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維
遼寧省朝陽市北票市蒙古營鎮中心小學
根據新課標要求,九年制義務教學小學階段數學教育的出發點是重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促進小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這就要求我們的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樹立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的意識,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以此為基礎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多方面的思考問題,爭取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解決問題,從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一般最常應用的邏輯推理方法就是演繹和歸納,這種方法主要是幫助學生把數學的特殊知識向一般的規律進行推理,小學數學中的很多公式和法則就是用這種方式推理而得來;小學數學教學中一般還應用到分類法,它是研究對象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進行歸納比較分析,有效的拓展人們的思維能力;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還應用到概括和抽象法,概括法是將同類事物的本質屬性總結成統一的規律,而抽象法則是把事物的許多屬性中的非本質屬性剝離出去,而找出一般的相同規律和共同的思維方法。
小學數學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是由小學數學學科的性質特點決定的,它也恰恰和小學生的思維特點相契合。我們說,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而創新思維的基礎就是邏輯思維,如果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拓展與提高,創新意識就不能夠建立與發展,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就十分不利,因此,在小學數學實踐活動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按照小學生生理與心理發展的規律,制定科學合理的計劃逐步進行。
小學高年級階段的數學教學,一般來說是利用教具的演示與操作,從而展示數學的問題以及解決一般問題的規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直觀的演示與具體的動手操作,會對數學問題形成直觀的印象從而加深對相關內容的理解與記憶,同時促進了形象思維能力的拓展與培養。在對新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應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找出舊的知識和新知識中一般規律和聯系,使兩者能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非常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思維是通過問題來引發的,數學學習從本質意義上來說就是一種思維活動。小學數學課堂教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發現問題和質疑問題,然后應用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是數學教師培養與發展學生邏輯思維的重要環節。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離不開數學教師通過數學問題的積極引導。例如,在進行圓周率的教學時,教師進行如下的引導:同學們,圓周率是我國的祖沖之在1000多年前就計算出來的,它要比其他國家的計算早好幾百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其實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你用簡單的工具只要經過認真精確的計算,也可以推算出來。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動手去精確的操作測量,準確得進行數學運算,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要想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效的培養與發展,數學教師就要選擇科學的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每一節數學課的具體教學環節,在每一個具體的環節都能夠有生動有趣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索激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把新知識和舊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形成系統的知識鏈條,這樣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時,要先讓學生溫習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割補法和矩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再來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進行推理研究,從而導出它的計算公式。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急于向學生講解解題的具體方法,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特點,引導學生通過邏輯思維對于知識點展開合理的想象與思考,引導學生主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同一個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有多種多樣,教師要結合具體問題對數學的嚴密邏輯進行具體的講解與分析,引導學生對于同一個問題不局限于停留在一種固定的解決方法上,應該積極拓展思路尋求更多更好的解決方法,找出一般性的規律。例如,對于數學的應用題,一般來說既可以用數學的方法進行解決,還可以用方程式來解決。數學的方法是采用逆向思維,通過條件經過計算找出問題的答案。而方程式是用正向思維的方式,假設出問題的答案代入方程式中去求得解決。這樣通過兩種不同的解答問題的方式的學習,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對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工作過程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合理而高效的解決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從小學階段就要重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巧妙地創設條件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積極創新的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