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興宇
(黑龍江大學 政府管理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中美兩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自從以“民族保護主義”自居的特朗普上臺以來一直主張保護主義,在他上任14個月之后,首先是宣布對美國進口的鋼鐵產品和鋁產品征收關稅,緊接著又宣布對600億美元的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開征25%的關稅,直接把這兩大經濟體推向了即將爆發貿易戰大潮之中。自英國脫歐之后,關稅貿易保護政策無疑又是一只全球化道路上的黑天鵝,全球化的趨勢是否會因為美國單方面的貿易保護主義而受阻呢?
1.新自由理念導致的資本擴張。西方發達國家長期實現經濟新自由主義政策,全球市場迅速發展,導致了資本、技術、人員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大量流動。改變了國際貿易的形式,而且主要成果被資本主義者占有,民眾收獲很小,這兩大群體之間的矛盾促進了逆全球化的發展。
2.中國的崛起。自2009年以來,我國連續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地位,我國出口國際市場份額由2013年的11.7%上升至2016年的13.2%。去年,美中僅商品貿易額就超過6350億美元,美國企業對中國出口產品總額創下1300億美元的記錄。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西方國家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把廉價勞動力的制造業轉移到中國和一些發展中國家。中國擁有巨大的廉價勞動力,使得其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制造業大國。發達國家由于國內產業轉移,也造成了本國的民眾失業。
獲得眾多底層民眾支持的特朗普一直反對貿易自由主義,提倡“美國優先”。當選之后兌現了他的競選承諾,退出“TPP”,另外拒絕美國與墨西哥的非法移民進入美國,擠壓國內底層民眾的就業空間。最近簽署的這項法案,要求對北京方面在《中國制造2025》中確定的關鍵戰略領域的中國進口產品征收關稅,涉及年度進口額度高達600億美元。是美擔憂中試圖通過收購美國企業來獲取美國技術的擔憂,也是為了保護本國產業的發展。
關稅保護措施確實會使得中美進入貿易戰狀態,但是是否會引起“逆全球化”不僅取決于當事國的反應,更由當前的國際市場秩序決定。美單方面的貿易保護不可能危及整個的經濟全球化形勢。而且中國政府明確表示:將嚴肅對待美采取的任何行動,并已開始提到如針對美國大豆等潛在目標。中國是美國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市場。中針對美采取的這些措施必將使得中美兩國兩敗俱傷。但是就具體鋼鐵關稅來分析,美對中的影響并沒有那么嚴重,去年前十個月對美出口鋼鐵最多的經濟體主要是加拿大、韓國等,來自中國的進口鋼鐵極少。雖然特朗普計劃加征關稅商品價值600億,按照官方數據,2017年中美貿易總值為3.95萬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對美出口2.91萬億元人民幣,中國總的出口規模相當于2.26萬億美元,600萬億美元占我國出口總規模的比重并不大。
美國針對中國表面打著經濟的幌子,實則在政治上打擊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和基于其現實安全困境的邏輯打擊它的崛起,隨著中國近年來實力的不斷崛起,美國對其擔憂與日俱增。中國應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謀求與美合理的政治談判。基于當前亞太地區朝韓關系轉好的大環境,美也應該也大局為重,以促進亞太地區的和平考慮出發。美國的鋼鐵關稅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朝韓關系的發展。
中美經濟合作相互依賴型強,而且每個國家都無法使其從經濟全球化的網絡之中擺脫。應該堅持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尋求雙方利益的共同點,在互相尊重的框架之下達成利益共識,這才是兩國應該發展的主流趨勢。
首先應該通過談判與交流加強政治互信,通過兩國之間的經濟合作來促進兩國關系的發展。應針對雙方的貿易機制進行交流,制定一個符合雙方利益的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美應跳出傳統的修昔底德困境的思維模式。中美兩國的經濟關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美國如果真的執行單方面的貿易保護措施,是否受傷的只有中國等別國,貿易保護措施本來就是一種病態的保護措施。而且如果美國真的執行這一計劃,中國也會回擊,這難道不是損害正常的國際市場機制嗎?
中國應該在構建的“一帶一路”合作平臺的背景之下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浪潮,發揮其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深化改革改善國際市場環境,在國際分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且針對近期美朝關系的緩和,中國應利用當前半島的緩和形勢,同美方進行對話,尋找中美利益的共同點,共同推動半島形勢發展。
從整個國際形勢來看,中美經濟全球化的“逆行之路”不會走遠,兩國的“合作之路”才是正道,經濟全球化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
[1]陳建奇.當前逆全球化問題及其應對.領導科學論壇[J]2017.5.
[2]魏勇強.逆全球化與我國經濟.現代管理科學[J]2018.1.
[3]高柏.為什么全球化會發生逆轉.文化縱橫[J]2016.12.
[4]徐堅.逆全球化風潮與全球化的轉型發展.國際問題研究[J]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