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回眸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在以英國為代表的近代第一次現代化過程中,將職業化、商業化推到了極致,在此基礎上以美國為代表的知識經濟時代徹底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生產和生活方式及價值觀念。在此過程中,理念上融合了理性傳統和功利傳統的沖突與對抗,感性變成了理性,理性變成了任性,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和擔當。如美國的強權政治和單邊主義路線,國內生活中的食品藥品的造假、政績及考核造假、學術造假、道德造假、人際交際中的虛偽和造假等,無不反映貌似冠冕堂皇的謊言和任性,唯獨缺少了理直氣壯的人性、責任感和慈悲心。其實質是功利主義的多方面表現。為了物質和利益,人們不擇手段地侵略掠奪和浪費地球資源而釋放社會邪氣,自然法則遭到破壞,使自然生態環境呈現報復性修復。為了滿足自身的財富和欲望,以個人主義為中心,對物質財富的極端追求導致了社會價值取向的委屈,地位觀、金錢觀、人生觀、道德觀等價值取向都委屈地依附于功利主義,使人喪失了最基本的人格人性,精神上缺乏最基本社會責任感、義務感、同情感、道德感,人與人缺乏最基本的信任感,人際關系冷漠。
人際交往中,在和藹可親的笑容下編織者一幅幅清晰的利益關系網,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傷害自己親手雕琢的利益關系網。
市場經濟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諸多條件,市場機制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使其充分市場化。市場經濟使權和錢充分結合,市場化的力量滲入到每個社會單位,每個單位關注的就是能加薪的創收,沒有創收的事情幾乎很少有人感興趣或置之不理??梢哉f,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社會中,在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的主導下,傳統的道德力量、優秀傳統文化和精神幾乎顛覆和湮滅于廣大的民眾生活之中,這一狀況形成于工業革命并在以后的歲月中還將繼續發揮其功利主義的驅動作用。[1]
在功利主義的驅動下,人被降格為僅有生物功能和社會功能的機器,缺乏精神生活與靈魂主宰的人性生活,人是有精神的,是一種有普世的道德情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有詩情畫意般的審美境界和積極有為而內心從容與談定的狀態。它是一種不以物喜,不以物悲前后連續的狀態。使人成為真正主宰自己的主體,而不是社會運轉的機器。擁有這樣的生活狀態,才能找回遺失的人性,才有健康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同時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造福人類,使人間變得更溫暖,社會變得更和諧。
在某種程度上,世俗認為大眾人文性、文化性的工作無創收,功利主義、科學主義的工作能直接創造經濟利益;但功利主義和科學主義解決不了道德、良心和罪惡,這是人們注重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文化效益的直觀體現,是一種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看不到社會文化效益對國家、對社會所發揮更持久、更深遠的價值。
對身體的認識,每個古老民族都有其所處的童年時代。對身體的認識一般都是由具體英雄人物——高大強壯、英俊魁梧和英勇善戰等形象想象出來的,對英雄人物的崇拜而導致對身體的崇拜和羨慕。這種崇拜也源于神學領域對神折服和信仰,用神的形象塑造對英雄和人身體的崇拜,這是人們對身體一種原始的、自然的、軀體性、生理性的崇拜。
對身體認識的青年期,在黑暗的中世紀,封建主宰和統治著一切,人們隱忍著和壓抑著身體的欲望。為了擺脫束縛,開展了浩浩蕩蕩的文藝復興,同時也促進教育和身體的復興,這種發展使人們擺脫了封建的壓制,獲得了獨立思考和關注身體的自由。
對身體認識的中年期,隨著時光的流失,文藝復興和改革使人把目光放在了人和自然身上。但是隨后又出現了身體與靈魂的分離與統一的發展時期,這都是崇拜理性惹的禍,身體從來都不是被動的,而是積極主動的,不是無序的運行,而是按照一定的機理規律有序運動。身體沒有心靈的參與和情感的互動與釋放,思考與科學使人遠離了自然,使人的機體出現了退化,身體讓位于科學與功利,疏遠了文化。
對身體認識的中老期,身體是人的意志、精神、心理和機體感知與感應的綜合體,單純夸大或貶低精神或身體(肉體)都是不正確、不全面的,沒有一方超越另一方的的特權,否則,就會走向極端,身體遭受奴役和踐踏的境地無法避免,也必遭歷史的懲罰。人的身體是人精神的堅強基礎,是人生存的第一條件和必要條件,不管是來自精神、心理還是肉體,他們任何一方面發生變化,都會影響人的全面健康發展。
我們應該站在更高的高度、從不同的視角和層面來分析,不要單純局限于生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來看待,不論何時何地,身體對人來說的是第一位的,是前提條件,也是堅實基礎和從事各項工作的載體;在此基礎上豐富精神和心智,否則,一切都是空話。所以,我們應站在哲學的高度上總體把握和衡量特定時期身體所發揮的綜合效能[2]。
每一個人,不管是單純快樂的童年,還是多愁善感的少年;不管是狂傲偏執的青年,還是身心疲憊的中年;不管是五味雜陳的老年,還是夕陽西下的暮年。在一個完整的生命輪回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就是身心的健康與愉悅與靈魂的平衡。它是一種身體的(生理的)、心理的、精神的、社會的多維度的完滿狀態。身體狀態最直觀展示著一個人精神風貌和承載生活的烙印,身體狀態反映著一個人的生存狀態,顯示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和心理狀態。沒有良好的身體狀態,就沒有良好的生活狀態、就沒有良好心理狀態、就沒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就缺乏豁達的心態、心情和熱愛生活的勇氣和信心。[3]
面對工業社會、信息社會這片肥沃的土壤,塵封已久的身體應當得到滋潤和釋放;面對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盛行,在為物質、金錢、利益等追逐時珍重身體狀態和生命狀態;面對市場機制滲透到社會的每個角落,社會充分市場化,在法制不健全態勢下權和錢的勾結腐化以及注重創收效益的驅使下,在貪婪追逐物質利益時忽視自身身體建設、社會效益和人文文化效益。在此狀況和格局下,如何看待和發揮體育文化對自身和社會建設意義深遠而重大。
身體自身進行不斷的生理生化代謝,維持機體自身各器官、各系統內外環境代謝的平衡;通過身體運動,能夠增加機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能力。生存于大自然的各類動物都不斷地運動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作為低等動物都遵循著自然法則,而作為高級動物的人應該宣泄動物運動的本能,而不應該把自身造就成追逐生活必需品的社會插銷。
人的心理狀態是人們在實現生活中根據現實生活情景表現出的一種綜合反映。在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主導下的對金錢、物質利益的貪婪攫取,無法獲取物質利益的情況下,導致心理的焦慮急躁、惶恐浮躁,呈現無限失落和渴望,致使精神困惑、空虛無聊。在感性心理的持續驅使下使精神頹廢,使身體遭受踐踏和奴役。
參與體育運動,能使人忘卻煩惱和焦慮,體驗揮灑汗水運動帶來的激情和樂趣,釋放和宣泄社會重壓下內心的禁錮,調節人們不健康的心理情緒和意志,感受運動生命力的強大和快樂感,增強身體機能能力和維持機體自身內外環境的平衡,凈化自我內心浮躁和焦慮,獲得身心的自由與快樂。
在社會轉型期,社會充分市場化和功利主義日益猖狂的態勢下,我們更需要擁抱和親昵體育文化。體育運動是鍛煉個人的意志品質、造就人生大起大落的心態,也是不斷提升個人的倫理道德修養和談定從容的處事哲學與人文情懷。
為了適應社會,人在社會大環境中充當“一般性”的工具,由于人文社會暗淡和社會充分的市場化,使人們過度開發經濟效益和荒蕪社會效益。人生不僅僅是學習、勞動、工作和經濟,而應該體現其價值之外的對身體的關注和重視的體育運動鍛煉和休閑娛樂。當然,體育運動或體育鍛煉,形成一種積極的、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使體育日?;?、生活化和社會化。牽引人們不健康的行為方式(如蔚然成風的打麻將等),凈化整個社會的不良人文環境,釋放社會正能量。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體育文化的內涵與外延,使體育更好地為的生存發展服務。體育是一種態度,是一種價值觀和倡導文明生活的態度,是一種倫理道德上的態度;體育是一種趨勢和方向,是人們健身、強身和修身的趨勢,是一種正視健康和生活的方向;體育是一種精神,是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精神,是一種相互尊重理解、團結友愛、堅定理想信念和意志品質的精神;體育是一種文化,是一種身體與心靈相互交融融合的純潔的美的文化,是一種人道主義的教育文化;體育是一種載體,是一種知識和思想道德品質的載體,是一種追求內心從容與談定的載體;體育是一種哲學,它是以最普通、最簡單的方式演繹著最復雜、最深刻的社會文化現象和自然人體科學現象的生活哲學,以彰顯人生的追求和境界。
從人生的起點到人生終點這段旅程中,個人的努力誠然很重要,為單純的“分數或知識教育”、“就業教育”和“過分功利化”等而擯棄對自身的體質健康和生命的重視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