之間總保持著某種內在的一致性。進行數學閱讀時,要善于從知識系統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會貫通地深入思考,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實質性的、非人為的聯系,避免產生片言只語的膚淺印象,減少思維的盲目性,提高理解的層次,增強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并促使數學學習的方法從單向平面化向多元立體化轉變。
數學一般有文字、符號、圖形三種語言形式,為了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重視這三種語言的相互轉化和互譯的訓練。在平日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根據語言敘述畫圖的能力、根據圖形寫出結論的能力、用符號敘述定理的能力等。另外,更應指導學生將簡潔、抽象的數學術語,用自己容易接受的、通俗易懂的話來表述;指導學生將數學問題的自然語言,用簡潔精練的數學語言來表達,這是正確理解題意的前提和基礎。
眾所周知,練習是形成數學能力的重要環節。它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合理的思維習慣,領悟一些重要的數學關系、規律和思想方法,培養初步的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獲得必要的技能,從而為后續學習和解決問題奠定基礎、提供支持。同時,恰當的練習還有助于學生建立學習信心,感受數學的嚴謹性和確定性,提高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的能力,進而形成正確的數學觀念。在數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將學生易混淆的概念、易犯的錯誤考慮進去,設置一個個練習“陷阱”,讓學生去辨析,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形成準確數學概念,正確理解知識內涵。
應該把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變成數學教學的一種意識,一種旨在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自學能力和習慣的意識,而不是一種走過場的形式,應當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數學閱讀既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與深度,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使學生在陌生領域施展才華,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社會、人生、世界,使批判性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得到充分地發揮。重視數學閱讀,培養閱讀能力,有助于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以真正達到“教學生學會學習”的教育目標
[1]吳君蘭.淺析初中數學教學,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J],2015(10).
[2]湯莎莎.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J],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