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軍
江蘇省泗洪縣育才實驗學校
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將同一水平的學生劃為一個群體,運用分層的方式進行教學的教學方式。分層教學較之傳統教學方式最顯著的優勢是能夠更為全面、公平地進行教學。小學數學隨著年級的增加,難度也逐漸加大,而每個學生由于其智力水平和學習基礎的不同,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就參差不齊,這就意味著教師面向全體學生運用一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已經不可行。而通過分層教學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則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分層教學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有著重大的意義。
首先,我們要承認人的個性差異。受遺傳因素、家庭教育和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每個學生對于數學的理解能力、學習興趣、感悟能力有著很大的差異;加上受其基礎知識掌握的影響,學生在學數學的過程當中就自然而然地出現分化。有些學生根本不需要教師多講,知識便掌握得很好,一節課下來迫于紀律的約束,老老實實陪著讀書,浪費了許多時間。這種學生一般占一個班的四分之一左右。還有一些學生,教師正常授課,他們也只能聽到8分懂,學得糊涂。一個班也占四分之一左右。面對這種“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現象,如果我們的教學采用一刀切的原則,勢必造成好的學生得不到培養、成績差的學生得不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因此受到很大的打擊。這時,分層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1.學生分層。學生是數學教學的根本和出發點,由于學生之間個體差異明顯,因此要保證分層教學的質量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師在進行分層之前首先要了解學生的詳細信息,如以往成績、課堂表現、性格特點、思維方式等,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分層,然后根據分層信息進行下一階段的教學活動,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例如,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在詳細分析學生的個人情況后,可以將學生分為三層:基礎能力好、思維靈活、學習熱情高的為第一層;基礎稍差、思維較活躍、學習熱情較高的為第二層;基礎較差、思維不夠活躍、學習熱情不高的為第三層。不同層次之間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同時根據學生的學習發展狀況及時調整層次,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
2.教學目標分層。在教學目標制訂過程中,教師應從學生已有發展水平、預期達到水平以及潛在發展水平等幾個角度考慮,不斷促進學生實現最近發展目標,并將其潛在發展水平提升為其真實發展水平。同時,教學目標可以在不同層次之間相互轉化。
因此,教師在制訂分層教學目標時,應參照學生個體情況、學生個體優勢以及發展水平予以制訂。同時,教師不應對學生存有偏見,應對每一個學生予以有效啟發,讓每一個學生進步是教師實施分層教學的真正目的。
3.教學內容分層。教師在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教學時,可以在教學大綱的指導下,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教學。對于上文提到的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選擇較為淺顯的基礎知識如數學公式和概念等進行教學,以達到夯實學生基礎的目的。而對于有一定學習基礎,但基礎并不是特別扎實的學生,教學內容可以圍繞基礎知識進行變式練習,鼓勵指導學生根據以往的數學知識、經驗對公式進行推導、變式。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鞏固舊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而對于本身學習和思考能力都較好的學生,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可以考慮以綜合運用和創新性內容為主。
例如對于基礎知識可以要求學生以自學為主,同時著重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特別優秀的學生,教師還可以要求他們對于同一問題給出幾種不同的解題方式,以拓展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此種數學教學內容的分層,有利于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提高綜合能力。
4.作業分層。課后作業是鞏固數學學習的重要環節,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可以有效鞏固所學知識,鍛煉自身思維能力。在分層教學中,課外作業也要根據學生層次進行分層布置,如果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加區別就會大大影響課外作業的效果,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分層作業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主動性。
5.評價分層。對學生評價實施分層,也是分層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應借助不同的評價標準對優等生、中等生以及學困生實施評價,才能夠有效發揮評價的作用。教師實施分層評價應堅持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原則,采用不同標準,進而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感受到自己在進步,尤其是不讓學困生產生沮喪心理。
教師在實施分層評價時,還可以借助分層目標、學習內容以及層次標準,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實施有針對性的評價。同時,教師不應偏袒學生,以免產生不良后果。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水平的提高需要數學教師不斷加強自身學習,以教材內容為基礎,以鮮活的生活化素材為主導,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由“表象事物呈現”車向“問題實質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從而促使學生進一步提高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