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孝榮
重慶三峽學院美術學院
水彩畫是從西方傳入國內的,進入我國后與水墨畫等畫種結合,帶有了一定的中國畫特征。川渝地區水彩畫是我國水彩畫的典型代表,其形成與發展一定程度上是中國水彩畫發展史的縮影,對我國當代水彩畫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水彩畫創作過程中,色彩和光是兩個非常重要的藝術語言要素,它們的運用關系著畫作的整體效果。因此,川渝地區水彩畫創作時,創作者要熟悉色彩、光的應用方式,善于利用這兩種藝術語言表現畫面視覺效果,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優質的水彩畫作品。
水彩畫色彩的濃淡、深淺變化靠水調和,利用白色的紙底反射色彩,畫面色彩最淡處是紙本身。基于此,水彩畫創作過程中采用層層疊加、由淺到深的方式運用色彩,使畫面色彩帶有層次感、透氣感,同時帶有較好的含蓄感、厚實感。如果在深色底子上進行淺色疊加,會出現渾濁、滯粉等問題。所以,色彩的運用要嚴格遵守由淺到深原則,一般不能在深色底子上加淺色,這不符合色調疊加運用的基本規律。
不同的色彩給人不同的感覺,如黃色給人一種溫暖感,紫色給人一種莊嚴感。所以色彩不同,水彩畫的畫風及其內容展現出來的思想情感也會有所差異。進行水彩畫創作時,創作者要對色彩有一個準確認識,保有較好的色彩敏感度,根據創作主題準確找出統領畫面的總色調,把握住色彩之間的冷暖關系、明暗關系及大體走向,使整個畫面豐富起來。值得注意的是上色不能含糊、反復修改,保持畫面整潔,以免降低水彩畫品質。
調色是水彩畫創作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對畫者的調色能力要求很高。當然,色彩調色遵循著一定規律,創作者要對稱由此了解并能夠熟練應用。如,補色相調,用黑、灰加純色相調,黑、灰加純色相調,同重色相調等。再如,濃色、深色調配時不能太厚,一次性確保上色到位。同時,用水調和深顏色以表現淺色調,增強色彩的透亮效果。
通過普通光、投射光、反射光等光源視覺效果可以表現水彩畫藝術效果,使畫面趨于完美。如,光集中照射在某一個物體上,這一物體將會呈現出較好的立體感。如果想要某一物體從畫面中脫穎而出,要合理利用各種光源,特別是反射光。用直射光照射物體,能營造比較自然、柔和的畫面。若要突出畫面中的某部分或減弱某部分,可以利用明暗對比關系來實現。此外,逆光可以營造通透靈妙的藝術效果。當物體在暗影中,其形象模糊不清,可以虛化全部細節,但是基本輪廓、形狀要比較清楚的勾勒出來,呈現出抽象概括效果,畫面的視覺張力。光影作為畫面語言之一,在氛圍營造與渲染中起著重大作用。進行水彩畫藝術創作時,要善于利用日光、月光、燈光等光源,勾勒出不同視覺效果的畫面。如,傳達希望、美好的遠景時采用日光;呈現詩意、沉靜的畫面視覺效果時采用月光等。光影對水彩畫的畫面視覺效果影響很大。
此外,光影也是畫面空間描繪的基本要素。為了呈現出物體的三維效果,要合理利用光照射的強弱和方向變化。同時,與光源相近位置處的物體顏色要鮮艷、富有層次感、條紋清晰、明暗面分明;與光源距離較遠位置上的物體亮度應是不高的,雖然有比較清楚的形狀輪廓,但是看不清細節。一般情況下,光照越強,物體細節越清楚,反之則比較模糊。創作時,物體實的部分要深入細致的刻畫,虛的部分現簡單勾勒輪廓即可,通過虛實的明暗對比營造畫面空間。
在光照條件下,物體由于受到的光照程度不同,呈現出亮部、暗部、反光等效果。創作水彩畫時,為表現出物體在光照條件下的凸起部分,可以使用高光。物體高光部分閃爍著光芒,增強畫面的質感與空間感,顯得生動而逼真。高光部分的顏色是最淺的、最純的,周圍亮度逐漸變暗,顏色逐漸變淺,但是色彩永遠是中性的。通過高光的使用,畫面中物體的反光、陰影更明顯,使物體形象栩栩如生。此外,還要處理好高光與陰影之間的關聯性關系。通過高光與陰影的對比效果勾勒出畫面的明亮度,產生良好的視覺效果。
綜上所述,色和光是水彩畫藝術效果營造不可缺少的元素,要想創造出優質的水彩畫作品,必須利用好色和光藝術語言要素。在川渝地區水彩畫創作中,創作者要用色準確、遵循色彩疊加與調色的一般規律,同時處理好的畫面物體的明暗效果,對光影、高光的應用要慎之又慎,保證畫面有較好的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