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霞
山西省長治市潞安礦業集團常村礦幼兒園
語言指導是幼兒園美術活動中最常運用的主要的指導形式。所謂的語言指導,是指在活動中,教師借語言媒介,通過談話、討論、提問等方式,向幼兒傳遞教師的意圖,旨在對幼兒美術活動及時地起著促進、幫助、引導的作用,如果在實踐中,教師指導語用得好、用得巧,那將成為幼兒美術創造活動的“魔術棒”“催化劑”,從而有效地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更好地發揮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性、創造性,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下面就如何運用“語言指導”這一方式,淺談個人的幾點體會。
富于童趣的語言易讓孩子產生輕松、愉悅的游戲心理,使他們更加樂于參與活動,更能放松、大膽地表達意愿。教師除要做到口頭語言的直觀形象外,還可結合各種體態語言進行形象生動的講解和描述,使之成為發展幼兒形象思維能力的有力手段。
自信心是一切成功的開始,也是幼兒園美術活動的重要目標之一,而教師欣賞、鼓勵的語言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師要做到:一是要細心發現每一位孩子的點滴進步,多說幾句“真棒!”“有進步!”“太好了!”或拍拍孩子的肩膀、對孩子豎豎大姆指等等。二是要明確具體地指出孩子活動過程中或作品中值得表揚和學習的地方。如“這幾片葉子顏色涂得最好!”“這幅畫背景處理得好!”“畫得真細心!”三是要因勢利導,鼓勵孩子堅持完成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如有一次,冰冰畫了個穿著條略顯夸張的長裙的小姑娘,由于形象簡單,旁邊的小朋友說她畫得象“巫婆”,她正想把畫揉掉,我忙鼓勵她“試試看,讓白裙子變成一條與別人不同的長花裙。”冰冰想了想,欣然提筆,一個穿著夸張的漂亮長裙的小仙女躍然紙上,引來同伴們贊嘆的眼光,這幅畫的成功使冰冰一改以往謹慎膽小的繪畫手法,作畫時更加大膽靈活和自信了。
教師在運用欣賞鼓勵的指導語時,要注意選擇恰當的方式、方法和時機,把握分寸與“火候”,而不是無原則地濫用表揚語,否則只能滋長孩子或驕傲、自滿,或漠然、無所謂的心理。
適時、精練、恰當的指導語在幼兒作畫過程中能起到很好的點撥和提高的作用,但若把握不好則將會適得其反。幼兒操作過程中,教師切忌在一旁指指點點,貌似指導,實是干擾,應為孩子創造更多的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掌握“動口”的最佳時機,當發現幼兒已無法繼續作畫,表現出迷茫、或開始“畫蛇添足”時,則是教師做個別指導的恰當時機,而這一過程中,教師更要把握好指導語的運用:
集體的問題集體解決能節省幼兒、教師大量的“聽”“講”時間,并能讓幼兒互相幫助、指點。如要求幼兒“把圖形畫大方”、寫生時“眼睛要勤看”、畫線描畫時“注意保持畫面干凈”,有些幼兒還互相提醒:“老師說過,不同色的顏料別搞渾了!”“油畫棒應該這樣拿才對!”等等。
提出的指導語應有明確的指向性。如有個叫君瑜的小朋友畫畫特細心,但速度也特慢,我就提醒她“先畫出整體的圖形(如完整的人物形象),再畫細節部分(衣服上的飾物等)。”有個孩子性急,嫌換筆麻煩,常只用一支筆從頭畫到尾,畫面顏色單一,我便指導他“先用一支筆畫完輪廓線”,再及時提醒他“停一停,想想看,該搭配什么顏色更合適?”同時,多讓他“比比看,哪幅畫更美?為什么?”。
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作品中表現出來的稚拙的個性特征,因此,我們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指導,鼓勵幼兒采用“與別人不同”的表現方法。如有的幼兒作畫時“線條流暢”“大膽可愛”,有的幼兒畫得或“工整”或“有創意”等,我都及時從不同的審美角度給予口頭上的肯定和扼要的評價,從而使孩子從最初相互的學習、自我欣賞,至逐漸努力在作品中體現出較穩定的、和諧的獨特風格。
用啟發開放的語言為幼兒的想象和創造留下空間。不同特點的指導語在美術活動中應是融會貫通、靈活滲透于美術活動各環節當中,才能使教師用最少的語言發揮最大的指導作用,才能讓孩子在指導語這支“魔術棒”下,變幻出絢麗的藝術之花。